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困境及其成因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主要有:德育课程地位的失落;课程内容的失宜;课程实施的失效;课程评价的失实。德育课程建设陷入困境的根源主要有:价值性工具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课程目的的一元性与学生需求的多元性的矛盾;显性德育课程内容的认知性与德育内容内化过程的体悟性的矛盾;德育内容的精神性、思辨性与科学方法的实证性、精确性的矛盾。要使德育课程建设走出困境,课程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的德性;课程内容建设应更接近学生的生活;课程实施要加强显性与隐性课程的结合;课程评价要注重过程,以评价促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学科本身的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理论构建和深入研究。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矛盾主要反映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体育教育目标的矛盾;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体育教学行为的矛盾以及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与高校教育目标一致;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学术语,但在我国却具有良好的纠正应试教育偏差的纠偏功能, 它要求高校德育课程按照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由于受传统学科课程观念的影响,形成了较为狭义的学科德育课程观念,即把德育课程仅仅理解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较为重视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建设,而忽视其他渠道德育课程建设,存在着德育课程主渠道与其他渠道之间的矛盾、德育课程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德育课程结构和层次不清等问题。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树立一种大的德育课程观念,从直接学科德育课程、间接学科德育课程、活动德育课程、学校教育物质条件层面的隐性课程、组织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德育课程综合性建设,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视野的大学课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布鲁贝克所主张的"认识论和政治论张力下平衡"的高等教育哲学观,观照中国大学课程实践,中国大学课程存在诸如学术自由与社会控制的矛盾;课程起点重视高深学问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矛盾;课程评价追求科学化,存在量化课程评价与质性课程评价的矛盾等.中国大学课程变革可以尝试以下路径:确立社会本位与学术本位统一的大学课程目标;形成多元相对起点的大学课程结构;大学师生成为课程建构共同体;大学课程走向高标准、多样化的量化与质性评价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最能捕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重要。调查分析认为,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形势、教学效果总体较好,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教师导向”和“学生面向”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以及学生“知”与“行”的关系和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和改进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主要出路和措施是推进实践教学战略、面向学生战略、优师战略以及优化学风战略等。  相似文献   

6.
谈高职课程改革的五大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当前,高职课程改革面临五大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应采取以下措施:构建适应职业性的新课程模式;加强实践性问题的设置;重视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发挥社团活动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研究;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是高职改革的关键环节,当前高职课改中存在五大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应采取以下措施:构建适应职业性的新课程模式;加大实践性问题的设置;重视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发挥社团活动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调动企业参与职教积极性的研究;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相似文献   

8.
大学先修课程是指为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开设的大学水平的基础课程。在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有利于促进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促进学生卓越发展,拓展大学选才的渠道。在当前条件下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存在一系列困境,如重视个性与追求全面的矛盾,各自招生与统一招生的矛盾,先修课程与已有课程的矛盾,提高质量与追求平等的矛盾以及资源不足与学习浪费的矛盾等。为化解这些矛盾,保证大学先修课程顺利开设,应树立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建构等级加特长的高校招生制度,将大学先修课程定位于选修课程,成立专业的先修课程研究机构,采取循序渐进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提出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相对于普通学术型大学,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有自己独特的本质和不同的特性,从地方性本科高校适应经济发展和应用转型出发,探讨地方性本科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1)转变课程教学理念,适应"本科水平,应用技术特征"的人才培养要求;(2)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和应用型课程建设;(3)改革课程教学内容,融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训练于一体;(4)变革课程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校企合作模式;(5)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入对分课堂;(6)改革课程教学评价,重视企业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研究生扩招背景下,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研究生就业指导教育应发挥重要作用。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做好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对74名高校教师和383名研究生的调查,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现状,发现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尚未清晰认识到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研究生需求多元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当前现状提出相关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教育具有艺术教育、艺术的表演和校外艺术教育等公共性特征。调查表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没有硬性指标,课程内容存在层次差异与类型导向,课程设置表现为非均衡与自主性。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构建合理的修学机制与课程模块;关注识读课程与探究性实践课程的双向开发;整合新教育理念与技术的课程;构建开放的课程平台与网络资源课程;创设后现代课程观的新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部分高校要转型为应用型大学,进行注重应用、注重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的宏观课程设计,必将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诸多新的要求,体现在革新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课程评价能力和课程创生能力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各高校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基本一致,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多是依托自己原有的专业特长,对于专业方向课程,很多高校则越来越倾向应用。但是,在这个逐渐完善的课程体系中,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价值维度,去关注文化产业实践和理论中那些更加基本的问题。因此,从文化产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共同构建文化产业课程体系的价值维度,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是促进文化产业理论健康发展、实现文化产业专业学科范式逐步成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步在高等学校推行和实施,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要有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体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一个都不少,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一门都不缺位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5.
高校课程思政是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应对新挑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全新思政教育范式。课程思政变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综合学术素养成为根本。从事课程思政教师应具备的综合学术素养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和价值取向;增强贯通能力和拓宽知识视野;学会善于比较并保持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学术素养,才有可能将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真正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设置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专业发展现状与专业发展前景之间仍存在较大的落差。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存在专业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发展面临困境。科学定位专业方向,完善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是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走出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很多普通高校都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目前新升格为本科的民办高校有48所,其中有32所也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普通高校的专业侧重于学科型人才的培养,而民办高校应该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民办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并没有突出这一思想。文章通过基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理念,以民办高校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重新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业、消费经济学和扬州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本科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比较,分析两国高校相同专业课程设置的异同,找出目前我国高校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与国外大学的差距;并对我国大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地方高校转型期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宁夏师范学院等6所院校为研究对象,应用比较研究分析法,对比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分、学时等数据要件,析出共性特征及个性差异。探索高职本科与创新性发展,重新定位本科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确定课程学时、学分在2400-2550学时,140-155学分之间;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比例调控在1∶0.13;重构通识教育课与专业基础课、教育科学课、教师资格认定课、职业教育方向课必修课、职业教育方向课选修课的学时或学分比例为1∶0.65∶0.5∶0.12∶0.20∶0.18。构建一个课程结构合理,学时比例恰当,课程内容之间有序、协调、衔接性好的全新的地方本科高校高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凸显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而且各学科缺乏有效整合.这些同题源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取向、课程评价取向的偏离.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要重新回归正轨,有效地服务于基础教育音乐教育的改革,就要重新摆正课程目标的取向和课程评价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