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孔子义利观以维护人的生命和价值为"义",反对不以义为基础的私利;维护"民之利"(社会公利),主张在"义"的基础上获得个人利益。在义利观的基础上孔子形成了为实现"有道"社会的理想而办教育的价值导向。孔子的义利观与教育价值导向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回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决定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影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不同定位和实践路径的选择。澄清对该问题的认识,一方面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逻辑,寻找出其价值共性;另一方面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逻辑,揭示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把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争论概括为:一元本质和多元本质的分歧、科学属性和价值属性的分歧、关系论与实践论的分歧。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澄清本质与属性的差别,化解意识形态和去意识形态的两难困扰。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评价中多元价值取向之间的协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评价主体的存在是现代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特征之一。政府、社会、高等院校、学生等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多元主体,其社会角色的差异导致了多元价值主体需求差异存在的可能性。不同的评价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连,因而其价值需求所强调的方面就会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一定的冲突。这些冲突反映了多元评价主体所代表的利益的差异,反映了各个评价主体价值取向的局限性,利益的差异和评价主体价值取向的局限性也同时暗涵了多元评价主体之间价值取向协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努力协调多元价值需求的冲突,是保…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多元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下多元文化并存现状及其价值冲突表现的基础上,从国际、国内、社会主体三个层面对价值冲突进行归因分析;以全球化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实践路径,明确多元文化价值冲突下坚持科学发展的时代诉求。在现实选择层面,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社会导向与主体自觉相结合,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合理选择,以对多元文化进行价值整合与体系重建,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求真和创新是教育科研的本质要求。教育科研评价是对科研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活动,具有主体多元、目的多种、标准多样等特点。当前中国教育科研评价在评价标准设立、评价制度构建、学术共同体自律、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以质量、创新为导向,做好教育科研评价系统的顶层设计;以"自律"为依托,以"他律"为保障,以评价责任监督为切入点,规约与引导教育科研行为,搭建多元价值主体共生互动的参与平台,促进教育科研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既是解决中国教育科研评价难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代实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知荣明耻,明确导向“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对当今社会主导价值的生动表述。目前,我国正处在变革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大量涌现,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面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变革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 必须正确处理价值多元取向与价值一元导向之间的关系,坚持“八荣八耻”的社会价值导向, 把各种错误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一、知荣明耻,明确导向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对当今社会主导价值的生动表述.目前,我国正处在变革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大量涌现,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面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变革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必须正确处理价值多元取向与价值一元导向之间的关系,坚持"八荣八耻"的社会价值导向,把各种错误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娄先革 《文教资料》2011,(17):117-118
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到来,价值观多元化的问题凸显出来,这对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构建和谐社会,探寻西方多元文化背景下价值观教育的发展轨迹,即经过三个阶段:价值澄清、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等,探讨适合我国当代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坚持多元价值观认同与一元价值观导向相结合;坚持价值自主选择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破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离墙,注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教育政策与道德之间有着天然的、本位意义上不可分割的联系。教育政策欲发挥规范效力,必须基于一定的道德谱系之中,具备伦理上的正当性。在社会转型与多元利益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作为从更上位、更宽广、更基础层面对教育政策进行引领、规约和协调作用的道德品性愈来愈突显,具体表现在:教育政策与道德在发生学上具有同源性;教育政策须以伦理道德原则为价值导引;教育政策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体现鲜明道德品性教育政策的具体表征形式为: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政策理念;恪守"正义性"的教育政策安排;遵循"公共性"的教育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科教育资源评价指标的开发,立足于人才社会发展层面,进行教育资源的社会性的具体评价,反映出高校教育职业化发展的保障性条件蕴含的作用及价值。针对社会生态资源、学科社会产业教育资源、学科社会科研资源的运用效果评价,评估高校学科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应用,进而达到高校学科教育职业化发展新要求。这与传统教育资源评价指标构建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体现出的教育资源评价指标的社会性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评价中的"五唯"问题,其根源在于"唯"形成的片面化、简单化、功利化导向.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破"唯"的关键,是以"多维"结构性视角构建教育评价新格局.在价值导向上,关注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促进不同办学职能的协同实现,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在策略选择上,注重梳理多元主体的不同职责,发展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在结...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的基本存在形态,是蕴含凝聚着教育本质精神与价值特征的框架结构和表现方式。其具体内涵应包括精神熏陶、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自由探索、多元评价等。对此进行必要的探究考量,便于我们对学校教育的本质精神和丰盈使命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洞察,更为完整的理解和更为自觉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生命课堂"的本质是以生为本,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与看法。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需要是否被满足的一种关系。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必须改革,树立以生为本、生命教育、人文质量等新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变化进程增强了人的不确定感,人与自然、人与乡土之间的联系被割断,传统社会风俗、道德规则和价值观的传承被割裂,以往的单一主流价值体系的灌输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价值教育的需求。面对这种非确定性的现代价值教育现状,必须改变原来的教育模式,适应多元价值并存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价值教育必然立足于社会的主导价值,并以此为基点来确定价值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即在主导价值"和"的基础上探究大学生价值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后,基础教育"教材城市化倾向"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教材价值导向、教材内容、话语方式、教学方式以及考核内容的城市化。这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此,我们应该革新教材设计理念、改革教材内容、改组教材的编写与设计人员、改革评价考核内容与标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和教师资源,以此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观"的讨论,值得华文教育界关注和借鉴,华文教育有必要回眸"语文观"的纷争;哪些元素构成"语文"的有机系统是讨论华文教育的前提,以往的六种语文观,都提到"语言"这个元素,提取"语言"这个"公因式"以后,剩下的元素还有"文学"、"文字"、"文章"、"文化"、"言语",分析这些元素及其构成的语文系统是讨论语文观的出发点;对华文教育的现象与本质有种种不同看法,华文教育的本质是对外汉语文教育,它与对外汉语、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三足鼎立,成为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教育评价更多的是一种政府行为,强调社会服务,轻视个人需要,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功能异化,这已远远适应不了目前多元价值主体的现实需要。科学的教育评价,应该以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评价主体为依据,通过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作出科学评判,发挥教育评价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一切教育评价活动的真正根基与逻辑起点,也是我们重新思考与审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评价发展导向与有效性的根本前提.教育评价价值观经历了从“价值无涉”的完全中立,到代表强势群体利益诉求的“价值一元论”,再到当前承认多元群体利益的“多元价值观”,这一演变趋势充分表明:基于对话、协商与建构基础上达成的价值共识不仅是当前学前教育评价价值判断的基础与平台,也是有效抵制教育评价霸权主义、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和办学导向的教育评价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至关重要。从理论层次看,教育评价原则是连接价值哲学元理论和教育评价实践之间的桥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用“五个坚持”表述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5条主要原则,这些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依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活动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的,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本质的观点,从主客体及其关系层面体现了教育评价活动的客观性,彰显了教育评价活动多层多维的主体性,突出了教育评价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社会历史性。5条主要原则相辅相成,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活动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本位视角下,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过度主张人的社会主体身份即社会语境下的他己能力,而教育目的个人本位形成与人存在的个人本位的等同化认知,使得教育目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根源需要重新考量。在教育主体视角下,通过对人的社会主体身份的解构,以及对单一人我主体发展范式的再思考,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中人的社会主体与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中的个体主体走向了人的多元主体教育的初步统一。在意义视角的阐释下,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中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形成内在博弈、类主体即类语境下他我与个体主体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以及类主体具有对社会主体的超越性本质,进而教育从人的单一主体教育走向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从人的对立主体挟持发展走向人我与他己协同发展的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