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核心就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税法"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般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在"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课程组的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调研、培训、座谈等方式对本课程在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评价考核等多方面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环境学概论"是研究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课程,是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化学、地理等专业的平台必修课."环境学概论"课程创新应以思政为引领、关注学生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发展;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互动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以产出为导向,教学、科研、实践相融合,对接内外需求.与此同时,还应重塑与整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3.
"环境学概论"是研究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课程,是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化学、地理等专业的平台必修课."环境学概论"课程创新应以思政为引领、关注学生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发展;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互动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以产出为导向,教学、科研、实践相融合,对接内外需求.与此同时,还应重塑与整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两课"教学在内容上和方法上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的社会需求而进行改革.笔者通过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些思考,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强化以校为本的研究意识,强化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需要教研员开展"下水教研"活动."下水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体现着对传统教研活动方式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全面正确地认识"下水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多种方式的"下水教研",对于加强学校的教学研究指导,对于教师和教研员专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材、教师、教法是教学的三大关键要素,推进"三教"改革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教材是中职"三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积极开发、应用活页式教材.文章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着重探究在中职"三教"改革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思路、开发方法、开发效果,并分析活页式教材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以此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前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开展的现状,从系统论角度研究,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特征."教""学""管"作为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基本要素,体现了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的系统特征.基于系统要素及广西民族大学相关实践,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应做到:教师"教"的改革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的改革要关注外部环境和内在培养,学校"管"的改革要注重人文性与多元化结合.  相似文献   

9.
周文叶 《教育研究》2021,42(7):150-159
教师评价是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师评价普遍存在目的缺失、不当或模糊,目的与手段不匹配,以及结果运用存在明显偏差等问题.基于教学的专业属性,教师评价本质上是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进行评价,属于实践评价范畴.教师的专业实践不仅是在实践中发展自我,更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专门性服务.教学的本质是"学为中心"的育人专业实践,"学为中心"是构建新型教师评价的逻辑起点.因此,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评价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与专业贡献,且需要强调对教师同伴合作的评价,引导和支持教师协同育人."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收集并分析相关证据,基于证据引导教师提升"教书育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只有以学为中心,全面聚焦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评价才能为教师创造静心育人、潜心育人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笔者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希望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内涵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受到猛烈的抨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改革的尝试。本文勾勒了"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背景,对"新时代教师计划"的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如重视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强调教育与文理学院的合作,以及关于教学是通过学术性教授的临床实践专业的主张和做法作了介绍。文章最后分析了该改革计划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了"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14.
"两课"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确保和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除了做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外,还必须关注教学对象,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实际与学生参与,这是做好"两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实践取向"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主导取向之一,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也应秉持"实践取向"。由于学术传统的因袭以及高校评价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还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偏离教师专业的实践指向、课程知识与教师专业实践需求错位、课程实施忽视师范生实践素质培养等"实践迷失"现象。以实践为导向改革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对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一番"实践化"改造,使其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师专业"的实践逻辑,课程知识更能回应教师专业实践的需求,课程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元素"和实践路径的开掘。  相似文献   

16.
绩效管理是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实施过程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并加强评价结果应用的管理过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为"双高"建设学校开展绩效管理提供了指南.文章在论述"双高"建设战略导向、组织使命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指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等方面提升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以"双高"建设绩效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双高"建设绩效评价应把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奖优励先与劣效问责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专业外语教学即双语教学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鉴于目前尚不能一步到位地普遍实现专业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集中占有学习时间的专业课教学入手,改变汉语作为唯一沟通手段和语言类型的教学现状,由单维度语言环境进入到多维度语言环境。利用现有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将外语逐步融入到以汉语为主的专业课教学过程,通过单词、术语引入,句子、段落理解到篇章双语对照等三个阶段,逐步完成外语学习向外语应用的过渡,实现专业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双向挂钩"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落脚于课程体系、教材资源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将教学过程要素划分为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实施取向及教学活动四大模块,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教学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环境适配性、增强实施取向融合度、发挥教学活动的作用等建议,以期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式,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硕士以上学位占"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中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人数偏多,从事实习实训课教学的人数偏少: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具有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