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代文学史写作中,"还原历史"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潜伏于"还原历史"背后的三大陷阱,力图对曾以各种理由遮蔽与覆盖的真实历史和真实生命经验进行真正的还原,并以此写作出最有活力的当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文学史写作中,"还原历史"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潜伏于"还原历史"背后的三大陷阱,力图对曾以各种理由遮蔽与覆盖的真实历史和真实生命经验进行真正的还原,并以此写作出最有活力的当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造了一种文学接受"现象",在探讨受众疯狂原因、还原作品文学本质的同时,研究该文学作品主人公哈利·波特的成长环境,分析作者有意或无意间透露出的对个人按照某种方式成长的渴望,以及对某种教育理念或方式的推崇,可以解读这种思想所体现出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由此探讨适合当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对当代教育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革时期,政治性获惠的海南高校被强行"调、并、迁、改、撤销",并沦为政治经济制度附庸。违背规律的"教育革命"致使高等教育本质和人的发展发生异化,高等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还原史实,吸取教训,方能对当代海南高教事业健康发展寻求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的发展目标出发,在分析人才标准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五个成为",以及实现成才目标的方法是"四个统一"并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持自负心态还是自卑心态都不可能正确认识它的当代意义,因而也就无法提出"文化自信"这一命题。只有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概括总结,获得了理论自觉,我们才能用所把握到的历史的普遍性、规律性和本质性,去反思批判和规范引导现实,进而重新发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最终提出"文化自信"这一命题。如果缺乏理论自觉,即使社会存在各种问题,我们很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虚心接受",死不悔改。  相似文献   

7.
曹禺在"当代"时代语境中的艺术生命历程与命运,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遭遇,而是具有普遍性本质意味的"曹禺现象".本文对解放后曹禺在迷失主体、失落艺术的文学历程上的思想、活动、成果进行具有历史现场感与现象还原感的分析, 揭示构成"曹禺现象"的内涵及原因,阐发其所拥有的反思"当代"文学理论与创作及文学史意义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再次泛滥对大学生危害巨大。习总书记提出的当代"中国梦"增强了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信心,因此,在"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下当代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党和国家、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卷土重来,对我国史学界、教育界等领域危害巨大,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代"中国梦",有效地增强了大学生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信心和力量。本文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在"中国梦"正确的引导下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探寻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的契合点,通过"还原"与"移植"的教育新策略积极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还原"是指在历史还原中解读经典文本。首先,还原历史背景,凭藉历史背景丰富知识结构。其次,还原创作背景。在经典作品的赏读过程中,结合作者的性格、气质、心理、教养、师承、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背景等复杂的因素理解作品。再次,尊重历史人格。阅读经典作品或是评价古人时需理解当时的道德评判标准,尊重古代文人的人格精神,真正做到"理解之同情"。最后,模拟情感体验。重构当时的具体场景,模拟人物当时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在深刻的心灵感悟与细腻的审美体验中实现与古人的情感交流。"移植"是指将经典作品移植到当代文化新语境。对古代经典作品中体现出的人生感叹、生命呐喊、人文关怀等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的主题进行现代化阐释;有意识地将文学形象移植到现代价值体系的标准下重新进行审读;充分发掘古典作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情感建构的意义,努力构建出"知音"般的情感共鸣境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经典文本与现代影视改编的对比性赏读中,探析各自的优劣,自觉地回归经典,真正欣赏到经典文本的独特魅力。"还原"和"移植"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认识误区进行正确引导。尽量避免学生的误解与偏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品中存在的文本缝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此外,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让学生在经典文本的赏读过程中达到愉悦其心和培养其能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超越是人的生存本性。生活意义的超越是自我超越的基本涵义。自我超越的可能存在于人的两重化结构之中。引导人的自我超越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我可能是什么"是教育要促使人永远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良心的召回是当代教育所面对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先生在其"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中,试图融汇中、西、马于一炉并据此构建其新哲学。然而其"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因概念含混、逻辑混乱以及内容上的自相矛盾,无法达到最起码的逻辑自洽性要求,致使其"新哲学"流于徒具其名的哲学口号。这种情形也反映了不少当代中国哲学人士创思哲学时所面临的尴尬。其原因或许在于对中、西哲学的许多基础性概念及相关逻辑理路没有狠下"深耕"的功夫,而脱离时代发展的现实生活则可能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更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学术产品,同时也是一个中国意义上的独特学术命题。在现有研究历史中,西方现代化理论和中国现代化研究都出现了一些试图从话语、意识角度对该领域进行分析的萌芽,还尚未有对中国教育现代化进行该种诠释的尝试。福柯意义上的话语研究以及卢克曼等人的知识社会学的融合,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诠释而言,是一种可能的路径。在此框架下,可以提出一个包括定位、立场、内容以及方法的可能的教育现代化诠释范式。  相似文献   

14.
塔列朗在维也纳和会上提出的"正统主义"原则经常被简单理解为欧洲的封建复辟并误认为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欧洲弱小国的利益,而这种认识实质上是未能还原历史本相。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当代时政民谣成就斐然,其中户县民谣《玻璃窗子玻璃门》别具一格。还原它蕴涵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事像,对审视陕西关中当代民众的道德渊源、历史嬗变、生存欲求皆有裨益。民俗还原批评挖掘时政民谣的潜在深层意蕴,有利于我们增强抢救濒临灭绝民俗瑰宝的危机意识,实行传统民间文化资源优势的当代创造性转换,从而为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提供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历史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历史教学需要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还原历史的真实,让历史知识"立体"起来,让历史人物"活"起来,还原历史教学"求真""求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是移民史研究的一部新著,作者将关内移民"闯关东"的历史与东北区域文化的形成结合起来,通过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结合丰富的史料,在还原"闯关东"历史面貌,分析其问题的成因及其影响的同时,更深入地探究了其与东北区域文化形成的关系,挖掘了"闯关东"精神及其对当代东北振兴的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正如莫扎特所说:"音乐不是一切,但没有音乐什么都不是。"而历史教材由于其基础性、简约性而使本来丰满的历史显得过于骨感,稍显苍白无力。作为一名教师,可通过音视频、故事、图片、实物等方式还原历史的多彩性,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呢?本文试从多年的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当代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刘洁 《江苏高教》2012,(4):124-125
李泽厚先生的《伦理学纲要》一书阐释了他的"人类学历史本体"的伦理哲学思想:扬弃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提出了两种道德及"理性凝聚"概念,论述了"情本体"思想。其伦理哲学思想中的"情本体"思想,对重新确立道德的神圣性与崇高性、构建当代的伦理道德以及更新当代道德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发展的历史分析,认为只有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内涵,现状以及不足,并提出了要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就要加强邓小平民主法律思想教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