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以德治国”的实质,阐明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基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以德治国”方略实施的当代价值及在实施这一方略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和”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和”的观念出发 ,古代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科学文化 ,从而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迥异其趣。在一定程度上 ,“和”的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 ,也成为阻碍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向近代科学文化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 ,“和”与中国传统科学发展之间的悖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3.
作为寻根文学的重要文本《红高粱家族》系列以现代意识反观历史,在背景的选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中“静”与“动”之美,有典型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知”“耻”是一笔宝贵的道德遗产。“知”作为人内在的自律规范“,耻”作为外在的他律规范,两者共同构成了传统道德的知耻文化。这种知耻传统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对现代公民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以“知耻”传统道德丰富公民教育内容,达到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公民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命运观念、轮回思想、梦境体验和传奇故事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生代”文学与传统神秘文化的联系,并进而阐发这一思潮的文化意味:认为神秘主义文化思潮是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重要一元,它的流行既是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示了当代人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无所依傍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是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的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体现,它贯穿于整个拉祜族传统文化之中,同样也代表着拉祜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软权力"竞争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权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软权力”竞争以文化、知识、制度的竞争等为主要形式,注重合作、说服和渗透.具有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而不同”、博采众长、会通百家,主张以和为贵、平等相待、诚信合作、互利互惠,在“软权力”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传统文化劣根性顽固地反映在社会各个方面:政治思想上存在着官本位理念及其家长制、官僚主义等组织表现,经济活动上有小农思想,科教文化上有中庸之道以及迷信愚昧观念,社会生活上有宗族、家族意念下的面子观、“义气”等。警惕和防范传统“不和”文化及其演变形式的“堕力”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会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文人士大夫赋予了“文房四宝”深沉含蓄的魅力,“文房四宝”则成就了文人士大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两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无与伦比的意蕴,也使笔、墨、纸、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变得愈加完美和精致。  相似文献   

10.
"无讼"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讼”是中国古代对和谐秩序的一种追求,从“无讼”的法律观念中折射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对当代的行政诉讼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开明的保守派"——"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文坛上最为活跃、最有创作实绩的是被称为“谴责小说”的一批职业文人的创作。他们之从事小说创作自然有受到梁启超“小说革命”的启发、影响的一面,但是他们并非是政治家所期许的那种专心于以小说为工具来教化民众的“启蒙者”。从文化性格上来说。他们属于一种“开明的保守派”,“开明”表现为他们都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保守”则主要体现为以“传统”批判“时代”。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始终做到“文化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文化为民”,就是要不断促进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人民和人民的事业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切实利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是实践“文化为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衡派”是强调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文化民族主义,这种文化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既无法应对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又无法满足国家现代化的时代任务。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文化认同与民族生存之间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预报。  相似文献   

14.
在“后现代主义”的全球语境下,韩国儒家的文化传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作家导演”,李沧东有着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力,他的三部电影,艺术而真实地再现了儒家传统缺失的现代韩国都市社会。文章通过对李沧东三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分析,解读李沧东电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爱民  刘峰 《江西教育》2002,(20):26-2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开篇的“前言”部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既说明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也展示了语文的文化功能。篇中“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部分又进一步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等。篇末又以70首古诗文(1~6年级)背诵推荐篇目作为“底线”,更是让“文化”的气息荡气回肠。什么是文化?文化人类学派的鼻祖泰勒对文化下过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唐宋"宦游文学"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宋两代的宦游文学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独有的韧性。古人多从思归、送别以及闺怨三个角度反应宦游这一中国文化现象。在家与国的矛盾里,我们看到中国“士子”执着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井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超越了人工水源的本意,而被用来表达一种“居住”的意象,与建筑文化紧密结合。井的平面原型与文化意义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书画同源”这个题目入手,研究中国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的角度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论明清时期徽商的"诚信"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商力践“以诚取利”、“以信取利”和“以义取利”的经营之路。带有明显的儒家“诚信”思想。这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市场经济中仍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持诚信经营;要大力抓好社会道德建设,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努力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酷"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酷”文化是当今青年的时尚文化.它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有鲜明的表现与特征;对青年有着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应对,加强引导,发挥“酷”文化的正面作用,减少、消除“酷”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