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就中国古典文学领域而言,诗、词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长河的两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它们之间虽然有渊源继承关系,但各自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就在词达到成熟的宋代,人们对诗和词的不同已经有所体认。比如李清照就明确地指出了诗词之不同——词“别是一家。”后代很多词论家都对诗词的不同特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颇多启发人处。然而大都语焉不详。解放后的一些古典文学研究者大都偏重以文学的认识功能这一标准来评价文学,较少注意各体文学的艺术个性,对问更是如此。比如有人说北宋末以后就应该“词合流于诗。”  相似文献   

2.
唐初诗词关系综论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诗人与词人的关系和诗与词的关系。我们站在唐初的历史角度来透视诗词的关系:这一时期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开始与乐府、声诗分道扬镳。但这时期的词带有浓厚的唐声诗的某些特征,正体现了诗人、词人一体与诗、词同源的关系。这是唐代韵文创作的一种特别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定的分类标准,决定了一定的艺术分类走向.把建构形象的物质媒介作为分类的依据,由亚里斯多德开其端.他在《诗学》中曾指出,“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是造成艺术有类型差别的重要原因,与绘画、音乐等艺术部门不同,“史诗”“用语言”来摹仿.沿着这一思路,人们找到了各艺术类型的审美特征.拿文学来说.它作为语言艺术,由于受到建构文学形象的语言媒介的制约,使得它具有了间接性特征,它也因此被人们称作“简接的艺术”,以区别于与之相对应的“直接的艺术”.文学是间接的艺术,这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常识固然能给人许多方便,但同时,它也常常扮演着拘限人的想象力的角色.在握有文学是间接艺术这一现成结论后,人们似乎很少想到应作进一步的追问:对文学来说,“间接”一词,其具  相似文献   

4.
词曲文学源于曲牌体音乐,曲牌体音乐“一曲多用”与词曲文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吻合。词、曲牌的句法结构框定了词、曲文学的句法结构,词曲文学的写作是在这样的句法结构下进行艺术思维与创作。成套的曲牌体音乐更是框定了古代戏曲文学的整体结构,不同曲牌的连套结构显示出不同句法结构曲体的组合,为戏曲文学的表现提供了不同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需要一批批文人的奋斗。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文人辈出,代代相传,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的词人,其中最让作者敬佩的一位词人是柳永。俗词让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争议,但他取得的文学成就也无人可替代,在当时社会形成了一个"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可以说只有柳永能够打造这种文学盛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丰富了词的题材,加强了词的表现形式,把市井语言运用到词中去,推动了宋词的发展,为中国文学长河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影响深远,不可泯灭。文章从词的形式、词的内容、词的艺术、词的语言四个方面来谈谈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词是典型的文学文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自身固有的表现形式.作为文学文本的词究竟应该采用何种形式来教学,与一般的课文教学有何区别,与其他文学样式又有何不同,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应该研究的重要问题.这篇课例针对上述问题,借鉴语文人本教学的研究成果,采用文学作品固有的表现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鉴赏课文,以期引发大家对文学作品教学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男女两性不同的审美追求在词的领域相互碰撞,又不断整合,最终形成了刚柔相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风格,所以说,词迥异于诗的文学个性是性别融合的产物.唐宋词审美理想的形成、创造力的获得以及抒情范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性别融合产生的强大生命力.从这一角度而言,唐宋词的文化意义并不在于它提供了批判男权文化的素材,而恰恰在于它在文学的领域展示了性别融合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明华 《天中学刊》2010,25(3):76-78
刘尊明和甘松两位先生的<唐宋词与唐宋文化>尝试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方法来考察唐宋词与唐宋文化的关系,在对唐宋词进行文化学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历时态描述与共时态观照相交错,既有理论阐释、审美观照,又有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颇具方法论的启示意义.该著作建构了一套历时态与共时态相交错、通过划分不同文化层次来考察唐宋词与唐宋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模式,较好地处理了文学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在唐宋词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堪称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传播,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传播方式。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宋代大体有两种传播范式:口头传播与书面传播。其中尤以口头传播为最基本的传播形式,而这一形式正是通过歌妓这一特殊传播中介实现的。歌妓传播宋词具有鲜明的特点: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存在意象而产生了词,那么词也由生发意象将之逐步升华到美的境界当中,基于艺术的客观角度对意象进行研究,也就是对美感境界组成的一种特别重要的艺术质素的研究,如果词的意象显得鲜明那么诗人的个性风格就会得到体现。辛弃疾与苏轼两位文学大家所著的词在浩淼的文学历史长廊当中有着不同的意象,本文选取意象的角度,对这两位文学大家词的意象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写作的目的是去审视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词的不同特性,重点在与诗作比较。作者将尽力去揭示词的发展情况及其局限性。这项工作,作者将议及某些问题,但有的问题则是力所不能及的。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词,本来是为已创作的乐谱而创作,并打算吟唱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指出这点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节点构成了超文本文学的文本内容,它实现了“从原子向比特的飞跃”.其物理特质表现为“无”,即无形态,无限复制、修改、移动和无距离传播,这直接导致了文本的“未完成性”;其存在特质则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数字存在,比特符码的语词本身、词与物的关系等都遭遇了不同于传统的变化,词与物走向了一种模拟的统一.与此相应,在文学效应上则易产生一种无定性、沉浸式体验.  相似文献   

