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雷萍 《教育艺术》2000,(8):10-1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课堂教学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就会热烈活跃,学生也会改变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磐 《甘肃教育》2007,(10S):25-25
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大胆地尝试探索“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彭辉 《山东教育》2004,(7):36-36
以往的“注入式”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处于“麻木”状态,只是被动地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这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炽热的感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小学语文教材有不少情文并茂的文  相似文献   

4.
刘秀文 《天津教育》2002,(10):44-46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的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力求改变教科书中那种“像是帽子里突然跑出一只兔子来”的解答,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教师那种“像是天才的魔术师”式的表演,暴露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改变学生冷眼旁观、被动接受的角色,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来。变照本宣科为乐教、善教,变机械学习为乐学、会学。下面谈谈我对“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一、提出问题,激疑诱趣是“问题教学法”的出发点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行为的转变.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的权威性传授转变为师生的平等对话和交往: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离开了教师的指挥棒,学生就主动不起来了,我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本文从小组组建、合作目标、合作完成、小组评价等方面就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戍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练习”。但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固守着传统的读写训练,学生依然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各种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带领语文教学走出沉闷、低迷的状态,摆脱耗时、低效的局面,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杨光俊 《成才之路》2009,(20):77-77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四自”“五导”程式教学以“读”为基础,以“疑”求深,以“解疑”升华,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变上阅读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操作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善人们的认知环境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告诉我们: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化远为近、化静为动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一块自由的、开阔的“做”数学的天地,使学习主体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探索,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运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探索解决问题、同化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性的环节是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动”起来。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教师怎样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动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一、设…  相似文献   

13.
申秋芹 《考试周刊》2009,(29):127-128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力活动的能源和动力。然而.在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老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极为不利。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动”起来。在英语课中如能投其所好.为他们提供一些“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其天性,能收到事半功倍、预想不到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我常注重动静结合,特别注重将“动”作为激发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以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林尔明 《广西教育》2004,(4A):11-11
过去的思品课课堂教学或照本宣科,或单一说教,或照搬语文教学方式,僵化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把学生当成被动的知识容器,课堂上的听众。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让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健康成长呢?我认为我们的思品课要开放课堂,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让他们全身心地放松,健康、愉快、积极、主动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福建教育》2022,(13):4-5
<正>策划人语:“主动”是相对于“被动”而言的。传统教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导致其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变“被动的道德教育”为“主动的道德学习”,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主动”,必然以学生真正沉浸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为前提。这样的“沉浸”需要学校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及其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对学生的道德学习内容进行螺旋上升式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7.
吕燕 《山东教育》2007,(11):24-25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上均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整个课堂完全变成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局面,教师完全垄断了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受到抑制,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能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大提高课堂的教育效率,使物理教学真正“动”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如何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我认为必须在观念上实行转变,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实施“愉快教育”。愉快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情绪高、兴趣浓、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学习主体,使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进入最佳状态,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即“要我学”为主动地接受知识即“我要学”的教学定式。那么,怎样将愉快洒满学生心田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杨连慧 《学周刊C版》2010,(11):191-191
学生普遍认为高中历史学科枯燥乏味,可是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因此学生学习很被动,无法愉悦地学习。如何能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历史课快乐起来,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索,以下是我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所得到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中提到:生物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创设愉悦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体验情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在上课伊始就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在设计问题情景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