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承认是主体间的一种互动的、实践性的活动。农村承认教育是一种正义的教育,它是以家庭的情感关爱、国家的法律保障以及社会的认可为形式,以需要、平等、贡献为原则的一种教育。当前农村承认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家庭为伦理领域的学生情感得不到承认,以国家为伦理领域的学生法律权利得不到保障,以社会为伦理领域的学生社会价值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农村承认教育对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农村承认教育必须得确定目标、规范内容、明确方法和制定原则,才能把农村承认教育办好。  相似文献   

2.
农村教育是农村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是农村公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是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但是,当前的农村教育对于人和村落,都未发挥到人们期望的价值状态,表现为"离农"的个人价值取向和主体旁落的农村教育现状。因此,改变以城市为导向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实现农村教育的回归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职业道德既包含学生职业化生存依赖的道德规范,也包含学生实现职业化发展的伦理诉求.前者体现了道德的获得性品质,后者表现为伦理的创造性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分析职业道德教育的个人价值意义与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误区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城市中心"和"农村中心"两种误区,它们共同体现了教育工具化的价值倾向."城市中心"价值取向的危害是农村教育目的的异化、投资无利化和对象边缘化;"农村中心"价值取向的危害则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低层次、农村社会发展的低水平、农村教育发展的低质量.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的知识力量。由于受农村环境的制约以及学校、自身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农村教师的利益诉求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从教师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价值角度着手,理清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教师利益诉求的变化,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的教师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是设计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立和谐理念下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其形成路径是通过考察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瑕疵,从而提出基于和谐社会视阈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保障基本人权,追求社会公平,体现人本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三农问题”,农村学校教育的“城市化价值取向”和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使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着挑战。开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对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学校教育知识伦理的重建和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因而必须确立“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者的经验”这三个层面的逻辑起点,确保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目的性与全面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的过程也是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对于农村基础教育而言,经济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我国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极大影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效能发挥。本文即立足教育价值取向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价值体系、现状及其中隐含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重构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邓纯余 《职业技术》2006,(12):243-243
职业道德既包含学生职业化生存依赖的道德规范,也包含学生实现职业化发展的伦理诉求。前者体现了道德的获得性品质,后者表现为伦理的创造性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分析职业道德教育的个人价值意义与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房晓梅  梁艳 《文教资料》2007,(2):121-122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怎么样定位,是笔者所主要阐释的问题,在阐释这一问题之前,先对价值以及价值取向的涵义做了简单的界定;然后对于我国当前盛行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否定;最后提出了笔者的观点,那就是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所应坚持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立足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离农”倾向较为严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价值取向异化问题,由此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忽视农村本土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的地域性和职业性日渐丧失。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应该予以重塑,将服务“三农”作为办学目标,将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办学价值取向。为实现价值取向重塑,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从管理体制、经费保障体系、服务辐射范围、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确保价值取向重塑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6,26(6):112-116
基于新农村建设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为基本价值取向,新农村教育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农村成人教育的实用性和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6,26(4):109-111
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教育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之新型农民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为了培养新型农民,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起着支撑作用。重新确立农村教育的定位,价值与目标问题,应该是当下中国农村教育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和农村本土文化的重建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相互补充与推动。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当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基本语境。它影响农村的学前教育需求,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应提出挑战,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出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城乡二元割裂的制度,形成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分立,二者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基础、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不一样的诠释,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为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明确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发展路向,立足乡村儿童教养习俗,创新机构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供给,在清晰农村发展语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创造农村学前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定位: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一涛 《教育科学》2006,22(1):19-22
学术界对农村教育的定位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农村教育要致力于普世性文化知识的传授,城乡基础教育并无不同之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村教育要贴近农村生活并教给农村学生合适的劳动技能。只有对农村教育进行扎实的田野调查,才能够超越这两种分歧和争论,而要改革农村教育定位以促进农村教育的更好发展,就需要改革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及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识农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农村教育发展的价值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结构和课程改革目标等方面的定位进行思考,提出了几点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职业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作用”。当前我们应合理定位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科学界定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灵活选择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有效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以积极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赋予远程教育新的使命。电大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的专业体系,在服务农村发展方面业已形成了功能优势。新时期电大教育应实现功能定位的三大战略调整,并按照“发展开放教育、强化职业教育、拓展技能培训”的思路,依托县镇社区,服务新农村建设,增强社会和谐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城市教育成为了其改造和发展的取向,而忽视了乡村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考察历史以来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转换历程,从封建社会的忠孝取向的价值取向,到城市化导向的城市精英实践价值取向,再到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城市化关怀,最后以农村为本位的走向文化共生的农村文化传承与重建的教育使命,反映的是对农村教育的探索过程及对农村社会发展有效模式的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