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被冠上了各种各样的名头:深度语文、诗:意语文、生命语文、心根语文、绿色语文、青春语文、本色语文、简约语文、自觉语文等等。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育界,许多人认为语文知识中“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1]。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本文拟探讨其意义、价值。研究语文知识于语文学习及语文教学的价值,即研究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是否需要语文知识,语文知识能否满足语文学习、语文教学的需要,这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提示:13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很多教育专家审时度势,针对语文课堂出现的目标分散、内容庞杂、教法花哨、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提出了“本色语文”的改革主张。什么是“本色语文”呢?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这就是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育主张是“诗意语文、诗意教育、诗意人生。”诗意语文就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会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刘丹 《承德师专学报》2011,31(1):108-109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新闻、广告、书信、流行歌曲、网络、招牌等等,语文无处不在。广阔的现实生活就是语文教学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最大金矿,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主张林立: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等,但都离不开“语文”,归根到底还是“语文”,只不过从不同的切人点强调自己语文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本色语文,就是还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语文回到传统的路子上来,不再为花样所烦恼,不再为人文性、工具性而伤神,是简约而不简单的语文。  相似文献   

9.
胡立琴 《学周刊C版》2010,(1):135-135
语文是文化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爱好语文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从阅读、积累这两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高效益的语文学习服务。倡导本色、实用的语文。本色、实用的语文立足于学,服务于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知识之用、方法之用、考试之用、生活之用、情感之用、思想之用乃至无用之用。学习者须知语文学习的三大境界。  相似文献   

11.
把语文内容分为语言、文章、文学,构建"一语双文"的语文内容结构观。在这个架构中,言语形态、言语作品、语文学科、言语文化、语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法、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史、语文美学、语文学家等概念有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魅力在哪里有人说,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就是诗;有人说,语文是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语文就是情智;有人说,语文是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的,语文就是青春。可是,语文里不仅有诗、有情智、有青春,也有平淡、苦难、死亡……所以,语文不是单色体,语文应该是个多彩体,只要生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语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道麟 《天中学刊》2011,26(6):136-138
语文教育的严重偏离根本宗旨、浅尝辄止文本内容、本末倒置实践操作等偏差的出现,说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使语文教育抹去了本色,使语文教育错位、变形、变味、变质。因此,语文教育理论既要把握并分析语文教育的实践问题,又要转变语文教育的研究方式并实施语文教育的田野作业,还要解构语文教育的研究话语并形成语文教育的新话语形式,更要与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合作并构成语文教育的研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袁文丽 《考试周刊》2012,(39):38-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解决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语文教育,促进语文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在语文阅读、语文写作、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张华 《教师》2011,(16):51-51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多元整合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然而语文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限的,它仅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极好的范例。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从语文教材、学科整合、生活实践中去发掘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从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思维的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所以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善待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嗜好语文显得多么重要。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就我个人而言,我重点从阅读这一领域来升华孩子的语文素养。一、通过阅读教学,深化语文素养;二、通过美文积累,净化语文素养;三、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交融,升华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从来就是人文的、审美的;语文从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结构——生活的语文、情感的语文、灵性的语文。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与文化,语文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把语文教学引向生活的大舞台,讲究教学的情趣与艺术,让学生体验情境课堂,这样才能真正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思维的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所以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善待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嗜好语文显得多么重要。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就我个人而言,我重点从阅读这一领域来升华孩子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