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正>很多老师都对学生说过,写作文要调动生活体验,写出既有个性又有生活与生命气息的作文。春天来临之际,老师们都让学生写过"春天"之类的话题作文。我也未能免俗,就是因为这个话题学生再熟悉不过,对于"春天",他们一定早有感觉,一定积累了丰富的体验。我预想学生这次定会写得不错,可结果却大吃一惊。大部分作文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落入俗套。很多同学习惯用"和风送暖""阳光明媚""万紫千红"之类的词  相似文献   

2.
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在成长过程当中没有经受多少生活的历练,社会知识、人生阅历不丰富,加上他们平时读的书少,积累少。因此,写起作文来,要么是于巴巴三言两语,要么就是语言哕嗦,不简洁,要么层次不清,没有连贯性,更不用说讲究语言的生动、构思的巧妙、立意的深远了。每次作文,我们都遭遇过这样尴尬的局面:学生写得叫苦不迭.教师批得头昏脑胀。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让学生乐意作文,写好作文.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背诵、阅读、观察、不断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指导小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 ,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只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 ,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必须从丰富学生的生活 ,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入手 ,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材料。指导观察 ,积累材料。 观察力是学  相似文献   

4.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尝试着将情境教学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情境教学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教活了,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展现情境,积累素材。小学生对作文要么冥思苦想,杜撰成文;要么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受生活的局限,学生的接触面很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的指导。所以,学生缺乏写作材料,无话可写,言之无物。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在活动中练笔”的方法,把学生引入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引导他们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6.
作文一直是语文能力考查的重点,而我们的写作技巧指导应该建立在学生有了一定量的作文积累之后,才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就很难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而要想拥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关键就在于平时的积累.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由此可见,积累丰富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作文积累的指导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作文应该说真话,应当打开心灵的窗户,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文章才有味道,才能感动人。可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他们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的作文要么空话、假话、废话连篇,要么抄袭别人的作文,张冠李戴,文不对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时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作文应该说真话,应当打开心灵的窗户,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文章才有味道,才能感动人。可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他们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的作文要么空话、假话、废话连篇,要么抄袭别人的作文,张冠李戴,文不对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时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常言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谈不上理想的创作,中学生也不例外.要遵循坚决不脱离生活才能搞好写作.都说语文有两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中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写作油水分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提起写作就愁眉苦脸,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么是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是平时观察不留心,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光凭写作时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看似冥思苦想,实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出浑身解数照样写不出好的文章,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丝毫不真实,这样的作文可想而知感人的力量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写作的前提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全面的观察,没有细致的分析,没有丰富的积累,就不能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只有细心观察生活,立足生活,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用敏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学生才能积累作文所需的生活素材;而只有积累大量的、丰富的词汇、语句,学生在作文时才能有墨可施。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是人生经历的自主积累和人性情感的真实体验。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生活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来,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千篇一律,要么脱离实际,空话连篇。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  相似文献   

12.
扩大学生阅读面,积累生活素材,是作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就要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要做“有米之炊”,方法很多,有十种方法简单适用,足以解决学生写作时素材匮乏的病症。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作文训练中,“积累”的指导尤为重要。“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何来?“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如何扩大和丰富? 第一,生活积累。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如果每一次作文前,都需要组织活动,从活动中获取作文内容,这于小学生作文训练并无多大益处。作文材料的来源,既要注意“丰富生活”,更要注意指导让学生发现并通过记忆记载自己平常“丰富的生活”,才能真正解决文源问题,同时培养“积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背景】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讲起来也头头是道,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时,却总是没东西写,要么干巴巴地味同嚼蜡,要么胡编乱造一气。对作文有一种恐惧感?我分析主要是他们没有将作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因而他们的话匣子没打开。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学生一般生活单调,见识较少,每天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渡过,除了课本外,课外阅读面狭窄,导致"作文"最让众多学生头痛。如何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中提高作文能力,是值得语文老师深思的问题。一、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生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土壤。引导学生步入生活,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1.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与人交往中,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才能有话可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7.
李敏 《小学语文》2007,(5):64-64
开学初,一个同事问我:“学生没有写作兴趣,有没有好的办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了,批阅学生的作文,常常让我头疼不已!问题太多了!要么拖沓冗长,词不达意;要么干巴无味,错字连篇……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呢?我陷入了思索。  相似文献   

18.
作文一直是语文能力考查的重点,而我们的写作技巧指导应该建立在学生有了一定量的作文积累之后,才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就很难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而要想拥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关键就在于平时的积累。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由此可见,积累丰富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作文积累的指导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学生将胸中的积累转化为语言文字(即倾吐)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他们加强积累,这样,学生作文时才能"有米下锅"。  相似文献   

20.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黯然失色.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因为他们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如何让作文教学生活化? 一、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展现生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在教学《游子吟》时,我播放了课件《儿行千里》的FLASH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沉浸在动画所创设的情境中,我及时引导他们:"母爱是伟大的,你们身上有什么让人感动的亲情故事吗?"学生们纷纷叙说自己的亲情故事,虽然平凡却感人肺腑,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