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废名小说运用大量口语,语言简练,明快,对话具有跳跃性,意象生动,口语色彩还表现在使用大量比喻;同时还运用黄梅方言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以及方言句式。废名文学语言的草根色彩来源于他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2.
诺苏彝语(彝语北部方言)中有一种语音、构词和语义都有别于一般双音节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双音节长音合成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而以往的诺苏彝语研究根本没有重视对这些双音节长音合成词的研究,本论文深入研究双音节长音合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语音、构词及其语义。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现象在如今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有些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开封方言中有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可以说是开封方言对古代汉语语法的继承。开封方言中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为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用为动词等。  相似文献   

4.
钟祥方言最能体现其语言特色的构词法主要有重叠法和附加法。本文从词语的构词法出发,着重阐述重叠法和附加法这两种构词法,并列举钟祥方言词语中的例子,对具有代表性的词语构成要素和结构特征进行概括分析。内容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和几个有代表性的附加式后缀词“神”、“子”、“流”。  相似文献   

5.
叶紫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湖南籍乡土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反映了湖南农村的阶级斗争,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而方言在反映地方色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主要研究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重点分析方言名词性词语、方言动词性词语、方言形容词以及方言句式。  相似文献   

6.
娄底方言有名词重叠式、动词重叠式、形容词重叠式、量词重叠式等多种,这些重叠形式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有其特征,为汉语形态学的建立提供了富有特色的方言材料。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方言中程度副词之语义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方言中存在着一批较为特殊的表程度深的副词。它们主要由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拟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衍变而来,不仅在程度上比普通话中的副词更深一些,而且更富有生动性、鲜活性。这些副词以词汇的联想义为语义基础,是为满足语用的要求而逐渐产生并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新晃方言词法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晃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官话。新晃方言构词法与普通话相比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即用重叠(叠音)法构成大量的名词。此外,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名词和动词的附缀和附缀的形容词也很有特色,复合构词法也与普通话有不同之处。下面分别从重叠法、附缀法、复合法等几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韩东 《语文知识》2011,(2):78-80
本文主要对山西盂县方言中"圪"字进行研究。盂县方言中的"圪"字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词汇意义,主要起表音作用,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圪"作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词头时有其各自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安庆地区的贵池县方言中,有一大批具有生动表现形式的形容词语。这些形容词或词组的中心词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但前加的修饰成分和后缀的附加成分却显得比普通话丰富。这些附加成分形式多样、形象生动、富有音感、褒贬鲜明,极具表现力。由这些附加成分与中心词构成的 BA(的)式、ABB(的)式和四字语,是贵池方言中常见的。这一部分词语在规范化之后,对丰富民族共同语可能是有意义的。现将这部分形容词语  相似文献   

11.
兰州方言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多民族语言共处,与多种汉语相间,有很多值得揭示和研究的内涵。从语汇等角度简要分析它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即在一部分词语的词形变化和意义范围方面,探讨兰州话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的形态变化和意义以及特殊的句法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最近教授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中实词的活用一部分时,发现学生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记忆较困难,我用图示法帮其记忆,效果较佳,特介绍如下。图中表示:名词有四种活用情况,动词有三种活用情况,形容词有四种活用情况。其中名词、一般动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与使动用法;形容词可活用为名词和一般动词,而名词和一般动词不  相似文献   

13.
"显"字作为程度副词,在温州市区方言中使用非常广泛,可以与动词、形容词和名词搭配使用。温岭方言和乐清方言中也具有以上语法现象,但在形容词和名词搭配上存在细节上的差异。瑞安方言中,形容词和动词可以与"显"字搭配使用,但名词不能。平阳闽语和泰顺方言中,只有形容词可以与"显"字搭配使用。由于温州方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其他几种方言处于劣势地位,温州方言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其他方言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咸阳方言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咸阳方言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关中片,与普通话相比,咸阳方言在语法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为:单音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可以重叠并且这些重叠一般是和儿尾结合起来的;代词构成成分和使用方法特殊;有一大批具有方言特色的虚词;正反问句、把字句表达形式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等。  相似文献   

15.
毕节方言中,重叠词语众多,形式复杂。毕节人说普通话,常常会使用重叠形式的词语,因而容易导致使用方言词语讲普通话的错误。从构成方式入手,以名词、形容词、动词为主要分析对象,比较毕节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中重叠形式的异同,为毕节人讲好普通话服务。  相似文献   

16.
荆门方言的重叠现象非常丰富,不仅有构词重叠,还有构形重叠,尤其是在重叠的构成形式、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方面,与普通话差别较大,表现力很强。文章试从语法学(包括形态学)角度出发,对荆门方言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基本重叠式,特殊词缀的重叠式,以及嵌字格的重叠式进行共时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总要求:掌握常用词汇(正确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懂得词的意思),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正确运用.积累词语6000个左右.一年级:识字和学词相结合,初步建立词的概念.积累常用词语1000个左右,大部分能在口头说话和书面造句中运用.从实际上认识名词、动词、数量词、形容词及数量词与名词、名词与形容词的搭配.能口头扩词.辨析比较浅显的反义词.二年级:积累常用词语1500个左右,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运用.从实际中认识名词与形容词的搭配.认识形容词重叠的一种形式(ABB)认识常用的几个副词和结构助词“得”  相似文献   

18.
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54-57,6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相似文献   

19.
p.625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要说明原是哪一种词类,如何话用的):1.难,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是难事;免,动词用作使动,使……免于祸患。2.目,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使眼色。3.吴王,名词用作使动,使(我)变成像吴王那样的人。4.小,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小,即看不起的意思。5.生,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使……生(复话)。6.老,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年老。7.衣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穿衣戴帽。8.容,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修饰打扮。9.苦、劳,形容词用作使动,使  相似文献   

20.
存在句     
<正> 01“处所(时间)词语+动词+名词”的结构形式,一般叫作“存在句”或“存现句”。其特点是:开头的名词性词语经常是表示处所的,动词是表示某一事物的存在、出现或消失,动词后面的名词性词语则表示那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动词后边经常带“着”或“了”或“过”;动词后边的名词一般代表无定的事物,前边往往有“一个、几个”等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