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持有型犯罪立法完善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中有关持有型犯罪规定存在着客体归类不科学,客观方面表述较混乱,对象过于狭窄,法定刑设置不合理等缺陷。持有型犯罪具有对象特定性、行为非法性和认定上的补充性等特点。完善持有型犯罪立法:统一罪名,修改和整合相关持有型犯罪,增加新罪名。  相似文献   

2.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的重要部分,共同犯罪的本质是因果性和整体性。共同的过失犯罪按照是否存在共同注意义务可以分为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同时犯,前者符合共同犯罪的本质,应当以共同犯罪的原则认定。共同注意义务来源于法律规定、先行行为等四个方面,法律地位平等的行为人在可以预见危害结果的前提下违反了共同注意义务应当按照"部分承担全部责任"的原则进行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刑法增设侵占罪的规定以来,对于侵占罪的认定在法学界和司法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对于侵占罪认定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对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的认定和对侵占行为的认定,作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在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方面界定了何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和“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在侵占行为的认定方面主要界定了“合法持有”,“非法占有”,“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等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贿赂犯罪窝案串案的增多,对受贿共同犯罪的司法认定和处理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笔者依据共同犯罪的理论对共同受贿犯罪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对受贿共同犯罪进行处理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金芳 《文教资料》2007,(3):97-98
97修订后的《刑法》规定了单位能够作为犯罪的主体,随之以单位为主体的有关犯罪问题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尤其是关于单位共同犯罪问题,学界的争论较大。本文从单位共同犯罪主体资格、犯罪数额以及刑事责任认定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贿赂犯罪窝案串案的增多,对受贿共同犯罪的司法认定和处理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笔者依据共同犯罪的理论对共同受贿犯罪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对受贿共同犯罪进行处理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之规定,教唆犯罪是隶属于共同犯罪的一个下位概念,因此,教唆犯罪是被作为共同犯罪来加以界定的。但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唆犯罪都能构成共同犯罪。鉴于此,我们对教唆犯罪未遂形态的研究应建立在把教唆犯罪划分为独立教唆犯罪和共同教唆犯罪的基础之上,且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刑法典有关教唆未遂处罚原则之规定缺乏合理性,违反了刑法基本原则,也放纵了犯罪。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教唆犯罪的未遂形态进行重新界定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共同犯罪历来是犯罪形态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我国古代唐律对这一问题做了详尽的规定,不仅见于总则性规定《名例》篇中,还散见于其他各篇中,形成了总则性规定与分则性规定相结合的模式,对今天深入研究共同犯罪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应用语义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唐律中共同犯罪的构成、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以及一些特殊规定,来为今天研究共同犯罪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一类犯罪,它不是单位与其直接责任人员的共同犯罪,也不是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之间的共同犯罪,而是以单位为唯一主体的独立犯罪。但它仍存在共同犯罪形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之间,或者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在共同故意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刑法规定的特定犯罪的行为。文章同时对单位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主体应承担的不同刑事责任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0.
挪用公款罪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为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为共同挪用公款的故意:客观要件为犯罪主体之间实施了挪用公款的共同犯罪行为。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类,一是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二是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实施,三是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对这三类行为的定性应根据行为主体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否利用职务便利等情况分别处理。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认定应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犯的原理和相关司法解释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共同犯罪中存在着犯罪停止形态的问题,对于共犯人的犯罪形态应结合共同犯罪的理论和刑法总则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规定予以认定。本文重点探讨了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和非实行犯的犯罪未遂、以及犯罪中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共同过失犯罪的定罪与量刑问题。认为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误解了犯罪共同说的原意,共同过失犯罪在符合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情况下也构成共同犯罪,也应当适用共同犯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处罚原则。共同过失犯罪的核心是共同注意义务,共同注意义务的来源是刑法规定和先行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李英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45-147
雇凶伤害案件是指雇主以提供某种利益为条件雇请他人按照其犯罪意图,实施故意侵害他人身体健康权从而获得约定利益的一种共同犯罪:其法律特征为共同犯罪;事实特征为:犯罪主体身份的特殊性,犯罪动机的多样性,犯罪行为的预谋性、暴力性和隐蔽性。司法实践中对雇凶伤害案件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雇佣双方在共同犯罪中的性质和作用的认定,实行过限的认定,认识错误的认定,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雇佣双方对承担加重结果责任的认定。  相似文献   

14.
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国内外刑法学界和刑事立法对此持有不同立场。目前,学界对共同过失犯罪是否存在有三种观点,即肯定说、否定说和限定肯定说,它们分别由行为共同说和犯罪共同说支持。实际上,共同过失犯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同样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的本质特征;结合共同犯罪成立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共同过失犯罪同样符合这种原则;从国内外对共同过失犯罪在立法上的态度分析,立法上对共同过失犯罪有明文规定。因此,共同过失犯罪存在其成立的理论与立法根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刑法明确否认了过失的共同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二人以上共同的过失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案例却屡见不鲜。这一规定一方面可能导致一些应当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不能当做犯罪处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刑事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犯罪中止形态的一种特殊形态,刑法理论界对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众说纷纭。在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但同时各行为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彼此独立,不受制约,这就决定了较之单独犯罪,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自动性和彻底性等主观特征在共同犯罪中并无太大出入,而时空性和有效性两个客观特征却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的共同犯罪的定义,深刻地揭示了共同犯罪的质和量的特点,为界定和惩治共同犯罪提供了科学的法律根据。学习中认真把握这一定义,能使我们在实践中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用联系的、全面的方法准确认定这一类犯罪。  相似文献   

18.
共同犯罪刑事责任原则具有司法统一价值、司法指导价值和司法安全价值,其对于共同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分配十分重要.共同犯罪刑事责任原则由共同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原则和分配原则组成,前者包括共同责任原则、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非实行行为依附实行行为原则;后者包括加重责任原则.确定共同犯罪刑事责任,应当结合个案,在共同犯罪刑事责任原则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在刑法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需要结合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来进行处罚。承继共犯属于共犯的一种特殊现象,承继共同正犯中后行为人只承担基本犯罪的责任,对超过基本犯罪的重结果不承担责任。对于承继帮助犯的责任按照共犯的一般原则处理。在结合犯和连续犯中,承继共犯中的后行为人只承担加入之后行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浅论单位共同犯罪及其构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既可以表现为单位单独进行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共同犯罪的形式。所谓单位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单位或单位与自然人共同故意犯罪。本结合刑法规定从主体、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