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孝道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永恒的经典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人才的培养从幼儿阶段开始就应接受良好的孝道教育。幼儿园应在课程中设置孝道教育课程,提高幼儿孝道素养,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孝道行为习惯,提高素质教育与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良好的孝道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尤其是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具有提升道德品质、强化文化修养、提升内在情操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前加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中,却出现了淡化甚至轻视人文精神教育的现象,这已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和谐持续发展构成了较大威胁。高职院校要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理念、构建良好人文氛围、培育优秀教师队伍、构建传播保障机制,以利于培养合格的高职教育"职业人"。  相似文献   

3.
陆爱琴 《成才之路》2011,(33):17-18
《外语教学大纲》中提出:"外语教学中要尽可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因此,必须将德育渗透到外语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4.
在责任教育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责任教育体系,其中坚持以课堂教学作为责任教育的主渠道,多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各方面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必须要结合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后进"学生,掌握工作主动权,运用新的工作理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促进其转化,从而更好地落实向服务型教育的转变,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造就跨世纪综合性新人才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单一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致使学生身心整体素质发育不良。解决的出路是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全面发展,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均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幼儿时期是培养、熏陶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人在幼儿时期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人一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方向。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把握幼儿教育这个最重要的时机,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适时的、适度的道德品质熏陶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的困境,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必须改革,寻找新的途径和对策。应正确认识"学好专业技能"与"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之间的关系;给德育课一个准确的定位;加强德育课学科价值的认识;加强德育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加大德育课教学评价的比重,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德育课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职学院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以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等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专业课教师应在在专业课教学中努力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德智并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竹青 《考试周刊》2009,(15):68-6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把着力点放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竞技训练与道德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合格的体育人才必须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本文主要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及其方法,从多个角度阐述体育教育中道德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针。对青少年进行抗挫折教育是规范其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曹树 《早期教育》2005,(12):10-10
幼儿园德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这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德育规律.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适时渗透道德认知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杜晓华 《甘肃教育》2011,(22):24-24
把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接,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重在"育德",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其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要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及成果转化上实现高度统一,取得"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殷宏 《考试周刊》2010,(39):203-204
高职德育教育是高职教育阶段推行的德育活动,旨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当前,高职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德育时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困境。而如何将道德教育深入高职学生的心灵并转化为学生们的道德自觉,是值得德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0,(9):80-80
林崇德:创造性教育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教育观念 创造性教育是指创造性学校中由创造性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创造性人才,要融东西方教育模式为一体,培养"T"型人才。其中"T"中的一横代表知识面的宽度,一竖代表知识面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学习的基本理论、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和教育者的心理品质及其形成等。  相似文献   

19.
在着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美育作为良好道德品质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试图在阐述学校美育的认识与实践问题的同时,唤起同仁乃至全社会对美育的重视与身体力行,由此努力改进并完善学校教育,按照"美的规律"建设校园,为培养更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旨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势在必行。本文围绕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