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共七节,其中第一节是这样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教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节诗提供了带有权威性的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诚然,《有的人》全诗是通过“反动家伙们”与“无产阶级的代表鲁迅”(臧克家语)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功名荣誉…  相似文献   

2.
一、语体色彩失度记叙文的阅读理解题目,有的要求用文学色彩非常浓厚的形象语言作答,有的则要求用最没有文学性的平实语言作答。如表达同一个意思,既可以说“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也可以说“他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会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但要回“答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具有什么含义这样一个问题,则适宜用较平实的后者回答而不适合用文学色彩较浓的前者回答。二、语义范围失度请看根据《藤野先生》一文的“匿名信事件”设计的两个题目:1.文中画线部分(指“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  相似文献   

3.
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有这样几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两种人。诗人臧克家将“活”与“死”放在一起进行鲜明的对比,又将它们集中于同一个人身上,看似矛盾,实则一致,含义深刻隽永,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此例属于对比和矛盾两种修辞格的兼用。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您和平庸的人有什么区别?”他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哲学家巧变语序作答,可谓生动犀利,言简意赅,不同凡响。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写了一首诗《有的人》,开头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只把“活”与“死”的语序变换了一下,就鲜明地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凌驾于人民头上的,灵魂腐朽,如行尸走肉,虽生犹死;甘做人民牛马的,精神永存,虽死犹生。近代大草书家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曾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可那时…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电脑》2008,(6):49-54
一、人生价值 1,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泰戈尔说:人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是一本书.一本写给自己.也写给别人看的书。人生又是一次旅行.当有追求。  相似文献   

6.
1.思想渐渐开满了奇异的花朵诗人臧克家有句话说得很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人死了,还活着”式的人物,虽然他自己未必愿意充当这样的人物标本,可毕竟由不得他了,死者没有发言权,只有苟活者在此喋喋不休。  相似文献   

7.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中的名句,如今诗人已经仙逝,我们就把这句诗作为悼念诗人的挽歌,并在此选读两首小诗,以示对诗人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经典回放]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  相似文献   

9.
一、人生价值1.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泰戈尔说:人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是一本书,一本写给自己,也写给别人看的书。人生又是一次旅行,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和陶行知先生逝世60周年,文化界正在广泛开展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纪念活动。说来也巧,鲁迅比陶行知早诞生10年,早去世10年,都在创造力最为旺盛的55岁英年早逝。鲁迅去世后被誉为“民族魂”,陶行知去世后被誉为“民主魂”。他们的逝世,都被看作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歌《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陶行知和鲁迅一样,虽然已经在60年前的7月25日去世,但是至今仍然活在人民心中,并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陶行…  相似文献   

1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鲁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鲁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鲁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4.
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厚度。”品味着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又想起了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15.
臧克家先生有一首诗曾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重庆万州老年大学的校长张光政离开我们已经3年了,都说时光如水,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并没有冲淡我  相似文献   

16.
诗人臧克家十分尊敬和热爱鲁迅先生,但在鲁迅生前,臧克家一直没机会见到鲁迅先生,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那天,臧克家到北京阜成门内瞻仰鲁迅先生的故居。这故居是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内,这天天气又相当寒冷,但前往瞻仰的人是非常多,有文艺工作者,有学生,有工人,也有一般市民,把小巷挤得满满的。目睹这络绎不绝、接踵摩肩的人群,再瞻仰了这位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的故居。诗人臧克家从内心引发出一连串的感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人的死了/他还活着。……”半个月后,发自诗人内心的短诗《有的人》问世了,这…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生命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一周前的一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条消息:著名诗人臧克家因病逝世,享年99岁。“臧克家”、“因病逝世”、“99岁”,这几个词在我的脑海里不停跳跃,根本不能组成完整的句子。在我的印象里,臧克家似乎很年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正是对一位受人尊敬的军需处长的真实写照。甚至连自称是“不流一点泪,不动一点情”的我都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震撼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永恒的呼唤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阿里6万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94年11月29日。就在那天,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党的好儿女孔繁森同志永远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20.
《有的人》     
角度之一:“活”与“死”的含义理解。诗人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活”与“死”进行鲜明的对比,先摆出了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画出徒有躯壳者,只是行尸走肉的可卑、可鄙的丑行: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是对虽死犹生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热情歌颂、接着摆出了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这里诗人无情鞭笞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和骄横。正因为如此,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这两种人的人生价值也大相径庭。教学方法与过程:本角度采用赏析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破题:“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接着提问,这些人怎么样?指名一学生朗诵诗的第一节。然后教师再次发问:为什么诗人说“活”着的“死”了,“死”了的还“活”着?针对“死”、“活”二字。引导学生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