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正>1问题呈现如图1、图2,已知Rt△ABC和Rt△DEF不相似,其中∠C,∠F为直角,∠A>∠D,能否分别将两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ABC所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与△DEF所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分别相似?如果能够,请设计一个分割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解法研究2.1学生解答  相似文献   

2.
& 一、填空题 1.已知△ABC中,AB=AC,它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6cm,则△ABC的周长是__。 2.已知△ABC中,∠B和∠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若∠A=45°,则∠BOC=__。 3.在△ABC中、∠A=1 2∠B=1 3∠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钝角)。 4.如图1所示,∠1=∠2,AC=DF,那么只需  相似文献   

3.
有一道中考题:在△ABC中,∠A、∠B、∠C的外角之比为2∶3∶4,求∠A∶∠B∶∠C. 此题实际上由三角形外角的比求三角形内角的比.当然解答是不难得到的.但我在想有没有一些规律,能不能得出简捷公式. 我们不妨考虑一般的情形. 已知在△ABC中,∠A、∠B、∠C的外角之比为m∶n∶p,求  相似文献   

4.
初二几何教材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节的开始 ,提出下面两道题 :其一是第 75页例 1,求证 :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 ,那么这个三个形是等腰三角形。这就是 ,已知 :如图 ,∠ CAE是△ ABC的外角 ,∠ 1=∠ 2 ,AD∥ BC,求证 :AB=AC。  其二是第 76页练习题第 3题 ,已知 :如图 ,AD∥BC,BD平分∠ ABC。求证 :AB=AD。  这两道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由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条件来推出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事实上 ,这个思路在解题中往往很有用处。例 1.已知 :如图 ,DC∥AB,AD∥ BC,∠ 1=∠ 2 ,∠ 3=∠ …  相似文献   

5.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证明问题在几何学习中屡见不鲜。由于角平分线具备“角相等”和“公共边”这两个自身条件,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常可考虑沿角平分线两侧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例1如图1,在△ABC中,∠BAC的外角平分线上取一点D,连结BD、CD。求证:BD+CD>AB+AC·证明:在BA延长线上截取AE=AC,连结DE.图1∵∠1=∠2,AD公用∴△ADC≌△ADE∵ED=CD在△EBD中,ED+BD>BE,∴BD+CD>AB+AC·例2如图2,△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AC=AB+BD·求证:∠ABC=2∠C·证明:延长AB到E,使AE=AC,连结DE·图2∵AE=AC,∠1=∠2,AD=A…  相似文献   

6.
引例如图1,∠DAC是△ABC的一个外角,且∠DAC=2∠B.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因为∠DAC=∠B+∠C,∠DAC=2∠B,所以∠B=∠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在学习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时,常碰到在已知条件或待证结论中有二倍角(∠A=2∠B)的情形,很多同学对此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只要对二倍角加以分析,就不难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下面以2005年天津市中考题为例,介绍三种思考方法,意在抛砖引玉.例(2005年天津市中考题)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用a、b、c表示.(Ⅰ)如图1,在△ABC中,∠A=2∠B,且∠A=60°.求证a2=b(b+c).(Ⅱ)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2倍,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Ⅰ)中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倍角三角形,那么对于任意的倍角三角形ABC,…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初中几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应用也十分广泛,为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它,现作如下归纳. 一、角平分线+平行→等腰三角形例1 如图1,△ABC中,BE平分∠ABC,DE∥BC,求证:BD=DE 深化探究:如图2,若△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作DE∥BC.  相似文献   

9.
<正>一些几何问题中往往含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二倍的条件,处理这类问题常用如下方法添加辅助线.1.作二倍角的平分线,构成等腰三角形如图1,在△ABC中,∠ABC=2∠C,作∠ABC的角平分线交AC于点D,则∠DBC=∠C,△DBC是等腰三角形.2.延长二倍角的一边,使其等于二倍角的另一边,构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题如图2,在△ABC中,∠B=2∠C,延长CB到D,使BD=AB,连结AD,则△ABD,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试题呈现(浙江省宁波市2020中考数学第24题)定义: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和与另一个内角相邻的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称为该三角形第三个内角的遥望角.(1)如图1,∠E是△ABC中∠A的遥望角,若∠A=α,请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E.  相似文献   

11.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相信大部分数学老师都会遇到下面的这个题目:(1)如图1,△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求证:∠BOC=90°+1/2∠A;(2)如图2,△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相似文献   

