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能感受创造幸福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逐步提升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感受幸福的水平与创造幸福的能力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善学乐学的重要表现,质疑解疑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善思,学生才能主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们的教育正日益关注人的生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旨在关照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教师是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因此.笔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关照学生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应建构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国家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些地方也在探索"体验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理念总结起来就是让学生懂得幸福。明白了幸福的定义,搞清楚了什么是幸福,才知道如何才能幸福,在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体验幸福,然后回到幸福是什么上的反思中来。从人的定义来看,人需要幸福;从教育的本质看,要让学生感受幸福。因此,做一个幸福的人,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之后,都是一个永不改变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幸福与幸福感是不同的.幸福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体系,不同层次的幸福之间可能相互矛盾.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克服人本主义教育观的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学生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才有利于教育促进人的幸福."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必然导致学生的幸福.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最高水平的幸福,全面发展的教育必然能提升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不同类型需要的满足所带来的满意生活。幸福的获得既需要外部条件,也需要内部条件。当前学生幸福缺失,学校教育没能完全为学生构建幸福人生打好基础。本文认为,民主教育能为学生重建幸福的教育生活,并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一种关涉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以使人有知识、有能力、有感知幸福的素养作为自己的初衷。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师本教育,从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剥夺了学生感知幸福的权利和机会。因此,我们需要转向生本教育的视角,以奠定学生能够幸福学习、幸福生活和幸福成长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和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人感受成功与幸福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幸福,体验课堂生活的幸福,是贯彻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素芸 《河北教育》2013,(12):24-24
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有终身幸福的能力,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正是基于对教育与幸福关系的理解,提出了具有鲜明素质教育特色的“幸福文化教育”思想。通过实施幸福文化教育,使幸福文化深入学生的灵魂,转化为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从小对生活充满希望,热爱生命,投身于学习,关爱自身和他人。  相似文献   

9.
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每个学生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的发展是他们的需要,创造一种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教育创新应着眼于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能够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不同类型的需要的满足所带来的满意生活,能力和德性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当前学校教育没能为学生构建幸福的教育生活,没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础.民主教育能为学生重建幸福的教育生活,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洋  李学伟 《今日教育》2013,(10):21-23
面向21世纪,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需要怎样的基本素质,又需要怎样的培养模式?这是关于幸福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原点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为幸福教育提供了最为权威的政策依据和理念支撑。因此,幸福教育培养模式,既要能保证“同质”的教育公平,也要能促进“异彩”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福 《基础教育论坛》2013,(18):54-56,72
正培养好习惯是一个传统的命题,也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命题。培养现代人的好习惯有着复杂的过程和内在机制,是人们需要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的问题。培养好习惯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模式,而习惯养成就是学会做人并取得人的幸福与成功的教育。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校在"实施开放教育,创建现代学校,学生快乐生活,奠基幸福人  相似文献   

13.
教育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必须不仅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幸福服务,还要为他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教育应关注学生当下的幸福,教育要关心学生的需要,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让每个学生变成幸福的人,让每个人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教育既要着眼学生明天的幸福,也要给予学生今天的幸福。因此,我们提出了打造幸福校园、培育幸福文化、奠基学生幸福人生的德育工作思想,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精神支柱、一个理念引领和四个特色工作的实践体系,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具有目的性和超越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教育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大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当前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唯智主义错误倾向,使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生幸福生活的初衷。大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养成积极的幸福品质,发展良好的幸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教育奠基幸福人生,即为幸福教育。幸福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实质是师生互动。幸福的教师教出幸福的学生,幸福课堂带出幸福的学生,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培育出幸福的未来。因此,构建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必须不仅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幸福服务.还要为他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教育应关注学生当下的幸福,教育要关心学生的需要,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向幸福出发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追求幸福的本质,因此是回归人性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幸福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来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通过创设创新性的教育环境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来丰富个体的精神生命、通过营造对话的课堂来增强个体的幸福体验和能力。这些着力点使教育回归人性,实现教育向幸福出发并使学生幸福与学校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陈蓓 《早期教育》2005,(11):4-5
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教育已逐渐开始从社会层面的价值转向个人层面的价值,由此,教育已不再仅仅作为一种社会工具对人起着社会教化的功能,教育更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帮助师生获得幸福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因此,无论是帮助教师在工作者中获得幸福,还是帮助儿童在学习中获得幸福,都应当是当代学前教育的价值核心.然而,从学前教育的现实状况来看,不仅学前教育需要幸福,而且更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来创造幸福的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20.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视角,论述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幸福,幸福的实现需要教育,教育的过程要使人体验幸福,教育贯穿于各种层次的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