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咏木,除“岁寒三友”之松、竹、梅外,便是杨柳了。植柳、赠柳是古代传统习俗;爱柳、咏柳更是文人共有的审美情趣。 杨柳入诗,早已司空见惯。但在古代诗词中。有时用“杨”,有时用“柳”,有时又并用“杨柳”。韦  相似文献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  相似文献   

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有趣的是许多“避题诗”其实可以把它看为“谜语诗”。我们不妨将其诗句看作“谜面”,诗题就是“谜底”。路迢迢而非远,石迭迭而无山,雷轰轰而未雨,雪飘飘而不寒。这是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写的一首题为《咏石磨》的“避题诗”。每一句写的都是农家常用的“石磨”,然而…  相似文献   

4.
余闻婧 《江西教育》2002,(12):26-26
一、比较法比较,就是把两个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区别,辨认异同,区分差别。古诗《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用“碧玉”喻春柳的颜色美,用“丝绦”喻下垂的轻柔美。但仅仅靠理解诗中字词很难深切感受到比喻的表达效果。课前,我先引导学生抓住柳树的特点观察,再写下来。(有位学生写道:“柳树的枝条是翠绿色的,又细又长又软。”)课上,又将学生写的句子与诗中的比喻句相比较,让学生围绕探究题(1.两个句子相比较,都抓住了柳枝的哪些特点写?2.诗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3.试着修改同学描写…  相似文献   

5.
孙风歧  邱贵芹 《现代语文》2006,(12):105-105
在唐诗中,咏柳的诗句很多,最名的莫过于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纤柔的春柳之干,似用碧玉妆砌而成,那袅袅披拂的柳条,似少女身上所佩带的绿色丝绦,那细细匀称的柳叶是借巧妇之手裁出的吧?不,是清新活泼的二月春风剪成的,多么美妙的意境啊,自然地传达出诗人对柳树的无限情爱和对美好春天的热情讴歌,难怪后人形容女子的美丽就求助于柳树了寨像写林黛玉,就有“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之句。此外,还常用柳叶来比喻女子弯弯的长长的黛眉——“柳叶眉”,这是古代美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一、咏“春”赏“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游春》。你能吟诵出与“春”有关的诗句吗?比一比看谁记得多。(生争先恐后)生:《春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大家的吟诵使我领悟到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是繁荣,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来赞美她…  相似文献   

7.
齐国凤 《山东教育》2004,(16):32-3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在教学这首诗时,学生向我提出了“碧玉”是玉石还是美人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课下我和同学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有趣的是许多“避题诗”其实可以把它看为“谜语诗”。你看,我们不妨将其诗句看作“谜面”,诗题不就是“谜底”,是不是挺像呢?  相似文献   

9.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嚼咀。像这  相似文献   

10.
"剪"这一普通的字眼,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散发出万般的诗情,令人着迷。广为人知的当属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咏柳》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景象:春风恰如剪刀  相似文献   

11.
柳之美     
7月12日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贺知章的《咏柳》使我第一次注意到柳这种美丽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说起“柳”让人很自然地想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之句,从两句意思上看,或许能悟出点人的情感来:人爱的是花,却不怎么喜欢柳。因为这里毕竟有点“无心去插柳,有意要栽花”的意思。其实,对于“柳”这并不公平。谁都知道我国是个诗的国度,我国唐朝更是一个诗的繁荣时期,在唐诗中,关于“柳”的诗是很多的,这些诗中不乏有对“柳”的赞美。最著名的莫过于贺知章的《咏柳》四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你看:那碧绿的春柳之干,似用碧玉妆砌成的,那袅袅披拂的柳树枝条,似少女身上所佩戴的…  相似文献   

13.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碧玉:绿色玉石。丝绦:比喻柳条像丝带一样。看拼音读古诗  相似文献   

14.
春天来了     
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又与我们相逢了。出土的草儿、绽开的花儿、低飞的燕子、丁冬的山泉让同学们为之欢欣为之鼓舞,当然也勾起了不少同学的写作欲望。不过,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古今文人笔下的春天———宋朝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前半句中的“绿”字在这里是吹绿之意。这就把草木与春风的关系形象确切地表达出来了,写活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唐朝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赞美美好的春…  相似文献   

15.
南国的春天或许已经"烟轻雾缥缈"、"草与水同色"了,青翠欲滴的竹子立满了山野,天气虽然微寒,空气中却充满了潮湿的味道。弥漫的江南烟雨给春天的南国增添了一种朦胧与神秘的气息。此时,岸边杨柳的嫩芽已经长出来了吧。在那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南国春天,我们不禁会想起诗人贺知章的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相似文献   

16.
晋代陆机在《文赋》里说:“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清代郑板桥也云:“删繁就简三秋时,导异标新二月花”。诗贵曲,贵含蓄,但尤贵独创。古代诗人不仅从理论上这么阐述,而且在创作中也在这么努力实践。如唐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诗人咏柳的作品不少,但同样题材,却不同立意。试读下列两者: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相似文献   

1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风情万种的柳树,古往今来,不知撩逗了人们多少绵绵的情思。一、折柳"杨柳东风树,青青夹玉河。近来攀折者, 应为离别多。"(王之焕《送别》)折柳送别,这一民俗始于汉代。《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  相似文献   

18.
柳湖泛舟     
《中国德育》2016,(4):6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是柔情的象征,也是报春的使者,历来被文人墨客吟诵。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妇孺皆知。生长于春,繁密于夏的杨柳,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期待,在杨柳垂岸的湖泊泛舟,不失为人间美事。  相似文献   

19.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在贺知章的《咏柳》中,简直是一把神奇的剪刀,那细叶、绿丝,碧树,以至人间春色,仿佛都是这神剪裁成的。这“剪刀”看不见,摸不着,尽在不知不觉中,真是“神”啊!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中引入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春风比喻为剪叶的剪刀,十分生动传神:在古代诗词中常提到“叶如剪”,如白居易诗日:“藤花浪沸紫茸条,菰叶风翻绿剪刀。”(《湖上闲望》)。宋人史达祖《玲珑囚犯》词曰:“雨入愁边,翠树晚,无人,风叶如剪。”吴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