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现行司法体系中存在的行政化、地方化、低职业化等现象要求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而法检省级统管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层探索,是最终实现顶层设计的必要步骤。法检省级统管首先必须以司法体制独立、司法体系完整和司法权衡制约为实现司法公正价值的形式目标,并从主体和配套机制两方面出发完善司法体制,设立审判委员会,推行拟垂直模式,并行监督机制以构建省级统管制度。同时,严防法检省级统管中出现的制度风险,最终从价值目标和制度设计上探索司法体制改革省级统管制度。  相似文献   

2.
浅论中国传媒与司法和谐共处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园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44-44,45-47
传媒的存在是为了实现言论自由,司法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审判的公正,可以说两者是殊途同归的,最终追求的价值都是公正和正义。在实践中,传媒与司法之间总是存在冲突。拟从二者应有的关系入手分析二者冲突的原因所在,进而试着分析实现二者和谐共处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诉讼公正与效率二律背反。过分追求诉讼效率不利于保障程序的遵守,不利于人权保障,不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应当坚持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理念,理顺司法机关内部的运行机制,推进司法工作人员专业化、精英化,科学完善刑事诉讼期间的规定,改革当前刑事诉讼的费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正是司法活动的灵魂,“效率”是司法质量的保证,权威是司法威信的体现,人民满意是检验司法效果的尺度。人民法院只有公正、高效的处理案件,树立司法权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消除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法自身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它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真正内涵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碰撞和冲突。本文试图揭示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对我国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司法改革的大力推进,引发了学者对基层法官司法的关注。与社会基层关系最为密切,并在司法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的基层法官的角色在法律人、社会人、行政人之间游荡,这也是是转型时期中国法官所特有的现象。基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了独特的司法策略,来确保审判之"公正",乡土社会特有的规则、司法者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和使审判获得合法性的司法目的是司法情理化的重要因素。以法治优先为原则,寻求法治与情理的合和之境是基层法官应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修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犯罪处理活动的司法模式。修复性司法的公正、效率和人道价值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冲突解决方式的要求基本一致。修复性司法体现了我国刑法追求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现有环境下农民利益受损理性选择信访制度,信访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但也存在局限。改革完善信访制度,维护农民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畅通农民利益表达和维护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实施法律援助,实现司法公平公正;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将大量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  相似文献   

9.
我国诉讼时效制度中关于“中止”、“中断”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且不利于防止义务人故意逃避法律义务,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维护司法的严明.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0.
司法体制改革主要是在我们现有的司法制度基础之上,完善司法职权的配置,使司法行为更加规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确保我国相关的立法、执法、审判机关在为人民服务的时候能够公正公平,按原则按制度的履行国家赋予他们的立法权、检察权与审判权。而人民法院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主体之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力量之一,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职责使命。改革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各级司法机关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司法改革背景下加强基层法院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高司法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相关研究,以期提高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是言论自由的表现,但媒体的报道不应影响司法的公正,形成媒体审判。文章将对当前我国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在扬弃的基础上借鉴域外解决司法公正和媒体报道冲突的做法中,实现我国司法公正和媒体报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需要司法来协调社会的整体利益,司法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性保障,但由于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致使司法保障的工作不尽完善。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应塑造公正效率的现代司法理念,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与创新,建立完善科学的司法运行程序,进行多方位的司法监督,强化基层司法机关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控制纠合式跨地域和非接触性的财产犯罪而采取的"体系化打击",使并案管辖的行为人在刑法的"微观标准"适用和相对公允的刑罚适用方面产生冲突。冲突产生的宏观原因是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二律背反。微观原因分别存在于刑事实体法和刑事司法中,在刑事实体法上表现为中国刑法构成犯罪的标准相对抽象且采取定性和定量的递进成罪标准,该因素因中国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而导致影响被放大;在刑事司法上表现为司法文化圈在趋同性中凸显了差异性且司法文化圈中的司法者对司法产生重大影响,刑事司法的效率要求与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规范存在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是通过确定以行为人犯罪地为主居住地为辅的刑法差别化适用成罪标准实现相对公平,解决冲突的路径是司法官员对并案管辖保持清醒的认识以实现同案行为人的差别化处理,而且对差别化处理作好充分的说理以期获得公众的认同,并通过适当控制个案的规模,以免冲突剧烈而为差别化处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仲裁当事人协议排除司法审查是商事仲裁的新发展,各国对此有不同的规定和实践,与此问题交织在一起的通常涉及仲裁司法审查的国际发展趋势、意思自治以及仲裁的高效性和公正性。从理论上分析,各国对仲裁当事人协议排除司法审查的不同规定和实践体现了仲裁所追求的效率价值和公正价值的冲突与平衡,以及意思自治的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存在的司法不公以及司法腐败等现象 ,其中一些司法人员的素质低下是原因之一。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执法者 ,加强对他们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在思想上要明确实现司法公正对法官素质提出的要求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思想和法律评价 ,司法公正具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的含义。所谓实体公正是指裁判在认定事实和运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就程序公正而言 ,是指法律程序自身或法律实施活动过程本身的内在优秀品质。实现司法公正要求执法者必…  相似文献   

16.
贾永健 《天中学刊》2012,27(4):57-60
近年的审判管理改革未改变造成审判权责脱节问题的体制节点,却着力于加强对审判权的政治和行政控制,以致权力和责任脱节问题更加突出,反而不利于政治合法性的强化。遵循司法规律的司法改革才能更有效解决审判权责脱节问题,实现"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法治目标和"强化政治合法性"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法律更多地被大众视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的利盾;新闻理念数次更迭,但其实现社会监督、维护人权、保证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诉求始终如一。司法和传媒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是,二者在各自理念上有所交叉,现实中的司法活动和新闻活动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不同的正义理念,加之中国当下的司法实践存在着违背客观准则的现象以及新闻传媒在实践中的不足导致了司法与传媒的现实冲突。两个阵营不应过分指责对方的缺位与越位,应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制定能够协调二者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准则才是化解冲突、厘清各自行为界限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是法律价值的评价标准,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实体公正是公正的本源,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实体公正具有相对性,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实体公正优先论和程序公正决定论皆不可取,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程序优先。实现司法公正需做到以下几点: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建立能够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司法体系;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惩治司法腐败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本质在于司法裁判是否满足公正的要求及满足的程度。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基础在于法律公正,背弃法律公正就是背弃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在司法实践中,那种审判前就从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出发,迎合当事人情感、公众民意及政府态度,先定后审,违背程序正当、法律公正的思路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一味迎合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而抛弃法律公正的做法,其结果是最终连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也一同抛弃了。  相似文献   

20.
司法不公正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而司法不公正的原因主要在于司法人员认为“不必公正”、“不敢公正”或者“不愿公正”。因此,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提升司法权威,改革司法体制,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让司法人员重视公正、敢于公正、愿意公正,真正使司法公正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最重要的防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