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青年社会化问题是心理学、青年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生这个特殊的青年群体正处于青年社会化的中期,是社会生产实践的积极准备时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成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本文运用青年社会化理论,从分析大学生心理、思想特点入手,对大学生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内容和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学习或接受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过程。从个体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培养、教育和训练大学生承认和接受国家政权,并使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问题的内在前提,当代德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责任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个体成就事业、经营家庭、贡献社会的人格基础。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责任素质重要任务,大学生责任教育,就是教育大学生负责地去行动,其本质就是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关键在于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即促进大学生形成和发展政治自我和道德自我,引导他们正确自觉担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具有区别于以往时代的责任教育的不同的特征,体现为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可塑性的统一,教育性与成长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综合素质教育、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促进大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是人接受社会文化完成“自然人”或“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社会化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现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对儿童社会化过程影响很大。本文旨在对两种途径的比较分析,探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有效的方式,加速儿童社会化进程.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姜南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118-118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配合一定的利益导向,否则就无法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所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来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化内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连喜  鲍金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3):84-86,89
社会化是每个人的归宿,大学生同样要完成社会化的目标.总体来说,大学生社会化内容分三个部分:内化社会文化;促进个性发展;形成社会角色.从具体方面来说,大学生必须实现六个方面的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知识能力社会化和职业意识社会化.只有完成了这六个方面的社会化,大学生才能成功迈入职业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命题,大学生活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而备受关注,就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国内诸多高校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对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显示,美术(设计)类大学生因其专业思想和性格特点,在社会化过程中显现出了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鲜明特征,亟待就业教育进行改革,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国内社会学界对人的社会化的研究产生了诸多理论。笔者比较赞同的理解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自我的需要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4月13日下午,2005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经济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本次“旅游经济论坛”由桂林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主办,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和我校社会化与旅游学院承办,中华网、桂林频道网站协办。桂林市政协副主席邱严明,我校副校长刘健斌和各省旅游界相关人士,桂林市部分机关及事业单位负责人,桂林旅游专业相关人员,市各网站负责人,我校社会工作、旅游管理和历史专业师生共1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属性不是其生理属性,而是其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社会化”,即通过教育使作为个体的人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赵利生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然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育的社会化对象不同,生理与心理特点不同,社会期望不同,社会化的内容与目标也有所差异。本文拟从社会化研究的基本视角入手,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作一粗...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社会文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社会化对人的个体来说,是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是个体变成某个群体或组织成员的转化;进入社会大环境后,同时又以个体的因素影响社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当代大学生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前倾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后勤社会化进程的实质就是后勤实体的企业化过程。单纯的剥离不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而后勤组织的企业化,实现与社会市场全面接轨才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正是认准了这一点,我校在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从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到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再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发展到今天,没有谁比中国更认识到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意义。社会需要人才,这已是相当明显的历史趋势和现状。那么,做为“潛人才”的大学生是否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否抓住了这一实现自我的机遇?是否能使自己与社会更好地融为一体?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就是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道德价值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体系中的边缘化,道德社会化理论的不成熟,大学道德教育理想图景的缺乏,以及缺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实践,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研究,建立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对提高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任务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而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其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德社会化对于青年成为真正社会意义上的独立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大学生很好的道德社会化,首先就要正确的了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任务,然后再根据这些任务选择实现途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本文就将讨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任务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简而言之,即重视人的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所呈现的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然而,高校后勤社会化既具有社会第三产业的属性,又不同于社会第三产业。它是服务于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行业,并有它自身的特点。因此,在高校后勤向社会化推进的过程中,不能不遇到一些困难问题。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加深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解和认识。问题之一,要后勤实现社会化,把后勤当成包袱甩。一些人认为,高校后勤实现社会化,可到社会上去赚钱,学校就可以不再投入资金,可以“断奶,断粮”。经费靠自己挣,人员靠自已养,幻想短期内使后勤变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这种错误认识给高校后…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化的结果就是知识、能力和人格得到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期待的目标.正确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有力保证.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化的全过程,它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思想、心理和知识导向功能是其它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道德价值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体系中的边缘化,道德社会化理论的不成熟,大学道德教育理想图景的缺乏,以及缺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实践,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研究,建立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对提高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