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米芾提出"八面出锋"以来,对此理解争论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古贤书论,容易产生歧义之处多可以进行深层次探讨,如"善书者不择笔""笔软则奇怪生焉"等,此文就"八面出锋"谈一家之言。关于"八面出锋",首先有两层含义要明确,一是"八面"作何解,二是"出锋"的正确含义。按照笔者理解,"八"应该是虚词,并非实指,正如文言文中"三、九"字眼,实际上是指  相似文献   

2.
正《值雨帖》是米芾随手书就的信札,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此帖各字的分布、结构、用笔,均体现出米芾独到的体会: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将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在章法上,米芾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杼。米芾书法沉着痛快、恣肆豪放,八面出锋的艺术特点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3.
正胡新民书友的行书条幅气韵流畅,书写自然,笔法熟练。传统帖学书法注重书写的自然流畅,线条点画润泽而富于韧性,对书写者的笔法有较高要求,尤其是点画使转处能够熟练转换笔锋,米南宫所云"八面出锋"正是对帖学用笔最形象的表述。此作点画精到,整体气息典雅清丽,从中可见作者较为全面的书法功力。不足之处在于字形、字态多取正势而少变  相似文献   

4.
正七、捺法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提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  相似文献   

5.
正5.捺法:提按顿挫潇洒俊迈(1)捺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中的"捺"特点鲜明,极具张力和气势。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厚重感。多数捺画都需要充分铺开笔锋书写,一般都比撇画粗壮有力,在一个字中显得较为突出。二是节奏感。对于比较长的捺画,起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  相似文献   

6.
(四)侧锋侧锋,是指书写时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侧锋运用得当,可丰富线条变化,取得妍丽的姿态。侧峰不是偏锋。侧峰在书写时笔锋虽处于笔画的一侧,但笔锋仍在画中;  相似文献   

7.
笔毫与笔锋     
笔毫与笔锋是一个整体,两个概念。一支优质毛笔必须具备笔毫、笔锋两个要素。一般优质的笔,既有优等的毫,更有优质锋(颖),如等外毛、劣质毛、废品毛、同样可以制做毛笔,从外观看很像一支毛笔,实际却是有毫而无锋。  相似文献   

8.
快乐一家子     
正"笔锋"与"锋笔"一年级的韩其言放学回到家,开始写作业。我在一旁看书。韩其言写着写着,说:"妈妈,你看我写的这个字怎么样?"我说:"挺好,很认真。"他说:"妈妈,你仔细看看我写的这个字,还有‘锋笔’呢!""锋笔",什么意思?我略一思索,便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好学的韩其言,把今天课堂上语文老师刚刚教他的"笔锋"一词,一激动  相似文献   

9.
正枝干的画法画枝干之法,处处转折顿挫而下,或用逆锋,以蹙其节。董其昌曰:"一尺之树,不可有一寸之直。"即此意也。树枝宜隔断,于空处加叶,或反折笔锋,先上而后下,则气浑厚。双钩夹叶,亦宜藏锋。如篆隶法,弥见奇古。风中叶斜,以写风势。唯寒树长条,秋芦细柳,始出锋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既是民族文化,又是中国国粹,博大精深,内涵丰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那么,怎样学习中国书法呢? 一要认识中国毛笔,科学运用毛笔.好的毛笔必须达到:笔杆要直,粗细适中,锋毫要尖,毫尖锋齐,中部略鼓,成橄榄状,且有弹性.笔毛部分包括毛根、毛肚、笔锋.笔根与笔锋相连,笔肚用来贮墨,笔锋用于书写.毛笔的选择必须遵循"大字用大笔,小字用小笔"的原则.毛笔每次用过之后,应顺着笔锋用清水洗净,恢复原状,尔后悬挂,以备再用.  相似文献   

11.
正3.点法:逆入回收,饱满有力《颜勤礼碑》中点的写法比较多样,如果按收笔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收笔回锋点和收笔出锋点两类。(1)收笔时出锋一般写法是藏锋起笔,自右下向左上逆笔蓄势,再向下按笔略顿,然后向左略顿或回锋收笔。收笔回锋(有时只需有回锋意识,未必有回锋动作)的点,笔锋藏在点中,含蓄凝练。(2)收笔时回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向右上出锋。书写技法是:藏锋起笔,略顿,向右下行笔,并回带蓄势,再向  相似文献   

