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灰色初三     
初三了,班里的同学一个个俨然成了“大”学生。我们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能否升学?”同学们不再像初一初二那样兴奋地谈论  相似文献   

2.
初一的我们     
“小学生太乖,高中生太累,大学生太圆滑,只有初中生才是最完美的。”“初二太调皮,初三太辛苦,只有初一才是最值得留恋的。”初一的我们总是这样说。初一的男孩们说:“初一女孩爱想爱写诗。”的确,“想”是初一女孩的专利:理想,幻想,梦想……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初一女孩只要一想就写诗,她们爱带着童话写下青春  相似文献   

3.
课堂余趣     
初中生活的第一年飞快地过去,转眼间我们已是初二的学生了。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对老师“唯命是从”,不再像初一时那样“安分守己”,初二的我们活泼可爱又调皮捣蛋,就是在课堂上也不失“笑星本色”。  相似文献   

4.
肖艳 《新课程研究》2009,(11):94-95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从小学步人中学,是一个“量”的飞跃过程,而从初一到初二的数学则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一到初二数学课程的学习,也有一个学习方式如何适应的问题。特别是从简单的初一几何到初二几何的证明,再添加一门理工科的物理,学生几乎忙得晕头转向,有些学生在初一时还很拔尖可是到了初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明显的下降,学习成绩也在下滑。这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不得不改变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我们是在偏远的小县城,民族学生和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很大,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环境、学习方式、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展开调查,希望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与评价,从而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回放生活场景到了周末,儿子央求妈妈去吃一顿麦当劳快餐,母子俩便去了。快到门口的时候,儿子迫不及待地三步并做两步超过妈妈推开门,然后手一松进去了,因为儿子推门用力比较大,所以弹簧自动门反弹的幅度也比较大,差点撞上紧跟其后的妈妈。点完餐,妈妈与儿子边吃边说:“你刚才松手的时候,门差点撞上我,如果撞上我,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吗?”儿子恶作剧地回答:“鼻青脸肿。”妈妈变严肃了:“别不当回事,如果是别人,十有八九会找你的事。”儿子说:“他走在我后面,我没看见。”妈妈说:“弹簧门都会反弹,你进出都要看看后面有没有人,如果有人就轻轻松…  相似文献   

6.
初二一开学,逐渐感到了气氛的不同。初一的时候,还是一群爱玩爱闹的小孩子,尽管老师说过上了中学应该好好学习之类的话,但谁也没特别放在心上。经过一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懂得了许多,也成熟了几分,像一个小大人了。老师在开学典礼上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都初二了,该加把劲了!”于是乎,初二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该把心放在学习上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学校从初一到初三都开设了珠算课,初一每周三节课,初二每周两节课,初三每周一节课。各年级教学要求是:初一要求学生学会加、减、乘、除的基本打法,初二学生练习技能技巧,要求达到正确、迅速;初三学生,要求能用珠算来计算帐目以及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可以用珠算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初一多讲指法、运算方法、口诀及其原理;初二着重多练,学习速算法;初三着重解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讲清珠、档的用法,口诀的原理,指法等;加强课内外练习,要求由正确逐渐达到迅速。每教到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我们十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两级分化”产生的时间什么时候产生“两极分化”?有的教师认为是在初一,有的认为在初二。我的看法是:“两极分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都存在着“两极分化”,产生的时间因人而异。从我县26所中学的抽样调查,一般的规律是:初一上学期是“两极分化”的潜伏期,初一下学期是“两极分化”的产生期,初二是高峰期,初三有继续扩大的可能性也有缩小的趋势。因为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校领导和科任教师重视,采取措施进行补缺补漏,部分差生的成绩有所回升。二、“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初二的感受从初一升到了初二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比初一忙多了。这不 ,两天一小考 ,三天一大考。唉 !这难道就是“减负”所“减”的吗 ?不过初二的生活可比初一“有趣”多了。不知其他人的感觉怎样 ,可自己最近的确有点儿“衰”……二、数学考试有点“衰”考试成绩公布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被“烤”得这么惨 !想起考试前挑灯夜读与苦做习题的情形 ,不免“很受伤”。面对着“惨不忍睹”的卷子 ,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 ,什么“男子汉要坚强” ,什么……统统甩了甩了 ,又是哭 ,又是闹。笔、书、台灯、书包等均成了我手下“英勇牺…  相似文献   

10.
晏红 《家庭教育》2006,(10S):28-29
回放生活 场景到了周末,儿子央求妈妈去吃一顿麦当劳快餐,母子俩便去了。快到门口的时候,儿子迫不及待地三步并做两步超过妈妈推开门,然后手一松进去了,因为儿子推门用力比较大,所以弹簧自动门反弹的幅度也比较大,差点撞上紧跟其后的妈妈。点完餐,妈妈与儿子边吃边说:“你刚才松手的时候,门差点撞上我,如果撞上我,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吗?”儿子恶作剧地回答:“鼻青脸肿。”妈妈变严肃了:“别不当回事,如果是别人,十有八九会找你的事。”儿子说:“他走在我后面,我没看见。”  相似文献   

