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生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同周围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一种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是改善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大学生学业适应、人际关系、社会适应、集体适应、自我统合等五个方面心理适应能力中,人际关系是最容易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得到改善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倍受打击,产生社会适应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需求,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提出改善意见.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1.需求与现状调查分析的样本说明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对在校生与已毕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及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已毕业学生及部分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包括100名在校大学生和100名毕业生,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是92.5%.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健康的心态。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针对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人际关系紧张、挫折承受力差等问题,要采取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红芳  王艳 《考试周刊》2007,(48):155-156
人们在定向运动或竞赛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定向运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及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健康的心态。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针对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人际关系紧张、挫折承受力差等问题,要采取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体现为适应主体、适应对象和适应途径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据此,作者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三:高校应推进教育改革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创设条件;高校大学生主动锻造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应积极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而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源头。为了给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小学必须有意识地制定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加适应社会的教育教学内容、组织开展适应社会的实践教学、设计适应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适应社会的育人环境、实施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的评价,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由于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现阶段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心理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不够理想,提升贫困大学生适应能力,尤其是提高他们适应大学环境的能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以及他们将来投身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体育的社会适应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LD,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and social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study used Baron and Kenny's (1986) criteria for medi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and social adaptation in the classroom. Twenty-two children with and 22 children without a diagnosis of LD completed a semistructured developmental clinical interview measure of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They were also rated by their fourth- and fifth-grade teachers on a measure of social adaptation in the classroom.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and social adaptation in the classroom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Children with LD exhibited less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and social adaptation. Although this group difference on social adaptation was greatly reduced when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was statistically controlled, it remain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duced social adapt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lower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are both associated with a diagnosis of LD. However, they do not conclusively support the claim that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 between LD and social adaptation. Thus, whether the social difficulties of people with LD stem from the same complex phenomena that produce these people's learning problems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论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在:功利化人际关系淡化了人的感情;“人情”与“面子”仍维系人际关系;平等关系日益受重视;信任合作关系成为人际交往的策略;契约化人际关系挑战伦常关系等几方面;从社会交换理论来论析以上几种社会人际关系,并提出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465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民工城市适应问卷,考查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结果如下:(1)城市适应包含7个因素:融入感、人际关系、个人期望、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高‘适应及生活习惯,这7个因素对农民工的社会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具有不同背景的农民工,城市适应存在以下显著差异:男性农民工在个人准备上高于女性;年龄大的和已婚农民工,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等方面高于年龄小的和未婚的;有多次打工经验的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个人准备上高于第一次打工的;打工时间长的在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上高于时间短的;收入高的农民工在人际关系、融入感、个人准备上得分高,生活习惯上得分低。  相似文献   

14.
运用情绪智力、自我认同与社会适应问卷对215名高中生和大一学生进行测试,探讨高中生情绪智力、自我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中女生在情绪智力总体水平上明显高于男生,尤其在情绪智力的人际成分和适应性成分上女生表现更好;(2)情绪智力与自我认同、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是社会适应的显著预期因素;(3)自我认同在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礼仪是人际关系中应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人与人在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云南德宏景颇族重要的礼仪有生育礼、婚姻礼、丧葬礼、收割礼、迁徙礼等。礼仪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关的念词,它们体现了景颇族的人生信仰、道德观、价值观和民俗。在景颇族社会生活中,礼仪念词对组织、协调、凝聚社会成员的关系,规范社会角色、再造人伦、塑造人格具有明显和长远的作用,同时还能强化信仰、塑造道德观念和统一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16.
When people use language,they do not only try to get another person to understand the speakers’thoughts and feelings but also define their relationship to each other in a subtle way at the same time,on the other hand,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lso affects people’s use of language.In daily life,people may meet others with different social status,age,sex,etc.How can people adopt appropriate address forms to different persons?In the essay,the author analyzes two aspects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power and solidarity,which influence address forms.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心理问题多维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社会心态都是与社会发展状态的互动.随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推进,公众出现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问题,如:价值观念、社会心理适应、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定位等.以社会心理学为指导,加强对公众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其心理机制转变;更新社会化模式,塑造现代人格;注意管理中的人情与人性,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管理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管理功能最大化.人际关系理论在西方教育管理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我国的教育管理可借鉴人际关系理论,采用弹性化管理,视教师为“社会人”,重视教师群体的作用,重视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创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在职青年三个阶段的当代青年进行了人生价值观的调查,使用白编问卷,包括七个维度:物质享受取向、名誉地位取向、自我实现取向、轻松安逸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社会公益取向、信仰依从取向。结果发现:当代青年人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特别看重自我实现和人际家庭;男青年对名誉地位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女青年;在职青年对经济物质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大学生和高中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问卷,对珠三角地区某所高职院校的3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自信心三个方面;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等以下等级的差异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