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验能力培养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提出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通过改革仪器分析理论授课方式—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设置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四步"教学新模式,实现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学生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教师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同时,提高仪器分析授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授课教师向既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经验,又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转变。  相似文献   

2.
张伟 《高等理科教育》2012,(1):130-133,162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科研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记录实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最基本实验的技能、科研论文的撰写等是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所必备的几项基本能力。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通过开设创新设计实验,规范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操作,开展文献的讨论等教学措施将上述基本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今后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药剂学实验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的衔接,将SRT部分环节迁移到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并采用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教学。合理构建"药剂学实验"教学框架,强调参与式学习,实现药剂学实验课程与SRT的有效结合,在实验课程阶段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提高科研素养,为后续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药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科研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记录实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最基本实验的技能、科研论文的撰写等是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所必备的几项基本能力。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通过开设创新设计实验,规范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操作,开展文献的讨论等教学措施将上述基本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今后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已转变为使学生成为能够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自觉的终身学习者。这就对中医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讲授一般的科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其掌握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自学能力,使其能更好地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本室对实验针灸学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土木工程学科开设跨学科研究生课程"建筑火灾安全技术"为例,探讨如何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查阅、分析能力、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力、沟通交流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实践表明:通过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授课模式、结合课内知识和现场工程应用分析、改变传统考核办法等可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目前石油地质实验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实验内容设置上要突出层次性和递进性,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通过石油与天然气课程实验项目的实例分析,对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做了积极的探索,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上实验课程的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物化学学科发展特点,结合专业特色,对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实验内容、授课形式与教学手段、实验条件、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几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具有初步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2001年9月份起,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十五”期间科研课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科研工作。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完成了实验方案中所确定的内容,达到了实验方案中预定的目的,取得了可喜的实验成果。我们认为搞好科研,关键在于培训教师,只有以科研为核心,全力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才能使教师适应该项实验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1.理论性学习: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必然。我们“十五”期间的科研课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建立医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有组织地成立科研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锻炼实验动手能力,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在针对性地开展学术活动中,使医学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两者有机地结合,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高度重视科研与教学结合的必要性、紧迫性,不断加强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教学工作,使教师将自己的科研工作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发挥科研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仅较好地完成了科研课题,而且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本科生。为教学服务,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耗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小麦育种实验基地,包括温室、温棚、水泥池、低温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微生物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理论课教学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同时,结合自身科研和学科发展动态授课。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验课教学中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完善各项实验环节、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教学型高校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型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必须与提高教学水平紧密联系,更多地注重科研选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做到教学与科研互动是教学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遥感课程现状,文章提出了遥感课程教学改革,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进行改革.课堂教学方面通过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强化对专业理论的培养;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加强实验环节、开展科技活动和结合教师科研做毕业设计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该项教学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生命科学导论及实验课程目的是教授生命科学知识,学习实验技术,培养科研兴趣,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关知识信息。授课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实际;实验课程依托"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资源;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辅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力求将该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199-203
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有机会对先进的大型仪器进行体验式上机操作。具体实施是以甘肃道地药材"黄芪"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多种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让研究生和本科生独立完成实验,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充分结合,达到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出发,结合"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改革的举措,探讨本门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模式的构建。通过对课程结构的改革,以考核为导向,针对学生的特点,将科研过程和成果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人才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科研工作可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通过实行导师制,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加强毕业生论文工作等途径,可强化科研促进教学的效果,达到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应加强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倡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鼓励把研究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充分发挥高校的全面职能,促进高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经过理论课和基础实验阶段的教学之后,将开放设计实验的教学环节引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仪器分析方法解决生活实际及科研中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开放设计实验的教学采取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实验选题着眼于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或与基础研究相关的课题。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研究热情;亦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论文(设计)和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