11.
爱拼才会赢     
“初二的功课比初一的难得多,让我真有点吃不消。同时初二又非常重要。我怎样才能在初二取得好成绩呢?”这是刊登在2004年第8-9期上默默的担忧。默默,看看大家的建议是不是能帮助你?初二年级Sunny Blue 默默,我同你一样刚升入初二,很清楚初二的紧张与压力,希望你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焦虑和担心。先确定一个目标,并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默默,让我们一起进步吧!高一年级刘琦在初中阶段,初二既不同于开始的初一,也不同于紧张的初三。初二增加了新科…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天地》2014,(9):34-35
我刚升入初二。听我们班主任老师讲,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想到一年前自己糊里糊涂地上了初一,虽然觉得仍像小学时一样用功,但原本成绩中上的我一下就变成中下水平。老师在家访时说我学习方法不对,但我不知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初一下学期,靠多做题目我有了点进步,又到了中上水平。我真担心在初二又会像青蛙爬井一样,一不小心,名次再掉下来,好忐忑,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人在初二     
初二,它既没有初一时的轻松,也没有初三时的紧张,但它却有着独特的情趣。它像是一座桥梁承接着初一,展望着初三。初二像米酒,没有刚酿时的甘甜,也没有久存后的醇香。是的,初二是苦的,但是没有初二的苦涩,哪来中考的喜悦,就像俗话所说的:雨后的彩虹最美丽。“铃铃铃……”那烦人  相似文献   

14.
江湖事     
江湖上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学校的江湖事当事人就说得清楚,谁会在被人揍了一顿后幽幽地说一句:“冤冤相报何时了啊?”那就是我,张小侠!初一的时候,有一次我下楼的时候,不小心把两个初二的同学撞了一下,他们转身看了我一下,装作给我让路,然后两个人位置让得非常奇怪,让我在那里拐来拐去半天才从两个人中间钻了下去。  相似文献   

15.
晓飞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学习倒数第一,纪律也差。快期末考试了,他成天上课捣乱。那天我实在忍无可忍,将其“驱逐”出课堂。课后我找他做了一次长谈,下面是我们谈话的片断,或许它能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对教育工作的反思。师:为什么这阵子你天天上课捣乱?飞:不想学,学不会。师:全校不想学的人也不少,全像你似的课上捣乱了?飞:您知足吧!您上课我还不怎么闹,别人的课您问问去,他们上得了吗?师:你在初一初二时,可不是这样,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坏?飞:还不是老师逼的?师:谁逼你了?飞:初一初二时我犯点错误,有的老师怎么打我?把我的头往桌子上撞,…  相似文献   

16.
此次改进意见的两个关注点:2015年,北京市将改变初二或初三才开设的物理和化学课,从新初一开始开设此类校本课程或科学实践活动;将学生初一、初二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考核情况纳入中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课后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本人就2003届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调查,“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初一占45.5%,初二占52.3%,初三占78.6%;“知道也不举手”者,初一占12.5%,初二占24.1%,初三占56.8%;数学课堂上提问时,学生从不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者高达93%,学生越来越不敢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看法。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也曾这样描述中国的学生:“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都差不多;而在国外,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答案。”现在大部分的…  相似文献   

18.
初一女生     
“小学生太乖,高中生太累,大学生又太滑头,只有中学生是最完美的。”“初二太神秘,初三太辛苦,只有初一是最值得怀念的。”而初一的学生中,我们初一女生可算是大半边天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善变”,的确,多姿多彩多情多变就是成长中女生共同的特点。初一女生对老师的要求很“苛刻”,既要博学多才,又要富有时代气息,最起码要有气质,最不喜欢那种一本正经,一张口就是:“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实现三个代表而奋斗终生!”这样的老师慷慨激昂,我们却听得上下眼皮打架。初一女生最最看中的是偶像。每一位女生的“小天地”都是一个琳琅满…  相似文献   

19.
想家的感觉     
想家的感觉 ,远离家才会有体会。无论是课堂闲暇之余 ,还是独自无语 ,常有一丝想家的念头 ,让我从“床前明月光”中回到梦中的“家”。在家时总感觉父母的唠叨是何等的 口罗 嗦、繁琐。离家后才感觉到父母的呵护其实本身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无论是李白的《静夜思》 ,还是朱自清的《背影》 ,都会让人多少体会到对家的思念。如今 ,我们挥手告别初一 ,潇洒地走进初二 ,对家的思念也日益加深。每一次皓月当空 ,夜深人静 ,翻来覆去总是难以入眠 ,满脑子总回旋着家的影子。其实 ,同学们和我一样都很想家 ,我知道他们有时还会在夜晚悄声哭泣 ,我也曾…  相似文献   

20.
之一晴子姐姐: 我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学习也非常刻苦,所以成绩一直很好。我就这样很顺利地度过了初一、初二。到了初三,我的生活出现了“转折点”。那是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学校为了让我们好好复习,专门放了一天假。那天,我在家非常努力地复习,可能是因为太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