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洪 《华章》2013,(32)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青少年早期教育的场所就是家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从小青少年就生活在家庭里,活动在父母的周围,家长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师之以范,教之得法,就会使孩子获得巨大正能量,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使之产生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做父母的整日为孩子的生活、学习而操心忙碌的时候,不知是否关注到孩子行为和情绪上的一些特殊或异常的现象?据哈尔滨市心理专家于德澧提供的资料,约有12%~16%的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约有2%。另据来自中国先锋网的报导,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这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疏导,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尽管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方…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父母在与子女互动时常会出现因电子设备而分散注意的低头行为。父母低头行为是影响儿童发展、破坏亲子关系的危险因素。为了明晰学前儿童家庭中父母低头行为的危害,考察父母行为与儿童个体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618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的联系及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能够负向预测亲子关系,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减少父母的低头行为、提升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等。表现在学习、生活上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其主要原因是后天环境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所致。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去创造"。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心中永远放不下的那份牵挂和担心,也是父母在困境中不断奋斗或支撑下去的动力。父母无不希望子女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因此竭尽所能地为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家庭失和,孩子暴力倾向几率高。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个人从小就以模仿父母的行为作为自身今后行为准则的一个参照。据国外的调查显示,生活在父母失和环境下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比生活在家庭和睦环境下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的几率要高出许多。亲缘交往是否和谐,是孩子能否适应复杂社交的重要条件。处于失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之间交流都存在问题,每次父母之间的冲突对孩子都是一次极大的负面刺激,孩子心理发育就容易出现自闭、自卑、抑郁等等诸多心理问题。这些负面的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社会交际,严重的可以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8.
正一年级的孩子反复以"我要跳楼"相要挟,实际是为了引起父母、教师关注,赢得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这是父母长期不能正确理解回应孩子的需要和情绪才会导致的问题。教师"连哄带骗"只是对孩子行为的应对,但也是对这一问题行为的强化,强化越多,问题行为越是频发,陷入恶性循环。对此,父母与教师并非没有预见和担忧,但随着问题行为反复出现,父母与教师的恐惧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一、家庭是孩子尊重教育的启蒙基地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受到尊重.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才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0.
远离抱怨     
题记父母面对生活、事业的压力,有时会透不过气来。父母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去积极解决问题,父母的情绪,家庭的氛围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情绪等。当孩子向父母抱怨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坦然地接受现实。父母注重对孩子兴趣、性格的培养,会使孩子更健康、更成功。  相似文献   

11.
杨健 《教师》2012,(13):97-97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这些在家里受到父母百般呵护,受到爷爷奶奶娇惯溺爱的"小皇帝""小公主",一旦进入幼儿园,便由原来单一的家庭生活转变为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转折,这个转折会使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问题学生造成的影响,家庭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定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孩子多一些关心与爱护,同时也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做到松弛有度。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在近几年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研究背景和行为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全面综述了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干预对策:在家庭中,父母应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并经常与孩子谈心;在学校里,学校应给予家庭困难的学生补助资金以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并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动向;从社会方面,政府部门应在严惩犯罪的同时做好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小读者》2011,(11):I0011-I0011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  相似文献   

15.
吴宁 《教学与管理》2007,(11):36-37
一、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 1.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 个体从出生伊始就浸润在家庭的教育氛围之中,直至青年前期的大部分生活都在家庭中度过。血缘遗传与长期的共同生活影响互动,使父母和子女间建立了最为密切的亲子关系。在此环境中,父母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如细雨润物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  相似文献   

16.
正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果只关注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忽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轻则影响亲子关系,使教育的效果大  相似文献   

17.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父母只要充分调动联合体中有利因素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孩子的情感就会健常正常的发展。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呢?一、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婴幼儿时期是人的情绪情感萌生的时期,也正是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孝敬老人、爱老师、爱小朋友、爱一些美好的事物、体验各种情感的感受,这是当今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起点,家庭表露影响着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学会积极表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  相似文献   

19.
钟凤华 《教师》2013,(3):31-31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幼儿最早从父母那里受到启蒙教育。幼儿入园后,一方面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另一方面接受家庭教育,且家庭教育对幼儿起着幼儿园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家庭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相关作用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清晰地印在幼儿的头脑中,幼儿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与父母的启蒙和引导密切相关。父母作为家长,不仅要用丰富的环境知识教育孩子,还要教给孩子获得环境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儿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儿童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得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