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去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透视文本的情感焦点,让孩子们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他们个性的张扬,让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一种训练活动,一种阅读活动,一种文学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在语文课堂中真正落实有效朗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文本语言的精彩,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以再现文本意境的美妙,可以让读者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朗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准确把握情感基调,用声音对文本进行再度创作的过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语感的有效手段,也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最高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的重要手段。好的朗读能给听众以强烈的听觉感染,与听众产生共鸣。然而,学生要能达到自觉的有感情的朗读,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扎实有序的训练。那情感朗读有哪些策略呢?一、借助表演,进行角色体验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成为文中的一个角色,让学生的情感与文中角色的情感相融沟通,产生共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文蕴含着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巧妙运用文本“空白”,结合具体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现并填充“空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品味文本,从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6.
苏展 《教学随笔》2013,(16):46+5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中情感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情感朗读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会读、不敢读。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此类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意蕴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鉴赏力的有效手段。正因为这样,广大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情有独钟,重视有加。表现在课堂上,教师的分析讲解少了,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多了;师生一问一答少了,学生朗读实践多了;学生远离文本少了,学生研读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的机会多了。按理说,朗读时间和机会的增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氛围,教师有意识地预设相应的情境导入,从情感上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自身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未成曲调先有情,从而更有效地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长期进行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乃至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充满感情色彩的朗读是学生感知文本内容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情感场,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激发朗读热情,提升朗读动力,锤炼学生品味文本内涵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中,感情朗读只是一种摆设,由于在朗读时学生并未真正走进文本,文本情感没有真正得到内化,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得到内化呢?一、外显文本语言,以可感形象促发情感内化1.心灵勾画,将文本语言外显为真实画面促发情感内化。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中“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若仅凭借音像片断的欣赏来激发情感进行感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体现出读作为表达文章思想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要用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用读将文本的美感、节律的乐感、学生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也在潜心实践,试图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情感朗读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已司空见惯,但许多教师理解和运用这一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缺少对话,导致情感朗读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唱读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制约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课文背景,利用教师范读,联系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等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有感情朗读.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又主要是通过朗读实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然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却一直是语文教师觉得棘手的事。他们常常为了使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而煞费苦心。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语文教师如果在指导朗读中善"变",就会给语文课堂增添妙趣,使语文学习更富有诗意,文本解读更有深度。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学生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往往都是借助于教师的精讲细说,或者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获取的。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也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思想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的,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不是学生自主去获取这种情感体验的,所以这种理解不深刻,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的自主朗读。学生只有想朗读,并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与文字产生情感上的共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生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往往都是借助于教师的精讲细说,或者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获取的.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也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思想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的,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不是学生自主去获取这种情感体验的,所以这种理解不深刻,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的自主朗读.  相似文献   

18.
角色意识是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作者情感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它让学生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让他们的语言训练和情感内容落到了实实在在的角色中,发展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朗读存在着外显形式与内隐机制,要辨析朗读中“声”与“音”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与关系.“有感情地朗读”有追求朗读情感化、情绪化的倾向,不能体现感知、情感、想象与思维等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规律,应用“用心朗读”取代“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指导中不能把态度当作情感产生的条件,而要通过艺术形象将态度化为情绪、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一门艺术,是读者与文本的一次细心、细致的情感交流与对话,是再生成、再创造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有利于深入文本、培养语感、熏陶情感。具体而言,朗读时应做到:读讲结合、选准"读点"、读而有法、伺机而读、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