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刑事诉讼制度背景下的程序性裁判可分为“法定的程序性裁判”和“选择的程序性裁判”。“法定的程序性裁判”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权而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承担的一项最基本的义务;“选择的程序性裁判”对于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更具有意义。我国刑事程序中缺失“法定的程序性裁判”,而对于“选择的程序性裁判”来说,裁判对象范围狭小、机制残缺应是它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程序性裁判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平台,离开这个平台,刑事诉讼程序正义则是空中楼阁。但程序性裁判的存在并不是因为程序性裁判之价值而被各国立法者钟情,而是刑事程序逻辑结构导致了程序性裁判存在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公安司法机关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严重危及司法公正的实现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程序性裁判机制的缺失是导致此种状况发生的重要原因。程序性裁判机制的构建对于防范国家公权力滥用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在充分考虑程序性裁判机制的前提条件与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在审前程序、庭前审查程序以及庭审程序全面构建程序性裁判机制。  相似文献   

4.
程序法学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似乎正在走向一个勃兴的时期。然而,实体与程序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一种新形式的“重实体,轻程序”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立法、法学理论和实践当中,这最终将导致无法找到实现“程序正义”的平台和途径,使得实现“程序正义”仅仅成为一句口号和空话。程序规则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程序性裁判存在的前提。它确保实体性规则得以使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程序正义理论在我国的倡扬,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认为,当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法官应根据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做出判决。但一些典型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例表明,一味地适用证明责任裁判虽然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但可能导致有悖于实体正义的结果,进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基于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关系的考量,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证明责任裁判,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并适度地扩大法官的调查取证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裁判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裁判范围狭小、机制不全,缺少了最核心的司法审查制度和程序逆行,当事人遭受双重危险。  相似文献   

7.
论适度的法律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程序除应当具有"正当性"之外,还必须具有"程序性"."正当性"是法律程序的实体价值的取值所在;"程序性"是法律程序的程序价值的存在基础.法律程序在正当性意义上必须满足最低正义的标准;而法律程序在"程序性"意义上则必须满足适度的要求;必须如此,才能够是真正的正当法律程序.判断法律程序是否具有程序性,取决于对应某特定社会活动的立法是否具有两个以上的、以义务为内容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8.
法律正义一般表现为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体现于法律程序的设计以及司法裁判的过程之中 ,具有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道德标准 ,属于“看得见的正义”。程序正义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自白任意性规则在我国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白任意性规则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所共认,它以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为基础.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虽然也有自白任意性的规定,但是由于立法规定的粗疏和程序保障制度的缺失,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差.我国应确立自白任意性规则,并从原则和程序保障性制度两个方面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为纠正已生效的错误裁判,实现实体正义,需要设置审判监督程序,消灭原裁判的既判力,并重新确定新裁判;而为维护法制安定性和司法权威,又要求维持裁判的既决效力,确定的终局裁判才能解决纠纷,实现正义。因此,审判监督程序与既判力制度在表象上形成一对矛盾冲突,但二者实质上是统一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实现司法公正。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设置,为追求实质正义,过多牺牲裁判稳定性,危及裁判既判力,造成审判监督与既判力制度表面冲突凸显,而内在衡平机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直接言词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它决定了民事诉讼“对抗与判定”的基本结构,在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其他几项基本原则的基础、前提与保障。直接言词原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充实庭审的功能,使判决更具活力;符合程序公正的内在要求,有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有利于发现案件真相,促进诉讼的实体公正;有利于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是法律价值的评价标准,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实体公正是公正的本源,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实体公正具有相对性,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实体公正优先论和程序公正决定论皆不可取,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程序优先。实现司法公正需做到以下几点: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建立能够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司法体系;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惩治司法腐败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程序法的价值是法律价值系统中的子系统,是程序法本身所固有的、独立存在的价值.程序法的自由价值和秩序价值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其冲突的平衡应当遵行秩序保障原则并最大限度的体现自由;程序法的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二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其冲突的平衡应当遵行"均衡"原则,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发展,在不能实现理想状态的情况下,应当坚持公正第一、效率第二.  相似文献   

14.
在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下,程序正义在民事诉讼中被更加突出地强调,但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迅速,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并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抗辩制假设的那种抗辩双方能力基本平衡,程序上的平等就必然指向实体权利平等的前提,在实际运作中却带来了许多问题,而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审判权的缺位.通过审判以及司法主导有效解决社会各种复杂纠纷,主动填平这种法律的沟壑,努力做到案结事了,真正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为了维护司法中立,促进司法公正,各届政府纷纷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法官在任职、执行职务等活动过程中,必须避开某些地域、亲属或退出审判活动,从而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法官回避制度。包括职务回避、地域回避和任职回避在内的近代法官回避制度在保障诉讼程序的公正、防止司法出现地缘化和亲缘化倾向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制度的执行缺乏应有的保障,从而导致近代法官回避制度的价值未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公诉案件的预审程序是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与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判之间设置的由预审法官对公诉案件进行事先审查的程序。通过考察西方主要国家的预审制度的具体设置和运行机制之现状,从人权保障和公正、效益的诉讼理念方面分析,预审制度对于防止庭审法官的事先预断和对公诉案件进行筛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诉讼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其存在之合理性和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的现状,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诉案件预审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这就需要在刑事诉讼法中完善辩护制度,确认举证责任和沉默权制度。从而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保证司法制度的公正、公平、正义。这就有必要修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9.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法院判例和学说发展起来的民法制度,是复杂社会生活对利益平衡在司法解决方法上提出的需要和挑战。本文试图在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分别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探讨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从而达到公平、正义、效率、经济等法律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