12.
正四、长撇长撇,古人称之谓"掠法"。清冯班《钝吟书要》中说:"掠如蓖之掠发,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击出,则无力而瘦弱。"故作掠之法,颈部要细,腰部势微婉曲,宜肥劲有力。唐颜真卿《八法颂》说:"掠仿佛以宜肥。"出锋时当以腕送,饱满尖锐,万不可作虚尖斜拂之状。而柳宗元《八法颂》则说:"掠左出而锋轻。"如是则一  相似文献   

13.
正《论书帖》,是米芾创作的一幅评论草书的作品。米芾草书取法晋人,帖中他认为草书如果不合乎晋人格调,就会成为"下品"。从这幅作品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认识。如张旭的狂草因不合晋人"格",被米芾视为下品;而怀素也因时代所限,虽达到平淡的境界,但尚乏晋人的高古;至于高闲以下的书家,米芾则认为不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4.
永字八法     
<正>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相传为隋代智永(也说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e),逆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汛期由于持续的梅雨锋暴雨,造成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的洪涝灾害,国家损失人民币三千多亿元,一千多人在这次洪涝里丧生。由于梅雨锋暴雨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性特点,我国气象部门对暴雨出现时间、地点与强度很难做出准确预报,显示出我国对梅雨锋暴雨的监测与预测能力的对相薄弱。于是在倪允琪教授带领下的国家973项目对"我国梅雨锋暴雨遥感监测技术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从1999年正式开始研究,并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为暴雨监测与预报提供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为提升国家减灾防灾能力以及为人民生命财产提供气象保障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八、折画的写法折画,是隶书中既重要又复杂的笔画,也极易出现笔病。因此,学习和掌握折画的写法是学习隶书的重要一环。1.书写步骤以图20-1折画为例,可将折画的写法分解为以下四个步骤:(1)向左或左下方逆锋入纸,落笔如同写平画。(2)转锋右行,至尽处,将笔锋提至平画略高处,笔画末端出现上翘的比平画略高的小尾巴。  相似文献   

17.
三、波画的写法 隶书中将那些带波脚的长横称为波画,波画是非常优美和最能体现隶书特征的笔画. (一)书写步骤 如图8-1所示,波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 1.向左下方逆入,下笔要比写平画重一些,以求与波脚对称,入笔更加靠右,逆势更大. 2.转锋或折锋向右行笔.转锋或折锋时笔管稍微向右倾斜,渐行渐将笔管竖直,并把入笔处笔锋藏住.笔锋至中腹轻轻上提,使波画中腹变轻上拱.波画的顶端可方可圆,可介于方圆之间.  相似文献   

18.
正陈家骅书友的楷书中堂,气息雄浑,笔致沉厚,点画线条饱满,具有较好的笔墨张力。其起收笔藏头护尾,笔画较少出锋,藏锋处多用圆笔,收笔处笔锋较为含蓄,如"厚""幼"二字竖钩的写法。另外,落款用笔追求颜体厚重自然的笔画特点,稍有何绍基轻松灵动的笔意,整体较为自然流畅。其不足之处在于字形结构的处理不够稳定,未能  相似文献   

19.
正出:露锋重下笔,然后轻提起写长竖,稍作左右摆动,避免单调,增加了灵活度。在竖的中部靠左处露锋重下笔写点,后出锋右行,转折后向左下方粗笔撇出,再转折先下后上弯曲横向行笔,收笔处回锋挑出,落笔为点。这个字写出了不同寻常的姿态,中竖远高于下部笔画,形成了较大的空白,两个"山"的四个短竖不是省略就是变为了点。最后一短横的波折,是米芾的习  相似文献   

20.
"羌历年"是羌族民众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悠久,各地区的民俗活动也不尽相同。羌历年于2008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2013年11月,笔者有幸亲历了汶川县绵虒镇羌锋村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的羌历新年,深感羌族民众的热情与好客,以文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