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文化自觉的"‘微'生长",既指课程文化自觉的"微课程"生长方式,也隐含在微观领域内草根性生长的意蕴。课程文化自觉是人对课程的本质、功能、规律和主体责任等方面形成的一种认识理性和践行追求,这种理性和追求表现在课程对师生性向自觉、生命自觉、人文自觉和教师课程主体自觉的催生。思想政治微课程所隐含的意向结构、期待结构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课程开发共同体所具有的主体间性,使其成为课程文化自觉的微型生长场域。  相似文献   

2.
文化责任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个体对其自身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当然责任,古今中外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无不贯穿着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主线。在高深学问、人才培养和引领社会等方面立足于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是大学文化责任的终极追求;以大学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提升大学的文化扬弃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是大学文化责任的路径选择;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坚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实现"体用互构",是大学文化责任的价值取向;既着眼于上焉者的文化之"道",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又立足于下焉者的文化之"器",重视文化发展的应用实践,践行"道器并重",是大学文化责任的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重新解读;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西方"人地对立"思想成为研究"人地关系"的障碍;生态自觉的意义在于对原有生态文化的"自知之明",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找到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文化自觉"拓展为"生态自觉"是新形势下文化转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课程文化自觉,是当前课程文化学研究中兴起的一个热词,也是一个基本概念。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厘定、深化。课程文化自觉,不是课程理论的自觉,而是人的自觉、人生的自觉。课程文化自觉,包括三个方面:师生的生命自觉、师生的人文自觉以及师生的性向自觉。师生要完整实现课程文化自觉,可以采取三种策略:基于专注与统一,增强课程文化自觉的内力;既要旁通又要贯通,搭建课程文化自觉的通衢;圆成慧力,是课程文化自觉的鹄的。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其课程文化一度出现"人文性"失落,学生或成为知识的"容器",或成为冷漠的"工具"。面对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二元对立的局面,高职课程文化"人文性"回归举步维艰。提高文化反思能力,增强文化自主能力,实现文化自觉,将是走出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高稳 《文教资料》2007,(26):35-37
文化安全问题是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提高"文化自觉",保持文化的"民族意识"是我国文化安全的基础;进行文化创新,是我国文化安全的保障;按照文化发展规律推进文化整合,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观,是一种富有深刻意蕴的文化理论。以文化自觉为理论工具和分析视角,自觉把握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导向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彰显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时代性,积极传承并创新优秀的党建文化;自觉体现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包容性,合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重要命题。由于自身认识不足及外部因素影响,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文化自觉"。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确保其卓有成效,至少应从三个方面切入,即以通识教育为立足点,提升文化自觉;以文化反思为切入点,支撑文化自觉;以走向社会为拓展点,广泛践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大学理念、文化自觉、通识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灵魂"、"筋骨"和"肌理",完整地构成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一个完整"人"的教育。本文分析通识教育分别在大学教育和高职教育中的具体特征表现。站在通识教育的角度,结合高职院校中通识教育的现状,探索人文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道德自觉性对于逐步缩小文化知识与文化人格之间差距的重要性;理性自觉对于推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意义以及人文文化的不可量化性与自我体验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要进行自主创新,就必须先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自主创新的思想认识前提;而自主创新则是文化自觉的具体实践展开。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是指认识到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主动对文化的反思.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要求高校要整合多种文化,进而倡导、发展社会主流文化,而这些正符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理念,有利于强化其"和"的境界、包容理念以及潜在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是语文教学的命脉,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是高扬人、人文和文化的主旋律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是高度的文化自觉者。语文教师必须以文化自觉理解和开发语文课程,以文化自觉承传与创新课堂教学,以文化自觉发展与提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钟兴旺 《文教资料》2013,(21):50-51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文化之于人类的意义和作用永恒.大学文化自觉,是大学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是对大学文化地位作用、历史使命、文化育人的科学理解.要提高现代大学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的生命力来自于以高度文化自觉的课程定位,实现文化与课程的有效互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定位,需要回归课程的文化的主体地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处理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课程所涉及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间的关系。文化自觉引领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须打破教学方法的界限给教师灵活教学的空间,在制度上保障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校校园媒体中的主导媒体,校报文化引领面临着低迷"瓶颈",因此要有新闻文化自觉的警醒,明确校报"新闻文化品"定位,提高新闻采编的文化品位,夯实"文化志愿者"队伍,使校报"文化育人"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服务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先进文化。首先,应当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从"资源观"转变到"用户观",从"检索观"转变到"利用观";其次,应当创建自觉服务用户的服务文化;再次,应当创建开放互动的服务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特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着"特色"不"特"或是不能持久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学校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在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文化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内在根据,要注重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以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从历史溯源看,"立德树人"体现了对中华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寻根、继承和弘扬;从实践反思看,"立德树人"是对知识本位教育的自觉扬弃,"立德树人"重塑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的人才培养基本逻辑,是对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及其在信息时代人文价值更加彰显;从价值引领看,"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基本方针,体现了对教育创新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成的实质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生成内在地要求文化自觉。当前中国社会文化的自觉既面临着传统文化糟粕因素的挑战,又面临着西方文化虚无主义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一方面要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防止文化虚无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