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文化自信,即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的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对自身的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历史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一、挖掘教材的文化资源学习民族抗争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心酸的苦难史,更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学生得以从中体会华夏子孙愈挫愈勇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文学科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学科特性,它是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之上,具有鲜明个体性和理想超越性的精神创造活动;人文学科学术方法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人文学方法时代、自然科学方法时代和人文学方法的现代自觉时代;而解读经典,理解意蕴,体验生命,阐释意义,则是人文研究方法前后相续、密切相联的四个学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王婷 《考试周刊》2013,(99):51-51
小学语文是基础应用学科,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教学实践活动.是以促进人的语言思维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为终极目标的人文学科。它特有的人文品格传递着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思想、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民族文化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观念.应重视极具文化精神的审美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强化语文能力的培养.尤其要用民族文化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精神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易中天、于丹现象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它的出现紧扣了文化商品化,娱乐化的时代特征;作为一起文化事件,它极大的契合了社会急功近利,消解意义颠覆崇高,追求即时享受的文化心理;它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文化现象。虽然它的出现引发了学界的激烈的批判、恐慌,但在批判之余更应该引起人文学者对自身立场及对人文学科尴尬处境的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市场导向的反面效应使人文学科在教育体系中地位下降,加之人文学科自身的特殊属性又使其社会价值备受争议,人文学科逐步走向没落,并最终导致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因此,振兴人文学科,广泛开展人文知识的教育,尤其是要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传统,弘扬大学精神,才是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的人文教育路线。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东西部文化、科技差距突出,特别是西部人文学科不被重视的现状,以考古学为例说明了人文学科创新的意义。提出了西部高校应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建议应以国家意志及西部高校的团结协作来构筑西部人文教育创新的优良环境:以便开发利用西部丰富的人文资源,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军校学员人文素质状况堪忧,问题主要集中在忽视人格培养、漠视人文教育、轻视人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原因是体制机制的缺失、重视程度的偏向和部队现实问题的困扰等;由此,该文提出了树立新型军事人才观、加大人文知识教育力度,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员和管理队伍建设、形成教育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出发,提出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大力开展校内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的内涵兼具文化传承的民族性和时代发展的历史性双重特点,是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价值结晶,也是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审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促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久常新的传统课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但不论任何时代,民族文化都始终是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是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的“民族血缘”关系所决定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一种朴素的民族情感教育,它指的是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包括民族情感、国家意识、社会理想、政治原则等方面的教育。在开放改革、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民族文化,是加强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军人素质的重要方面,提高学员人文素质是时代赋予军校教育的基本职责。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军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基本手段、帮助军校学员树立正确思想的有效途径,对军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军官兵在人文素质上存在的问题,使加强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更加迫切。把学员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推进,对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人文素养包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梅 《成才之路》2012,(6):14-14
人文教育为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人文学科领域的音乐课,更应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从精神品质、道德修养、健康心灵、审美能力、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素养包含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20-21日在赣南师范学院举行。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主题,分别探讨了苏区精神与民族复兴、苏区时代价值、苏区精神的传承、苏区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中央苏区反"围剿"等问题,拉开了教育部基地学术年会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采取如下措施:注重多民族文化的融通交流;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高民族高校教育工作者素质;注重人文关怀,搞好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是民族深层心理结构的外化形式,民族文化认同有其自身的内涵与外延、本质与特点,其结构与功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特别是在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互补的过程中,其认同的途径是曲折复杂的,其变异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决非无限度地变异,而是在与他民族的认同中求得自身的发展。本文即以此为线索,研究探讨民族文化认同在交流融合过程中的可变性限度及动态认同中所展示的多重景观。  相似文献   

18.
工具理性导向下的教育在智能时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期因"应试教育"等工具理性而被边缘化的人文智慧逐渐凸显出其不可替代性。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体系是每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文化与传统的最高体现,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学校教育应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类真实和虚拟的情景教学,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教育嵌入学习过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价值观熏陶,实现文化自觉,进而提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渠道和有力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就逐步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思想教育的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占晓芳 《考试周刊》2010,(27):39-40
现代意义的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于20世纪后阶段,它拓展和取代了中国的商业美术专业。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时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要素、色彩要素与文字要素都包容于文化之中,决定了其设计也被深深的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迹。从另一层面上来说,站在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高度,它负载着作为传承人文历史和民族文明的使命,它是民族文化在视觉的维度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