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架理论的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目前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潜在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中,教师要介入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找到最适宜的介入点,最近发展区为教师的介入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支架理论的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目前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潜在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中,教师要介入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找到最适宜的介入点,  相似文献   

3.
马文华 《地理教育》2015,(Z2):27-28
一、支架式教学的含义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而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性教学为依托和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源自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换句话说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有教师帮助下达到的水平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使学生的发展水平一步步向上攀登。支架式教学如何运用于自然地理教学?笔者以中图版必修1“三圈环流”为例,结合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过程阐述。  相似文献   

4.
支架理论的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目前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潜在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中,教师要介入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找到最适宜的介入点,"最近发展区"为教师的介入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最近发展区”的基本理论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已达到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借助教师帮助所达到的水平和学生独立活动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运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组织层次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能够很快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克服厌学情绪,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支架式教学源于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活动中,"支架"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学生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已经达到的水平;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具体表现就是"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任  相似文献   

7.
(一)建构主义教育学者的“支架式教学”。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支架式教学”,认为儿童发展有两个水平。第一为“实际水平”.第二是在别人如教师、同伴帮助协作下表现出的“潜在水平”。以上两水平之间即为“最近发展区”。这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促进的过程,因而教师、同伴等的介入是一个探索适合该儿童解决某问题的“支架”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取"支架式教学",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启发学生的理解逐步深入,有助于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搭建"支架"的两种策略:一是利用生活情景搭建"支架";二是利用变式教学搭建"支架"。  相似文献   

9.
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然后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最后再撤除支架,让学生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0.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在欧共体“远程教育和训练项目”中,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把一些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思想发源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学生的认识至少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学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发展水平就是“最近发展区”,它是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教师的教育活动应建立住学生的第二水平之上,这也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支架式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本身原有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差异,即存在最近发展区;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这最近的发展区内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框架,使学生原有的能力得到开发,向更高的水平方向发展。笔者以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为案例,谈一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支架式”理论是借用了建筑学的概念,“脚手架”起的是“支撑”的作用,这在教育教学中主要是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的作用.老师就是最具实力的外力,不但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能够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方针,帮助学生度过这个最近发展区.老师在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的时候,所起的作用就是“脚手架”的作用.现将“支架式”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姜琳 《物理教师》2012,(1):13-14
1问题的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目前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潜在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如图1所示).教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发展区"的基本理论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已达到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借助教师帮助所达到的水平和学生独立活动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运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组织层次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能够很快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克服厌学情绪,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他认为"已经达到"和"可能达到"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如果能找准"最近发展区",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中进行有效的教学"点拨",就一定能解决各层面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此,在课堂中力求找准"最近发展区"和在适当的时间,恰当的机会进行教学点拨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错误中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更高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由此可见“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去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8.
<正>一、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最杰出的贡献。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儿童通过自己的独立活动解决问题的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在教师或其他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说明学生存在最近发展区,在教师的帮助下是可以进步的;不同学生的最近发  相似文献   

19.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实际具有的“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所能达到的“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的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从“最近发展区”达到“潜在水平”。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给学生不断地制造令他们困惑的事件,这些事件看似落在学生的现实水平上,但又不完全是,如果想真正解决就必须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有两级发展水平 ,第一级是“现有发展水平” ,即学生现有的学习特点和已达到的发展速度 ,是教学的出发点 ;第二级是“潜在发展水平” ,即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经努力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 ,也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最早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 ,他认为 :教学就是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的过程。数学教学中的例题是为具体而实际地阐明算理与算法 ,并为学生的认知提供可类比的结构原型 ,学生理解与掌握例题 ,正是发展达到相应水平的一种标志。下面 ,就如何运用“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