12.
一位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了"三角形内角和"这堂课,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当师生共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结论后,一个女同学兴奋地向大家介绍说,她发现了另一个规律——"三角形外角和等于900°!"这位老师当即表扬了她,说她肯动脑筋,有独创精神,并肯定了这一规律的正确性.众所周知,我们是这样定义三角形外角的:三角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1中的∠1、∠2、∠3、∠4、∠5、∠6,都是△ABC的外角.就是说,  相似文献   

13.
初二几何教材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的开始,提出了下面两道题: 其一是第75页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就是,已知:如图1,∠CAE是△ABC的外角,∠1=∠2,AD∥BC.求证:AB=AC.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定理,可以推出许多有趣的结论,现举三例,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们从中得到启示,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结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数学的发现与创新能力. 结论1:在△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于P点,则∠BPC=90°+1/2∠A 证明:∵∠B、∠C分别平分∠ABC和∠ACB.∴∠PBC=1/2∠ABC,∠PCB=1/2∠ACB,∴∠BPC=180°-(∠PBC+∠PCB)=180°-1/2(∠ABC+∠ACB)=180°-1/2(180°-∠A)=90°+1/2∠A. 结论2:在△ABC中,BP、CP分别是外角平分线,求证:∠BPC=90°-1/2∠A 证明:方法1:∵BP、CP分别平分∠EBC和∠FCB,  相似文献   

15.
全等三角形中的开放题大致有如下几类·一、补充条件型例1(2005年镇江市)如图1,∠ABC=∠DCB,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BC≌△DCB·分析:此题明确了结论,要求同学们逆向探求使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是一道条件开放性试题,而且所填写的条件不唯一,要使△ABC≌△DCB,需要三个条件,因为已有∠ABC=∠DCB,BC=BC,故还需一个条件,从“SAS”考虑可添加AB=DC,从“ASA”考虑可添加∠ACB=∠DBC,从“AAS”考虑可添加∠A=∠D·二、补充条件型例2(2005年淮安市)如图2,已知Rt△ABC≌Rt△ADE,∠ABC=∠ADE=90°·试以图中标有字母的点为端…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平面几何学习中,经常遇到告知三角形的中线或者三角形一边的中点相关的一些题型.它们运用已知条件是不能直接证明的,下面介绍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添加辅助线方法——倍长中线法.例1如图1在△ABC中,AC>AB,AD为BC边的中线,求证,∠1<∠2.分析欲证结论中角不等问题,一般想法是把不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转换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用“大边对大角”证之.如何才能把∠1、∠2转换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因为本题告知了AD是中线,可考虑“倍长中线法”,即中线AD延长一倍到E,连BE(如图所示),从而证得∠1=∠E,AC=BE即AC=BE>AB,得∠E<…  相似文献   

17.
[知识要点]1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任意两边之差     .3 三角形的内心是   ,外心是   .典型考题解析例 1 (2001 年吉林省)如图1,∠1=    °.例2 (2001 年河北省)如图2,在Rt△ABC 中,锐角 A的平分线与锐角B 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ADB=     .(答案: 例1. 160. 例2. 45°)图2   图3例3 (2004 年陕西省)如图 3,△ABC 中,CD, BE分别是AB, AC边上的高,且CD, BE交于一点P,若∠A=50°,…  相似文献   

18.
要善于观察     
陈永明 《数学教学》2007,(12):45-46,21
我听了W老师上的一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定理"的课,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ABC中,D在AB上,∠DAB=∠B,∠ADC=80°,求∠B(图1).  相似文献   

19.
解答三角形内角或外角问题时,要注意选择并用好如下三个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例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40°,∠BAD=30°,则∠C的度数是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1.△ABC中,若∠A=120°,∠B=∠C,则∠C=°.2.在△ABC中,若∠A∶∠B∶∠C=1∶2∶3,则可判断△ABC为三角形.3.如图1,在△ABC中,∠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O,∠BOC=116°,则∠A的度数=.图1图2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2和7,而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是.5.如图2,沿AM折叠,使D点落在BC上的N点处,如果AD=7cm,DM=5cm,∠DAM=30°,则AN=cm,NM=cm,∠NAM=.6.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7.AD是△ABC的中线.△ABD的周长比△ADC的周长大4,则AB与AC的差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