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蚂蚁的墓地     
法国科学家发现蚂蚁具有将同伴尸体聚到一起的习性,而这些墓地的形成位置则可以用数学上的图灵模型解释。他们发现,蚂蚁在搬运同伴尸体的时候移动方向虽是随机,但却会慢慢集中成数堆,变成类似人类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姑娘,住处离墓地不远。这个姑娘有时候就进墓地去,随着送葬的人群一直走到穴边。也许她就这样养成了到墓地散步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姑娘,住处离墓地不远. 这个姑娘有时候就进墓地去,随着送葬的人群一直走到穴边.也许她就这样养成了到墓地散步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1985年,法国科学家曾发现蚂蚁能救火。后来,英国一位动物学家的实验证实了法国科学家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了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见险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能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它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着的立即将“战友”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进行观察。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这群蚂蚁却已有了经验,调兵遣…  相似文献   

5.
杨教 《科技文萃》2001,(5):167-168
树林中,腐烂的人尸横七竖八,到处散布着一堆堆的烂骨头,空中弥漫着刺鼻的恶臭。这里看上去像墓地,但又不是墓地。这里正在进行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实验…… 在美国田纳西州,一片树林里到处横着腐烂的尸体,这就是外人很少知道的"尸体农场",是美国法医学家研究人类尸体的场所。数年来,这里一直进行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腐尸实验。  相似文献   

6.
《当代电大》2006,(3):47-47
一个小男孩在生物课上得知:蚂蚁之间主要是通过气味来联系的。当一窝蚂蚁的某一只死了时,其他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于是他有了如下试验: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集了一些被太阳晒干了的死蚂蚁,  相似文献   

7.
对蚂蚁我们可一点都不陌生,谁小时候没有观察过搬家的蚂蚁呢?大雨倾盆的前夕,大力士小蚂蚁们拖着比自己身体大出近10倍甚至20倍的物体艰难地向高处搬着家。小时候妈妈给我们买的童话书和长大以后我们的教科书里都告诉我们蚂蚁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小动物之一……可是,除了这些你还知道更多关于蚂蚁的知识吗?你知道这种智商高到能自己种蘑菇吃的蚂蚁吗?你知道天性好斗,能为战死沙场的"将士"送葬并为之哭泣的非洲沙蚁吗?而且呀,并不是所有的蚂蚁都是勤劳的,至少有1/5的蚂蚁是偷懒的哟。  相似文献   

8.
蚂蚁捕食     
在很多人眼中,蚂蚁也许不足为奇,可它们在大自然中却是一个很尽职的"清道夫"。一次,我打死了一只苍蝇,看到它的尸体,我突然想到在《昆虫记》中看过蚂蚁是很喜欢吃腐尸的,所以,我把苍蝇放到我桌子旁的靠墙壁的窗台上,我估计那墙里有一个很大的蚂蚁王国。没事的时候,我就在那里盯着看。  相似文献   

9.
一个小男孩在生物课上得知:蚂蚁之间主要是通过气味来联系的。当一窝蚂蚁中的某一只死了时,其他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于是他有了如下试验——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集了一些被太阳晒干了的死蚂蚁,然后把它们揉搓成粉末,将这些粉末装入一个喷射器里,再喷射到正在蚁(  相似文献   

10.
一个小男孩在生物课得知: 蚂蚁之间主要是通过气味来联系的。当一窝蚂蚁的某一只死了时,其他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于是他有了如下试验: 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集了一些被太阳晒干了的死蚂蚁,然后把它们揉搓成粉末,撒到正在蚁穴口踱来踱去的“卫兵”身上。等不了几分钟,洞穴里的蚂  相似文献   

11.
一个小男孩在生物课上得知,蚂蚁主要是通过气味来互相联系的。当一窝蚂蚁中的某一只死了时,其他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于是这个小男孩有了如下试验: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集一些被太阳晒干了的死蚂蚁,然后把它们揉搓成粉末,将这些粉末装入一个喷射器里,再喷射到正在蚁穴口踱来踱去的"卫兵"身上。  相似文献   

12.
阿e,据说大象在临死前一定要跑到自己的神秘墓地里去迎接末日?是的,野象一般都是自然老死的。可在密林中找不到它们的尸体,也极少发现它们的尸骸。这太不可思议了!它们会去什么地方结束生命呢?大约半个多世纪前,一支探险队在非洲密林里发现了一个神秘洞窟。神秘的大象墓地@张帆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8,(2):35-38
1981年,察哈尔右翼前旗固尔班乡豪欠营村湾子山M6出土了一具契丹干尸,其形成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种原因。内因是尸体中含有砷、白矾、铜,以及尸体全身套有铜丝网络和穿有多层吸水性与透气性较强的丝织和丝绵葬服,使尸体自身形成了一个无菌环境,及时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使尸体以干尸的形式完整地保存下来;外因则是尸体的墓地、墓室的环境异常干燥,从而加速了干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蚂蚁农艺师     
如果在农田中看到蚂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认为这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当你不小心掘开了一个纵深达到数米方圆足有几十平方米的蚁穴,看到密密麻麻的蚂蚁和蚁卵以及被它们储存起来的大量粮食和昆虫尸体等,你通常会感到毛骨悚然,随之本能地感到这种弱小  相似文献   

15.
汪精卫病死于日本后,尸骨运回国内葬于南京。后国民政府将其墓地炸开,尸体焚毁。此后,其骨灰一直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6.
看见生活的秘密 在山岗的小径上,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拖蜣螂的尸体.蜣螂可能被人踩过,尸体已经变形,渗出的体液粘着两粒石子,使它更加沉重.蚂蚁紧紧咬住蜣螂,它用力扭动身躯,想把蜣螂拖走.蜣螂微微摇晃,但丝毫没有向前移动.我看了很久,直到我离开时,这个可敬的勇士仍在不懈地努力.没有其他蚁来帮它,它似乎也没有回巢去请援军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是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它们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是杰出的建筑专家。人们总说蚂蚁很勤劳,它们一天到晚不停歇地工作,但这是一个误解其实蚂蚁的工作时间只占到其生命时间的五分之一,它们并不总是辛勤地工作,而且也没有理由那么辛勤地工作首先,它们的食物是由昆虫的幼虫、蜂蜜,野果和兽类的尸体组成,营养丰富,而且容易寻觅,因此它们不必为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18.
人祸猛于火──克拉玛依“12·8”惨案的警示刘冰,刘光牛新疆克拉玛依“12·8”大火已熄灭了,但它留下的巨大哀痛却无法从人们心头散去。记者离开克拉玛依已20来天,但只要一合上双眼,那被撬得翻卷的卷帘门、那不见首尾的送葬车队、那被哀嚎声和花圈淹没的墓地...  相似文献   

19.
送葬诗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王褒的送葬诗,更是特别具有特色,表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另一个方面的思想特色。王褒的两篇送葬诗并不是为北迁者所写的公共的墓碑文字,而是充满苦涩创意和艰难思维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479年夏历2月11日早晨.孔子悄然离开了他奋斗一生想改变的苦难人世.享年73岁。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么贫穷孤独的一介布衣.他的逝世却带来历史的奇迹:送葬的人成群结队.国君鲁哀公亲致悼词。弟子们以孝敬父亲的礼节服丧三年。子贡守墓六年。为了陪伴他.迁往墓地居住的人竟有一百多家,这里就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孔里”。每年清明节,人们自发到孔墓祭拜、植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