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新文科建设的逐步推进为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文章作者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围绕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进行阐释,分析了历史学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随后从挖掘思政元素、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打造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关键一环.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素材颇多,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有利于有序推进历史学专业建设,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学专业教师应明确自身使命与职责,深入挖掘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元素,从课...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价值内核和育人目标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时代耦合,为我们审视当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新视角。高校应以创新能力为中心,重塑教育理念;以专业融合为抓手,重构教学体系;以师资建设为依托,再造综合配套,重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字人文为历史学的研究方式和教学方式带来较大变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史学的界限,也为新时期历史学的培养方式革新注入新活力。分析“新文科”建设中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难,解析历史学专业数字人文培养模式的核心目标和构建理念,并结合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数字人文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学内容方法、创新导师指导机制和优化学业考评方式的提升完善方案,持续推进历史学专业数字人文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为近年来的新兴专业。很多高校都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依托于历史学科,借助历史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专业能力来发展、建设该学科。如何使二者互融互通,实现“1+1> 2”的效果是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课程设置、平台建设、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人才培养五个角度探讨两个学科深入融合的途径,以期培养出具有文化底蕴与创意策划双重思维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8.
9.
朱承璋;肖亚龙;张锦;陈伊乐 《教育技术导刊》2022,21(5):233-237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能力可为行业培养更符合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以中南大学传媒系为研究对象,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信息类前沿课程与板块的建设,构建媒体大数据案例库,探索媒体智能化新兴学科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的行业数据分析实践能力,形成新文科人才的数据思维,以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创新型传媒从业人才。经过8年的改革实践,学生们开始自主学习专业核心知识,自发探索学科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数据思维,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新文科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李湲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1):34-39
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给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发展空间.新文科专业建设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方协同育人.新文科视域下新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通过"一贯彻、二并行、五融合"的路径,即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核心和价值导向,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始终,强调英语知识与商务技能并行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从新文科视角下翻译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探究进行阐述说明。在当前新文科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所要探索的路径十分必要,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并且结合新文科建设献言献策,在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做出积极的努力,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全面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新文科建设目的在于打破原有学科壁垒,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问题导向,鼓励学生用管理思维结合理论和实践,整合已知知识,提高探索未知的主动性激发知识迭代效应.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借鉴知识共创理论,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文科专业知识积累和人才能力精准提升的重要载体.通过建构"一核心、五体系、六平台"的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快速迭代更新课程和实践体系,以适应新文科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5.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2,(3)
学科融合程度不足、文理交叉流于形式是当前日语人才培养过程的顽疾。学科融合、文理交叉、大数据等是后工业时代的新文科建设的关键词。新文科的特点是开放与融合,而产业特征显著的日语人才培养,一方面要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开放以实现文理交叉,另一方面要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互动程度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提升。因此,学生的学习选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开放求变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必要条件,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和研究小组制度提升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多元化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之间的互动,通过面向市场、跨界融合提升专业与行业之间的互动是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叶青黄建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6):208-211
为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优势学科和人才资源,闽台缘历史文化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平台围绕“闽台历史文化知识库”“闽台移民路线虚拟仿真实验”“清代闽台对渡与两岸文化交流虚拟仿真实验”及“闽台缘线上讨论区”4大模块进行资源开发和课程设计,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平台共享体系,旨在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新信息技术的文科应用、历史知识教学与历史创新实践的有机整合以及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工科优势高校的法学教育在新文科建设中面临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创新、课程设置改革艰难以及实践化教学手段受限等挑战。工科优势高校应在彰显学校优势资源、创新多元化培养评价体系、优化专业课程布局和提升实践环节质量四个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之初,市场导向所引发的史学危机,已经深刻体现在高校历史学科的人才培养上。知识结构与实际运用的脱节,教学实践与培养目标的出入,使得高校历史学专业出现招生和就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紧跟金融行业变革,互联网金融专业属于典型的新兴学科,是新文科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备受重视且得到广泛关注,发展前景广阔。文章在系统回顾新文科视域下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以及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深化等多维度就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本科阶段是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关键阶段。对历史学本科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来说,使学生投入到创造性的劳动中,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加对历史的兴趣,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为此,采用原典阅读、研讨班,并辅之以学习实践,是切实可行的方式;而在师资、图书和制度上的配套则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