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鲍红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33-34,41
李商隐的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主要表现为历时性结构与共时性结构。对比手法的运用,较好地表达了李商隐复杂微妙的心态,形成了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及沉博绝丽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任何摄影画面无不包含对比因素,摄影创作中恰当地运用对比手法,能使作品主题鲜明生动,意境深远,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分别从色调对比、形体对比、概念对比3个方面,对摄影创作中经常运用的对比手法,通过典型的摄影作品实例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存在着相互矛盾着、对立着的现象.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把事物描绘得更鲜明,把道理阐述得更明确,把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充分,文章家常常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使是非、善恶、美丑互相映衬,以臧否人物,明辨是非,分别善恶,褒贬美丑.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对比手法.张溥在《五人墓碑记》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五人墓碑记》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呢?一、作者恰当地确定了对比对象.颜佩伟等五  相似文献   

4.
张新 《甘肃教育》2011,(14):61-61
鲁迅在《孔乙己》中,运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害,并成为牺牲品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孔乙己。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比:突出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其善于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有直接关系。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说,《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承认最喜欢的一篇,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在孔乙己形象的刻画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现将其具体表现择一二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词作善于抒情,除了擅长铺叙、白描等手法的运用,还将细节描写、写景、曲笔、对比、摹拟、双关、用典等手法,天衣无缝地揉进了其词作,使其抒情笔法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教材所选用的很多文本都运用了对比方法,但遗憾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引领学生感知对比手法时,常常只停留在肤浅的符号化认知层面,即学生能够认识到对比手法的运用,至于事物之间对应点的链接、作者是如何设置对比的,则极少涉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对比手法的感知,更未能促进学生对比运用手法的积累。提出要审视构思,明晰对比思维;聚焦细节,感知对比语言;融通填充,整合对比资源;实践迁移,历练对比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但司马迁却是运用对比手法十分出色的一位古代作家。他在《史记》中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的东西,以下本人从三方面对《史记》的对比艺术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9.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愚公成为华夏子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行为楷模,“人定胜天”的思想典范。《愚公移山》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在艺术上主要是大量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愚公移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塑造人物形象常常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但运用这些手法时我们还常常穿插运用另外一种方法——对比烘托法,以达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的艺术效果。现将课本中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猫》是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在《猫》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猫与鸟、猫与人、人与人的对比以及人的思想、情感前后变化的对比。以“对比”为支点,可以撬动《猫》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对比手法在《猫》这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 ,取决于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和谐、有序的运用。其中 ,对比是音乐创作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手法 ,如节奏对比、旋律对比、速度对比、力度对比、音色对比、调性调式对比等等。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对比手法的运用 ,可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同时 ,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创作技法的辅导 ,可谓一举多得。一、节奏对比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 ,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节奏第一” ,强调“音乐教学必须从节奏入手”。因此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认真…  相似文献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感情深厚、诗意浓郁、形象鲜明、结构谨严、文笔清新的散文。作者鲁迅稔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把百草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霍桑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作。作者笔下的白兰象征了美国梦永恒的破灭,也象征了美国梦永恒的寻找。整部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尤其是小说的三个高潮都巧妙地安排在示众台上,并且每次示众,四个人物都全部出场,每个形象都发生了鲜明的对比转折性变化。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对比,以及作品线索"A"字象征意义的分析,对霍桑对比手法的运用做了简单论证。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突出了文章主题。  相似文献   

15.
牛建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3):38-40,97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总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细微之处发掘深刻的主题,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但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表现深邃的思想内涵,令人百读不厌.在《雪夜在林边停留》一诗中,他成功地运用暗喻、象征、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对比,运用在论说文中,是对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进行分析,从而论证论点的方法。《论贵粟疏》前后写了四个对比分析,有力地论证了论点。这篇论文之所以能做到说理充分,同作者正确地运用对比手法是分不开的。下面试谈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几个特点:一、交代了用来进行对比的事物产生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将“尧禹”同“今”对比时,特别交代了“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的前提条件。如此,而“今”却出现了“畜积未及者”的情形,究其原因,才真正是“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尚若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可以按并列、对比、递进等来辨认。笔者在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递进式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而对比式的运用最能表达学生那真挚的思想与情感。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本文试以"对比"手法的运用为例谈谋篇布局。一.对同一事件的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强化情感心理的变异习作《年酒》就是使用对比的手法来抒情表意的。文章先写小时候所见的郭大叔是个很有"伤心事"的,是个来我家里时"手里总是免不了会有一瓶烧酒和一包熟花生米"的,是个"情不自禁地举起酒杯,……"最后"唉"地叹一声气的郭大叔。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词史中,宋代写“愁”的内容颇多,其表达“愁”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但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对比手法。  相似文献   

19.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现将运用三种不同对比手法写成的习作和简评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孔乙己》中,动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教育和孔孟之道毒害,并成为其牺牲品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典型——孔乙己。笔者想着重分析一下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首先,作者在人物外貌描写上运用对比手法交代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小说开始介绍了来咸亨酒店喝酒的顾客的喝酒方式:“短衣帮傍午傍晚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作者开始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