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课堂教学是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小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具有自身的底层逻辑,其中,生成与建构是中小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理论原点和理论品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则构成了中小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现实逻辑。在具体实践中,中小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内含自身的发生机理,它不仅需要以守“正”为前提进而求新道,而且还需要坚守“课程主时”与“课堂主场”并举的时空要求。要使动态生成植根于高质量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留白,予以动态生成时空;在教学实施中留心,巧用动态生成机会;在教学回望中反思,修正动态生成结果。  相似文献   

2.
“动态生成”是当前教学创新的方向.在“动态生成”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方案设计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精致的教学导入,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创设教学“生态场”,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引发实质性的变革,是与缺乏生命气息密切相关的。“动态生成”教学观从变革课堂教学的组成形态着手,期望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进而引发教学要素组合、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的彻底变化,最终实现教学的优质化。“动态生成”教学观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生成性和真实性。在“动态生成”教学观之下对学习材料的呈现、学习过程的推进和教学任务观念的导向等几方面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观是华师大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动态生成”观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一种新概括。用“动态生成”观指导数学教学,关键的问题是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并且要在营造优质“动态”上下功夫。“动态”不优化,无论是新的教学状态,还是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都无法“生成”。怎样促使教学“动态”优化,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生成”?本文拟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态生成”教学激活生物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生成”教学方式最早是由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逐步完善的。所谓“动态生成”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状态,比较重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好“动态生成”可以有效激活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狄亚君 《考试周刊》2009,(46):48-4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正是因为有了“动态生成”的观念,课堂孕育了新的生命。所谓“动态生成”的教学,就是指师生为了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围绕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课堂教学应该追求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一、确立主体地位是生成式课堂的基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活泼、个性鲜明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生成欲望”与“生成潜能”的…  相似文献   

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9.
朱继春 《甘肃教育》2007,(10S):55-5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讲求策略,而高超的策略也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所体会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理念,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或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教学,包括两个意思:“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其中非预设性生成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个性化地教与学生个性化地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生成与预设间寻求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舞台,需要生动活泼的生成。生成考虑了课堂中学生合理的发展需求,是对预设的超越。生成是教学的本质内涵,如果课堂教学完全按预设进行,就会显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命与活力。不过,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而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动态生成,必须努力寻求生成和预设的平衡点。一、精心预设,无为而为,预约“生成”——“天高海阔凭飞跃”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  相似文献   

12.
凌瑞初 《物理教师》2009,30(3):12-13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一“人”关系,是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要确立起课堂资源意识,把学生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充分激活原始资源,生成新的问题“生长元”,从而形成生成性资源.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即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行进.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本文在吸收前人对“动态生成”教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初中历史课的“动态生成”教学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修鼎 《教师》2008,(14):58-5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教学不应是预设方案的机械执行,而应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政治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动态生成。倡导政治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同时要求教师有临场应变的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广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勇敢地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为课堂孕育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预设是动态生成的重要前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因而也就十分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部分教师认为只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才是精彩的。显然,这种认识带有片面性。那么,怎样看待“预设”与“生成”这一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教师认为,“生成”不能“预设”,课堂应让“教”围着“学”转。“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表明:预设的课堂在动态生成中丰盈、在动态生成中升华,预设与生成必定在弹性设计中契合。  相似文献   

18.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成性教学”的被动接受和静态预设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性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生长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笔者深信,“动态·跟进·生成”教学主张深植于长期滋养自己专业成长的“土壤”里。本文从课题的提出、核心词的界定、研究现状与价值、教学主张的提炼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展开了讨论,通过提炼、验证、完善、发展教学主张,构建了“动态·跟进·生成”教学主张的教学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生长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笔者深信,“动态·跟进·生成”教学主张深植于长期滋养自己专业成长的“土壤”里。本文从课题的提出、核心词的界定、研究现状与价值、教学主张的提炼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展开了讨论,通过提炼、验证、完善、发展教学主张,构建了“动态·跟进·生成”教学主张的教学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