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卡夫卡的文学世界里,"真实"被虚构消解,而"虚构"又向真实越界,完全超出经验所能把握的范围。必须像本雅明那样,揭示出卡夫卡寓言模式的基本形态,方能准确解读卡夫卡的神秘性。卡夫卡的寓言式小说在人物、故事、叙述、描写以及题材选择上,既保持与寓言故事的血脉联系,又作出大胆而独到的创新。他以动物题材为主要的艺术旨趣,精心谋划,谨慎推进,专力叙写,形成独特的寓言叙事模式。在表现人类生存姿态和人的生存体验这样的深刻命题的时候,卡夫卡寓言式的小说美学展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受到人们的推崇。卡夫卡在当代中国具有广泛的读者和深远的影响,不少中国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认作"知音"。先锋作家由"先锋"写作向平实"叙事"的转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3.
笔者将马金莲2018年创作的四个中篇小说和以往的小说比较阅读,发现马金莲最新的小说创作,主题意蕴和叙事维度都发生重大转变。在小说的主题表达方面,由乡土言说和女性话语转向"伤害"文学主题的表达,转向对"人的文学"的写作传统的回应;叙事方式则由底层叙事转向文化现代性反思。这种写作和叙事转向不仅具有社会学价值,而且具有哲学批判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马金莲叙事探索的空间应该是广阔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其小说艺术的独创性对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神秘的象征、真实的怪诞、主观的色彩、冷峻的笔调是其小说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艺术上的创新 ,使卡夫卡的小说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的作品内涵丰富、深刻、复杂而深奥,所有这些特点又反射出作者性格的矛盾性和人格的多重性.在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在卡夫卡作品中却发挥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尤其是"母亲形象"反映出卡夫卡对女性的多层面的想象.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小说艺术的独创性对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神秘的象征、真实的怪诞、主观的色彩、冷峻的笔高速是其小说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艺术上的创新,使卡夫卡的小说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金霞 《天中学刊》2012,27(6):93-96
《青春之歌》在叙事策略上与众多文本发生了互文性关系:首先,它承继了"五四"叙事、"革命加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其次,它遵从了1950年代社会历史文本对文学叙事的规约;再次,后启蒙叙事文本对《青春之歌》进行了叙事方面的修正。因此,在互文性视阈下解读《青春之歌》的叙事策略,可获取一种新的艺术视野和发现,显示出文学与文化交汇通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卡夫卡的作品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化"空间转向"的特点,具有极强的空间意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就彰显出卡夫卡式的空间意识:在结构上,作品打破了"成长小说"以时间为线的结构,而采用桔瓣式的空间形式,表现主人公命运的迷惘之感;小说在空间设置上,卡夫卡则分别从地域空间、生活空间以及虚幻空间三个部分通过似实非实的空间状态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以及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孤独、迷惘和彷徨.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西方文学史上古老传统怪诞艺术的现代演绎。卡夫卡的"变形"艺术是个人潜意识内容和社会历史内容的双重书写。横向考察卡夫卡的"变形"艺术效应,可以归纳出现当代"变形"意象的基本特征,即萌发于时代基因和文化依托上的"变形"的外在成因及深化于语言哲学和表意方式的"变形"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家的现代敦煌文学叙事起自1970年代,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作品。新世纪前后,甘肃作家冯玉雷的敦煌系列长篇小说以人类性的宏阔视角对敦煌这个巨大的文化意象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解读与阐释,他对敦煌文化精神的探寻及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实现了现代敦煌文学叙事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其一生除小说作品外,还写了大量的书信和日记,这为我们研究其作品及创作心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由此出发,我们才有可能深入了解他的创作特质及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与尼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采在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卡夫卡虽然是一位弱者,但在他身上常常透露出强者的气息和精神;尼采是一位强者,但他病弱的身体却承受不了强力的重压。尼采是一位爱好用格言或寓言写作的哲学家,这对卡夫卡的创作也有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卡夫卡是一个总在怀疑的祈祷者,尼采则是一位“重估一切价值”的狂人。卡夫卡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他在推崇和接受尼采的过程中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原创思想和个人品格。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是一个现代主义的作家,但其创作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因素。关于《变形记》的解读,至今还没有从后现代的角度来理解。按照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理论,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消解责任的小说。格里高尔的变形是与卡夫卡对家庭责任感的消失密切相连的。文章从卡夫卡恐惧做养家男人、不愿做养家男人、想象做养家男人及至逃避做养家男人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卡夫卡家庭责任感的淡漠影响到了其作品的主人公,也是逐渐丧失了其养家责任,体现了后现代的消解性。  相似文献   

14.
论卡夫卡创作中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夫卡生活在一个现代主义风行的时代,但他对现代主义颇有隔膜,他的创作的独特性、难解性迎合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基本特征。卡夫卡虽然没有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当做自己的创作原则,但他作品所表现的不确定特征却是非常明显的;正像"延异"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一样,"延缓"则是卡夫卡创作的基本特征;卡夫卡也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在强调语言存在论意义的同时,意识到了语言的危机,并为此而深感焦虑。  相似文献   

15.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正是卡夫卡本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两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如对自己的工作都是既排斥又无从选择,都有着冷漠的家庭关系和一个专横霸道的父亲,卡夫卡的“患病情结”在格里高尔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对两者之间现实与象征关系的论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卡夫卡的创作心理及动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地洞》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空间设置、对话关系体现以及寓言与象征的选择,论析卡夫卡与海明威在大相径庭的叙事表达之下掩藏的暗合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之所以成为卡夫卡,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动荡不安的时代和当时知识分子对人生意义的求索有关,然而作为一个被抛入世界的陌生者,他只有凭借着文学创作来质疑世界,因而卡夫卡个人身份的独特性对卡夫卡作品风格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生与死"的追问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一个哲学命题,亦是弗兰茨·卡夫卡在其小说创作中试图解决的一个难题,在他笔下频繁出现的对于人、动物和死亡三种意象的描写则是他对"生与死"这一问题思考的一个载体.本文试图对他创作中出现的这三种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得出卡夫卡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卡夫卡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透视他与众不同的民族情结。卡夫卡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甚至他对自己的犹太民族的情感也是复杂的。在小说中,他一方面极力回避“犹太人”的字样,另一方面又对犹太民族的生存境遇表现出深切的关注。犹太情结,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犹太人的卡夫卡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特殊标记。  相似文献   

20.
《审判》是卡夫卡第二个创作高峰的代表作,是被称为“卡夫卡”式小说形成的标志。卡夫卡以本人所经历的一次特殊“审判”为契机,通过小说的形式对自我良知和人类本性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审判,揭露出人在道貌岸然的外衣下所掩盖的卑劣的另一面,这是作长期人生体验和对社会思考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