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月11日晴老师,你记得吗?你表扬我的《故乡的秋》写得很好时我有多高兴吗?可你后面的半句话却让我浑身不自在呢。您说:"这也有他爸爸的一份功劳。"你不会是说我爸越俎代庖吧?那我可比窦娥还冤了。老师,我爸爸的确经常督促我作业或者指导我写作,但爸爸只是提示而已。就说《故乡的秋》这篇文章吧,爸爸当晚有课,根本没有看我  相似文献   

2.
故乡     
我常常羡慕他们用手指指 遥远的方向 说那是故乡 我没有故乡梦中一马平川 绕过一棵棵树 独自来到蓝色大海的另一端 哦青山作证 我也有沉重的乡愁 当世界沉沉睡去我的故乡 在说也说不出的地方故乡@李南~~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位短跑名将,多次在百米短跑竞争中夺得冠军。在一次比赛后,体育记者采访了他,请他谈谈获胜后的感想。他没有列举头项炎炎烈日的苦苦训练,也没有提及他经历的失败和挫折,而是着重谈了"冲刺"的"关键时刻"。在人们的印象中,百米竞跑快到终点时,是一定要再加把劲奋力冲刺一下的。他说,我不是这样想的,在百米快到终点进入冲刺的关键时刻,我心里想的并不是"冲刺"。  相似文献   

4.
唐末杨玢在尚书任内,快要告老退休的时候,他在故乡的旧屋地产,有些被邻居侵占了。于是他的家人们要去告状打官司,把拟好的起诉书送给他看。杨玢看了,便在后面批说:"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他的家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  相似文献   

6.
"学会感恩"是时下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人们常常说现在的孩子往往缺乏感恩心理,只求索取而不知回报.我过去对这种看法也十分认同,然而我的一位学生以他的行动改变了我的看法,使我认识到,过去我们往往没有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没有发现学生的生活中一些细节中闪现的感恩之光.  相似文献   

7.
再一次讲解《故乡》时,我忽然发现多年来教学中忽视的一个细节的描写,也是往往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的地方。课文是这样描述的: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  相似文献   

8.
《小学时代》2015,(7):30-33
在美国动画电影《驯龙高手》中,年轻的维京人小嗝嗝向大家讲述了他是如何当上"驯龙高手"的:他瘦弱矮小,却用自己发明的捕龙索歪打正着地捉住了最凶猛的龙——夜煞。现实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当然没有龙,维京人也不会是"驯龙高手"。人们对他们的评价有点不一样。有人说他们是劣迹斑斑的海盗,也有人说他们是无畏无惧的英雄。大家说的好像都有道理,我该听谁的呢……  相似文献   

9.
恩赫 老友记     
佐佐  裴靖 《音乐世界》2008,(5):23-23
他说自己是"宝石美男",而我却说他是"钻石好人"。没有华丽的辞藻,恩赫的善良在细微末节的小事中体现。而这样的善良也让他身边朋友不断。  相似文献   

10.
乡村不言谢     
饮者 《初中生之友》2010,(13):20-21
<正>也是猛然间发现,在我的故乡,那个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里,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谢谢"两个字。在儿时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相互借东西是很常见的,借劳动工具借针线借柴米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有借得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11.
光阴故事     
我还在读小学时,父亲从部队转业到了边疆。父亲对我说,那是他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我们坐了十多天的车,才到达父亲的故乡。我进了新的学校,一下适应不了新的环境。同学们都讲本地方言,我总也听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不知不觉课程落下很多。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认为他是男性。其实我刚见到他的时候,曾经隐晦地问过这个问题,他很爽快地说"喳喳"。我没有听懂,又问你在这里做什么,他歪着头斜着眼说"唧唧"。这句话我懂了,他是说他从树上掉下来了。我没有往下问你为什么不飞回去,因为我看见了他的眼神。  相似文献   

13.
故乡     
我是一只飞蛾。我的爸爸妈妈在我面前纵身扑火。那时的我还不能飞起,叔叔在我身边说:"看见没有,火是可怕的东西,离它远点。"叔叔的眼泪很轻,像羽毛,我知道他很伤心,因为我的爸妈,选择了跳入火海;我知道叔叔电很害怕,害怕我也去死,他托着我,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一个很黑、很冷、  相似文献   

14.
<正>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词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了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造力,所以需要出走。我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读书,那时候我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我说还没有。他说:"你没有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后来我在意大利跑了一个月。身上就是一个背包,两件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故乡》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象,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象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为什么"我"想到希望会忽然害怕起来?作者所说的"手制的偶象"究竟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闰土的愿望切近而"我"的愿望茫远?  相似文献   

16.
说是"重申",既不意味着我的态度非常严肃、决绝,也不是说以前我已就此"申"过一遍。本文所"申"更多的是,为人们已经论述甚至"确证"过的,我充其量作了一点梳理、概括,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李镇西老师不久前给我发来一篇文章——《所谓"著名教育家"》。他说:"我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实践前辈教育家  相似文献   

17.
为一点儿小事,我和丈夫吵了一架,我们陷入了"冷战"。儿子看出不对劲儿来了,趁他爸不在时悄悄问我:"你还生我爸的气吗?"我不好意思承认,说:"没有啊!"他说:"那你为什么老也不理人家啊?"我就跟他说:"他吵架时一点也不让着我,还推了我的肩膀一下!"儿子说:"你不是也没有让他吗?你也推人家了!再说,什么事也不能没完没了吧,人家主动跟你说话时,你干嘛还不理人家,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几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也就不好意思再不理丈夫了。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景:梦中世界、旅居世界以及现实世界。在文字内容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场景——中剪子巷。为什么说"中剪子巷"是一个潜在的场景呢?那是因为在原文中并未有直接对"中剪子巷"做过直接的场景描绘,文中真正直接说到"中剪子巷"的只有如下几处:(1)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2)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3)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  相似文献   

19.
正小兔子伤心极了,他把弟弟弄丢了。兔妈妈奇怪了:"你没有弟弟呀。"小兔子说:"是我捡来的,长得和我一模一样,人们都叫它布娃娃。"这下兔妈妈也着急了:"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小兔子"哇"地哭了:"我怕你不同意,把它藏起来了,可藏在哪里我忘了。"  相似文献   

20.
故乡水     
人们常说:故乡水最甜。在我没有离开故乡时心情阴云郁结的日子里,近乎愚昧无知的我,怎么能品出这水的甜味?正如一位白痴,无法去欣赏一首意蕴深远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