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学内容:六年制九义教材第十册P84-P85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分子、分母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数的产生,向学生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观点。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知道,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比如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量了四次后剩下的不够1米,就不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再如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部分也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分…  相似文献   

2.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第五册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同学们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米尺度量黑板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朋友分多少? 教师指出:从同学们量黑板的长度和分苹果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在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二、演示引探.获取新知。 1.引导学生认识单位“l”。 教师出示一块饼的实物图(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它平均分成2…  相似文献   

3.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中的第一节课“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 :(略)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复习引新由于分数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接触过 ,应该抓住这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进入新课学习。具体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让学生说出几个分数 ,然后请一位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 ,看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 ,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苹果的个数能否用整数表示 ,针对结果指出 :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 ,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 ,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分数。分…  相似文献   

4.
许万明 《云南教育》2005,(16):19-19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数学老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被学生发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先让学生用一把米尺去量出黑板的长度,并用“米”作单位。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发现黑板长度不能用整米数来表示,激起学生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数的渴望。又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为同桌两人准备2张长方形的白纸(一张长6厘米,宽2厘米;一张长4厘米,宽3厘米;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景,了解分数产生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一只苹果图,问:把这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能分得多少?再出示一根米尺,请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问:连续量了几次?剩下的够不够1米? 指出:人们在等分物体或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那么什么叫分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二、直观演示,感知分数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第五册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同学们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米尺度量黑板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朋友分多少?……  相似文献   

7.
教师指出:第五册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同学们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米尺度量黑板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吗?请一名学生上台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朋友分多少?  相似文献   

8.
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数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扩展。历史上数的概念第一次扩展,就引进了分数。人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结果往往不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例如,测量一木板某一边的长度,如果量了3米还有剩余,即3米有余,而不是4米,那么这一边的长度既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笔者听了一位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在这方面体现得非常好,现录述如下。) 一、举出实例,教学分数的产生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米尺(一米长),用它来量黑板的长,量了3次多一些,如果用“米”来作单位,黑板的长度能用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不能)再比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与分子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使学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分数意义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引出分数。 1.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哪位同学的身高是整米数?如不是整米数,仍要以“米”做单位,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相似文献   

11.
反思我们的教学,辛辛苦苦、唠唠叨叨,惟恐教不到、讲不细、交待不明白,但常常事与愿违,我们已再三交代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还是经常出问题。也许正因为我们尽量想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免跌跟斗,反而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体会,也就失去了真正经历过程的机会,教学就不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分数的意义”的两个不同教例,分析后也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教学片段一]师:请一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学生量后答:3米多一些,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师…  相似文献   

12.
量的计量 1.量的意义。量是一个原始概念,凡是可以比较或测定其性质(长短、大小、轻重等)的事物就是量。只能用整数表示的量(如学生人数等)是不连续量。可以用整数、小数、分数等表示的量(如长度、重量、时间等)是连续量。我们主要讲连续量。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一种观点:“万物皆数”,一切量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的比(分数)表示.后来,人们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2不能用整数或整数的比来表示.故称√2可为“无理数”.  相似文献   

14.
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课堂教守中教帅要创设“愤徘”情境,及时提问。如在讲分数除以整数,把“7万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米”时,学生借助图示。,很快能列出算式(米)。紧接着计学生练习各、学生都能很顺利地计算出结果。这是因为学生找到了规律性的东西:分数除以整数,只要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是不年就可以了。此时及时提问:trH3你能用这种方法来做吗?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分数除以整数的普遍规律呢?这样一问,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为下面的教学创造了好的条件。数学课堂提问要抓住…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考: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小数的产生源于“测量或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就用小数来表示”。考虑到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密切联系,我设想在小数与整数的对比中整理小数的相关知识,以“以某个知识为例,比较小数与整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一核心问题为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由于受心理、思维、知识等方面的影响,存在不少障碍,这需要教师分析障碍原因,设计教学对策,使学生顺利越过障碍。障碍之一:不能分辨某分数是表示分率还是表示具体量由于分数既可以表示分数单位“1”的几分之几,又可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学生常常在解答诸如“一根绳子长5米,剪去,还剩多少米?”和一根绳子长5米,剪去米,还剩多少米?”这类题时,均用或来解答。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与米的区别。教学对策: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以理解分数含义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量一量、想一想、…  相似文献   

17.
正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一根7米的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非负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分数的写法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与进化过程——3000多年前,古埃及用画图的方式表示;2000多年前,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后来,印度用  相似文献   

18.
罗丽 《湖南教育》2002,(9):43-43
设计思路 在生活实际中,小数的应用比整数还要广泛,有关小数的材料到处都是,学生接触也比较多。因此,教师提供具体的真实情境及与小数相关的素材,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小数的应用与意义,并且能够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量。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比如价格的表示,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数米、分米、厘米,做除法时得到的商不是整数等。但是,小数的具体含义,学生却不能完全理解,不认识小数单位。所以,本课要突出小数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小数的作用,能够用小数表示一些常见的量,会区…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了三节数学课 ,讲的都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了说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 2 把 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 3段 ,每段长多少 ?例 3 把 3块饼平均分给 4个孩子 ,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一、首先复习整数除法 ,如 8÷ 4 ,6÷ 3,1 5÷ 5等。二、宣布课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学习新课 :1 教师说明 ,计算整数除法不能整除的时候 ,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 2 学习例 2。出示例 2 ,读题 ,列式 ,教师讲解 ,把 1米平均分成3份 ,每份的长是 1米…  相似文献   

20.
【案例】“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断:(出示例题:把45米的铁丝平均截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师:同学们会列式吗?生:会,“45÷2”。师:这是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题。虽然我们还没有学过,但是老师相信根据大家已有的知识经验,一定能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生1:45÷2=25 (米),因为把45米的铁丝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长度,可以用除法计算。师:那为什么结果是25呢?生1:因为45里面有4个15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也就是25。师:说得很有条理。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45×12=25(米),因为这题把“45米”看作单位“1”的量,求每段长度就是求45米的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