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终身教育思想与我国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史平一、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终身教育是法国的著名教育家朗格让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即终身教育不能只就个人而言,而要作为国民及社会整体的教育加以考虑。终...  相似文献   

2.
终身教育体系构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结合我国教育现状以及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提出了符合我国当前教育格局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构架,并就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高新技术条件下强化继续教育的四个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续教育是高新技术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就国际形势而言,继续教育办得愈好,高新技术就愈进步,国力也愈强盛.要搞好我国继续教育,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强化如下四个意识:一、终身教育意识近年来,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是与“终身教育”思想影响的扩大分不开的.“终身教育”概念的第一次出现,见诸1956年德国的议会立法文件.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并指出: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把个人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这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是个人从生至死终生继续着的全过程,并应有一体的教育组织.提出今后的教育应是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1970年,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部教育根本大法中三次出现“终身教育”一词,强调“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这是我国教育立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成果,同时反映了教育进步的一种世界性趋势。 终身教育是本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倡导终身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实践热潮正在我国掀起。但人们对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化社会三大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深入。因此 ,从国际范围出发来深入地探讨、分析一下它们的“定义”、“要义”、“关系”、“初衷”等 ,对于尽可能走向理解的完善与认识的成熟而言 ,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可见终身教育思想已从理论的探讨进入了以法的形式规定的实践阶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终身教育”切中“制度化教育”的时弊。从正式形成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现代教育战略开始,到如今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惟其如此,我国现在到处为“终身教育”叫好,而在舆论中谈到“终身教育”,却鲜见一个小小的“不”字。倒是作为最初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述“终身教育”概念的日本学者波多野完治,对日本教育主管当局很快对“终身教育”问题作出响应,持保留态度,担心它一旦落入官僚掌握之中,将导致“对人的一生的思想”的控制。且不说这种担心是不是过虑,不妨从一般情况谈起。在我国现实状况下,假如谁愿意终生受教育,那就意味着:从4岁起进幼儿园,7岁进小学,年满16岁初中毕业,算是家长、个人和国家都尽了法定的“教育”的义务。此后,个人是不是进一步受教育,那是家长和个人的事。由于义务教育只是不完全的基础教育,故还须受高中教育。到年满19岁时,算是受完了基础教育。不过,基础教育即使!终身教育“切中!制度化教育“的时弊#从正式形成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现代教育战略开始,到如今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惟其如此,我国现在到处为“终身教育”叫好,而在舆论中谈到“终身教育”,却鲜见一个小小的“不”字。倒是作为最初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述“终身教育”概念的日本学者波多...  相似文献   

8.
终身教育思想与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这一名词由郎格朗在1965年提出。他认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这就是说终身教育不能只限于个人的状况,而要作为国民、社会、整体的教育来加以考虑。个人一生的教育机会与社会的教育机会统一才是终身教育。郎格朗的终身教育观点归结为一点,就是一切教育机会的统一综合。在此理念基础上,1972年郎格朗又提出终身教育的主要特征:1)现有教育体系把教育限制在人生的某一时期,而终身教育则通过人的全部生涯进行。2)现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方方 《成人教育》2001,(7):16-18
终身教育与个人的发展联系密切。本文从社会学“个人社会化”角度,对终身教育的内涵、体系与特征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其内在规律、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提出的“终身教育”概念。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国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把发展终身教育体系规定下来。虽然我国正式启用终身教育的概念较晚,但大面积的实践却开始于80年代,如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以及大规模的社会扫盲运动和老年人大学的开办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还没有被广大的人民所接受,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本文拟谈谈自己对终身教育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当前,老龄化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老年教育在应对老龄化社会进程中,应发挥其特有的角色与使命。积极老龄化的理念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经联合国以及欧盟的不断推进,当前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政策框架与指标体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组成部分的老年教育,能够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所倡导的“独立健康生活”“就业”以及“社会参与”等政策支柱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老年教育的认知与实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未来,我国应当树立“健康即是回报”的老年教育观念,增加对老年教育的社会支持,通过教育增强老年群体的健康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进而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各种思潮的碰撞,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破解当今高职院校德育困境,实施以生活为中心、以“拓展训练”为实践路径的生活德育应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践行以“拓展训练”为路径的高职院校生活德育,应明确培养目标,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13.
“生活·实践”教育是周洪宇教授提出的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基于生活、生命、实践的新教育思想。本文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绿色高分数的素质目标、“六合一”学校教育功能定位、“合育”教育机制、重视意商等方面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框架,接着从“三备三研”“高效课堂”“双课程体系”“双师制”“学导合作单”“自主学习体系”“弹性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阐述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实践,最后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决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局限于理论课程教育,更要与其他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将志愿服务理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校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有机结合,是实践“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地方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以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5.
“大学服务社会”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理念,更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灵魂所在。高校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通过社会活动、学科竞赛、实践调研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高校—师生—社会”等多方利益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共赢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以“中国社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课程以威斯康星思想为启示,构建出“纵向教学”与“横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实习鉴定考核模式进行了优化。课程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金石,并将项目策划全面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打造出高校社会实践课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林德曼是美国成人教育史上最先系统地阐述成人教育思想的学者,他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背景下积极地探索成人教育思想,为世界各国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林德曼提出成人教育具有终身性、非职业性、经验性、社会性的特征,以及团体讨论法和情境法的教学方法,对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独特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揭示规律、阐释规范、改进实践三个学科任务。成人性、终身性的学科本质属性,构建决策、服务实践的学科工具使命,坚守学术界限、持续变革的学科发展需求是上述三个学科任务的主要价值成因;揭示规律之“难”、阐释规范之“艰”、改进实践之“困”是成人教育学科任务困境的基本现状。追求研究“可重现”以揭示学科规律,致力改革、聚焦目的以阐述学科规范,面向终身教育以改进学科实践,是缓解当前成人教育学科发展困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紫芮 《成人教育》2021,41(1):8-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政策文件,通过对其颁布十年以来关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梳理,发现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在政策推进上取得了瞩目成就,但同时也存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专项政策和法律缺失、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制定出现断层、“终身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并存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建议:加速推动终身教育立法、加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顶层设计与底层跟进、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实践。"劳动崇拜论""劳动决定论""劳动终结论"和"劳动起源论"批判和中外教育史上有关劳动教育的论争揭示了,文化是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研究需要文化研究。"劳动""文化"和"教育"在词源上有共通之处。劳动教育,作为文化实践,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改造自然的"化育"和通过信息、符号改造社会的"教化"的统一,蕴含价值-规范、行为-作用、语言-符号、知识-技术等不同的文化层级和实践综合。劳动教育有文化唯物性,也就是具有物质生产性和面向社会现实的大众文化性。劳动教育有文化启蒙价值,它是解放所有人的文化启蒙,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文化的知识文化启蒙。总之,劳动教育的文化本质和实践充分呈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以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的过程,是劳动的"教育性"与教育的"劳动性"、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化育与教化、精英与大众、理论与实践之间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自身修养的个人目标和维护君权的社会目标。个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四大途径。在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只有审视“礼仪”规范,坚持“平等和谐”;审视“忠孝”观念,坚持理性“爱国、敬老”;审视“以德治国”,坚持“德法兼治”;审视“官本位”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批判地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方可在扬弃、继承、创新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史和教育方法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