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反求诸己,扪心自问""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吾日三省吾身".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说明了古人早就有了反思意识.在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应用反思.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探究有关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释"管"     
薛莲 《现代语文》2006,(5):40-41
本文通过对"管"词义项的梳理,寻找"管"词发展的源流和线索,并揭示汉语"义相渗透"和古人的表象思维对词汇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诗歌鉴赏中,部分中学生潜意识中以科学"求真"思维(古人谓之"征实")替代文学"审美"思维(古人谓之"辨情"),是意象鉴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难中之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神话思维"作为意象构成之滥觞,仍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复演为审美移情,激活学习者潜意识中复演着的"神话思维"不失为纠误"征实"之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的许多作家都在从西方的创作中吸取经验,从而形成了文学创作上的统一的"西方模式".而贾平凹却是这个时代的"叛逆者",他把文学创作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中,借鉴并且运用了古人的"意象"和"天人感应"学说,从而在现代的文坛"独树一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说起古人的娱乐消遣,你首先想到的是歌舞琴棋,还是垂钓赛马?事实上,古人还很爱玩"桌游",堪称古代版"大富翁"的升官图,就曾是非常流行的一款桌游.相传升官图最早创自唐代,历经千年,直至民国时期还备受欢迎,足见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语文课丧失了"读书"的本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如此.所以,语文课应回到它应有的起点--读.让"读"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正月十五,只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就着电视里元宵晚会的BGM(背景音乐),吃上一顿象征着"团团圆圆"的汤圆,就算过了元宵节了.但回望千百年前,古人在这一天的仪式感可比我们要强得多.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被古人视为新的一年正式开启之日.据传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  相似文献   

9.
古人极为重视炼字.正如王国维所说:"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请看"剪"字的妙用:剪江水、剪愁绪、剪柳叶、剪蜡烛、剪春雪.  相似文献   

10.
古人行文,一句之中词语往往两两对称,上下几个文句中又多作对偶并列.那些处在相同地位的词,它们一般同义或同类,或同类反义.根据古人的这一行文特点进行解题,不妨叫做"对称法".……  相似文献   

11.
"转注"新释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假借"是解决语言与文字矛盾的办法;"转注"则是解决文字之间关系的办法,是古人用字造字的指导思想,是后人用字解字和用字编字的办法,是一个历史的复合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画论追求简淡之趣与意境的营造,这些审美取向蕴含了古人明显的尚简思想.这里的"简"并非简单,而是形式简洁而意味无穷之意.  相似文献   

13.
"兔崽子"考     
"兔崽子"在现代汉语中"多用做骂人的话",这一用法的源头可溯至晋张华<博物志>.古人以为兔望月而孕,血统不纯,故以"兔"斥淫乱之女性,至清代则又专门指斥男宠,以"兔崽子"斥娈童.至近现代,"兔崽子!骂詈义泛化.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学习理论,其实质是强调自学;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强调教师的以身示范.新课程紧随时代的发展,强调教学,即理论的导向作用;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助和共同发展;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概而言之,学习理论经历了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从"学习永恒体"到"学习共同体"的丰富,体现出新世纪注重科学和强调民主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对于"赋"比"兴"的理解,自古就有不同.了解古人不同的看法,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这些表现手法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传说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去赴蟠桃会,想偷吃玉液佳肴,便卖弄神通,拔下几根毫毛,放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喝声:"变!"即变成一些"瞌睡虫",奔向负责看守的众力士,使他们很快入睡,悟空乘机大吃大喝尽情享受.这神奇的"瞌睡虫",在书中多次出现,效能奇特,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人对睡眠的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17.
古人常说:"文如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都不是平淡无奇的,而是带有作者鲜明个性特点的。作文的过程就是抒写心灵、展示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大家的孟子却效仿古人"易子而教",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易子而教"其实正体现了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的明显区别:亲子关系是以亲情为纽带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师生关系则是以制度为保障的教学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应当是"亲密有间"的.  相似文献   

19.
.火炕"是我国北方农村主要的取暖设施,此设施早在唐代时就已出现,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土炕>中也谈到: "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古书不载", "古书不载"是由于古人居住方式经历了半地穴式到地上房屋式的过程. "掘坑生火"是将"炕"字写为"坑"的原因,多数辞典将"炕"字与"坑"字看成"通假字"或"异体字",此说非也,二者应为.古今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難""儺"辨     
古人在遇到瘟疫等疾病时,总认为有疫鬼在作怪,便举行儺祭,驱赶疫鬼.于是"儺"成为中国古老的驱逐疫鬼、祈求平安的仪式.儺如何成为这种文化事象的代名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汉字的表意特征及儺祭的一些内容,着重考察了"難""儺"的关系,及"儺"字的起源、变化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