13.
词体文学具有音乐文学的属性,因此和音乐的关系重大.从文学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考察安史之乱后音乐文化下移对于词体文学成立的重要影响以及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后词体文学传播诸要素发生的重要变化,可见到这两次事件逐步促成了词体文学的繁荣.可以说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是唐宋词文学传播过程中成立和繁荣的重要转捩点.  相似文献   

14.
原型一词古已有之,其内涵在不同的理论中有不同的阐释,而就在文学理论内部的阐释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我们理解、把握直至运用原型带来了麻烦和混乱.在文学批评呈现综合性文化批评态势的今天,对原型的本质进行探讨与挖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此问题基础上探索纷繁多变原型意象背后的规律性,即原型的结构性:二元对立性,方能更直接、更深刻地重新认识原型这一既抽象,又具体,既多变,又稳定的人类文化与文学基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的阆苑里有一支奇葩,与诗争奇,与曲斗艳,这就是词。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世人的广泛喜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语文教学中,词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中期,苏轼开创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相对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艺术,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然而北宋后期的词家并没有沿着苏轼的方向继续前进,而是又回到了婉约派的老路。这正反映了文学上的革新与保守之争,说明新的文学流派要与旧的传统流派相抗衡决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但这时期有少数词人还是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苏轼的影响,其中贺铸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王业强 《文教资料》2009,(18):44-46
作为一名女性词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徐灿在词风上基本继承婉约一派的遗风,在内容上,却注重进一步开发历史现实题材,抒发家国之感,倍显苍凉浑厚.徐氏之词婉约之中透露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清幽沉郁之风.本文拟从归隐、清初文学环境等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学内部发展以及徐氏自身等因素来浅探其词风成因.  相似文献   

18.
惠联芳 《现代语文》2008,(3):124-124
作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欧阳修在诗、文方面均取得很高的成就.如果说欧阳修正直敢言的性格在诗文中得以物化,那么他在词中则"聊佐清欢",优游惬意.这首词则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其中描绘了远行人与闺中人的"一种相思,两地闲愁",将抽象的愁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可感、可触.  相似文献   

19.
当文学自信地傲然前行时,文学的研究者们却时时陷入尴尬的境地之中.文学批评的历史惰性,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惯性同时成为文学史的两大奇观. 比如至今仍各执一端的”文学”、“文学性”,便是最突出的例子.有学者研究,在英语中,文学(Iiterature)一词虽然早在14世纪便开始出现,但它最初的含义泛指一切文本材料而非文学.而后来被我们当做”文学”来接受和评价的文本,早已出现和存在.至于中国,则早在<论语·先进>中,便出现”文学”一词,虽然也暂时与后来意义的”文学”搭不上界.即使在人类文明史进入20世纪,文学世界诞生艾略特、萨特、马尔克斯等一代又一代大师巨匠之后,文学和文学性之争,仍没有止息.萨特的<什么是文学?>的追问,是否真正解了自己的惑(且不说他人),也很难说.  相似文献   

20.
我们研究文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首先应阐明文学的一般含义及其特点.简言之即文学与其他事物和现象有何区别.文学,这个词来自于拉丁文,系指人们用文字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书写和印刷的作品的总和,统称之为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俄文中对文学的解释有两个意思,即文学和一般文献.凡遇到艺术文学以外的著作时,一般都要译作“文献”从以上对文学这个词总的解释,我们可以这样说明,文学不是一个人创造的,也不是十个人或百个人创造的.而是全体人民,整个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因此,文学是全体人民,整个人类社会的财产,也可以说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