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国风》实由 3类诗歌组成 :周民族早期诗歌 ,周入主中原、推行封建化统治以后的诗歌 ,以及被周民族兼容、排挤的南方民族的诗歌。从而形成特征鲜明的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探究《国风》诗风对解读中国文化南北分派之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09,(24):25-25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中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中国第一部文言志怪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中国第一部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相似文献   

3.
姚芳 《现代语文》2011,(7):83-85
【背景】 上了苏教版的《离骚》之后,我们结合人教版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主要了解诗歌的另一源头《楚辞》,并了解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屈原,  相似文献   

4.
金铃子,本名蒋信琳,籍贯重庆,诗人,画家.1980年代末开始发表诗歌,参加过第24届青春诗会和鲁迅文学院第17届高研班,诗文多在《人民文学》 《诗刊》 《中国作家》 《星星诗刊》《山花》等刊物面世,著有《奢华倾城》 《曲有误》 《越人歌》《金铃子诗书画集》等,曾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歌奖、 《诗刊》2012青年诗人奖等文学奖项.金铃子的诗富于主观性,充满激情和极具穿透力的想象,诗中恣肆诡异、陡峭精微的表达,高烈度的情感,强烈真挚的语言,造就一种令人炫目战栗的美.[1]  相似文献   

5.
T·S·艾略特的长诗《荒原》给中国新诗带来了第一次大的冲击波,许多现代派诗人受到它的影响。诗人卞之琳写于30年代早期的诗歌明显带有《荒原》的影子,无论是思想意识,审美观照还是艺术手法都深得《荒原》的熏染。西方的影响结合中国诗歌传统,促使卞之琳写出具有中国味的现代派诗歌佳作,为中国现代诗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柏铭久,1945年生,辽宁海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万州诗歌创委会主任。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校期间就与同学组织"狂飙诗社"。曾为四川省巴金文学院专业创作员,三峡文学院专业作家。曾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诗人》、《绿风》、《诗潮》、《诗歌月刊》、《山花》、《中西诗歌》、《上海文学》、《萌芽》、《散文》、《人民日报》、台湾《笠》、美国《明报》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评论、散文等。出版散文诗集、诗集《沉思的风景》、《情感的边缘》、《黛水之光》、《神女峰背后》、《叙述中的抵达》、《时光之轮》、《红透的山谷》等9种。有散文诗、诗歌、散文选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  相似文献   

7.
《丽人行》,杜甫诗歌的代表作;《续丽人行》,苏轼题画诗中的名篇,且《续丽人行》由《丽人行》而来。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可以窥探出它们在创作主题、语言风格、创作理念等方面的异同,对了解二人诗歌风格和唐、宋诗歌的特点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崔娜 《文教资料》2010,(20):33-35
《古今集》中的比喻受到了《万叶集》和中国诗歌的多重影响。它在继承《万叶集》的诗思和从中国诗歌中汲取营养的同时,又融入了平安时代的文化与地理等各种因素,最终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本文考察了《古今集》四季卷中"红叶"与"桥"的比喻。  相似文献   

9.
《涪陵师专学报》2010,(2):44-45
谭明,男,1959年生,重庆涪陵人。现在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任教,汉语言文学高级讲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涪陵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副主席。1980年以来,相继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0余家报刊发表诗作600余首,共计170余万字。作品载入《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鉴赏》《重庆诗歌年鉴》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乌江的太阳和雨》《光芒与蝶》。诗集《梦幻与钟声》即将出版。多次获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颁发的文学奖和社科成果奖。1995年至今,连续三届被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授予"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称号。诗集《光芒与蝶》获"第四届重庆市文学奖"。  相似文献   

10.
学者研究阮籍的诗歌历来都集中于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除此外,阮籍诗作其实还有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大人先生传》中的诗歌若干首。阮籍《大人先生传》是一篇寄意周全、体制独特的作品,其中的《采薪者歌》《大人先生歌》、七言"崔巍高山勃玄云"一节、三言"真人游"一节几首诗歌杂处其间,不仅显出文章韵散间杂、错落有致的特点,而且可以以此管窥阮籍对中国古典诗歌体式多样化的开拓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周纯 《华章》2007,(9):177-177
时间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其中的篇章已有意识关注时间的形式和意义.本文试分析《诗经》中时间的三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2.
霍新艳 《课外阅读》2010,(9):129-130
一、“以点带面”读诗歌 《观沧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一首,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是曹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描绘自然景物的诗篇,但诗人的趣味并不在单纯写景,是一首很有分量的诗。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中国新诗派”认识及命名的混乱要求我们对它进行重新认识。通过对40年代未两个诗歌刊物《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分析与研究,从源头上认识“中国新诗派”的发轫与形成。“中国新诗派”不同于其他流派,它是因诗歌艺术客观上的趋同而被后人追认的文学流派,是“自觉”的现代主义促成了“不自觉”的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4.
黄文熙 《考试周刊》2011,(35):20-21
《诗》《骚》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是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滥觞。钟嵘认为《十九首》"其源出于《国风》",可谓真知灼见。《古诗十九首》取材多来自文人世俗生活,它真实地再现了汉代中下层文人士子的生存状态,内容上要么是羁旅愁怀的游子之歌,要么是哀婉悱恻的思妇之词。  相似文献   

15.
荆含光 《考试周刊》2011,(54):50+32-50,32
《再别康桥》兼具中国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抒情方法,并将它们完美地统一,铸就了《再别康桥》的高度的艺术性。作者着意选择一些中国传统诗歌的典型意象,营造优美的意境,巧妙地借助周围景物的帮助将感情倾诉出来。  相似文献   

16.
阿华原名王晓华,山东威海人,《威海卫文学》编辑.诗作散见《人民文学》 《诗刊》 《星星》 《山花》等,有诗歌作品入选各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往事温柔》 《风吹浮世》 《我们的美人时代》 (合集) 《飞天》《诗选刊》等,参加诗刊社第25届青春诗会,获2013年首届中国文成诗歌奖.授奖词说:“她善于将日常的词语与庄严的大词巧妙搭配,像萤火虫和星星的交相辉映,下至微尘,上至神明,都在她的视界之中.她与旧时光反复相遇,在生活中不断自省,宠辱不惊.秋水共长天一色,万物与天地共容,在阿华那里,生活是低处的物质与高处的神灵的相互融合.”[1]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与高蹈的神思相互融合这是她诗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李炳海《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所谓的《弹歌》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歌谣的问题,所谓的《国风》是歌词选集的问题,所谓的《诗经》为乐官采录编选的问题,关于骚的解释问题,关于《诗经》为歌诗的问题等。李炳海《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存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严重影响了李炳海《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诗经》大小《雅》的文学价值在现代诗经学史上一度受到忽视。通过对大小《雅》相关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诗经》大小《雅》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达到了当时诗歌艺术的最高水平,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主要形态——叙事诗歌和抒情诗歌在大小《雅》中都已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发展。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诗歌语言和意象展现的力对意境的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唐诗《寻隐者不遇》和清诗《晚登马鞍山》两首诗歌是意境两种不同状态的典型。基于力学和文艺心理学分析两首诗歌,可以阐释两者意境的状态以及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比较阅读这样的教学形式,经常可以在教学中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很多课文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如《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可由于有的文章篇幅比较长,能合理操作起来的就比较少。但是,比较阅读对于诗歌的教学却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