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 《初中生辅导》2008,(Z4):24-28
在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诗词中的"意象"。它  相似文献   

2.
齐静 《快乐阅读》2012,(30):123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其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讲究创造意境,表现主题。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现象,倾注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韩艳敏 《考试周刊》2012,(39):11-1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感情,而是青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这里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这种“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 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 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 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 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 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喜怒哀乐,然而读者自能感受到那浓郁的春意和轻松愉悦的情绪。此番情意,正是由意象而感知的。  相似文献   

7.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炼。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心走进这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9.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语言的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  相似文献   

10.
韦庄是晚唐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植物意象。通过梳理分析可知,韦庄诗中的植物意象在具体使用时呈现出颜色鲜明、拟人化以及结合他物构成意象群的特点,在情感方面其诗歌主要承载了诗人的国破家亡之痛、拯物济世之盼、羁旅怀乡之愁以及山林村居之闲。韦庄常用的一些植物意象虽与唐末诗人有共同之处,但这些意象在哀叹个人"小我"命运之余,又展现出体恤百姓,关心家国的"大我"情怀,有着传统儒家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想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有着暗示性、丰富性、特定性的特征,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在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所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歌的构成要素,是重要的审美范畴。意象的建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相似文献   

14.
解读古典诗歌应遵循其本身的风格选点切入,把词语和意象作为解读或欣赏的切入点。选择词语切入,体察其情境意义,把某一词语所传达的客观形象放到与之相联结的特定时空范围及与之联系的一切“关系形象”中去综合考察。选择意象切入,分析其表达方式的特点,结合古代诗人“神会于物”的特点,把会于物的神发掘出来。两点切入,纵深发掘,再现古典诗歌中的意、志、趣、艺。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朱光潜首创了“审美意象”的新概念,促使“意象”范畴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象”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摹仿,而是处于审美主体意识观照中并在这种观照中呈现的.美的意蕴就体现在象与意、情与景、物与我、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与自然契合中.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象是阅读主体的二次体验,是一种再创造,一种创造性还原.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统物权法的界定中,对于"返还原物"义务的客体不仅强调其有体性,更纠缠于原物的形体上的唯一性,认为只要原物的既有的或初始的特定物理形体不复存在,则物权也不复存在,由此陷入一种"物在权在,物灭权亡"的误区。事实上,在无权占有他人之物所生的返还义务中,返还的客体在本质上不是原物的形体或载体本身,而是原物所蕴含的特定财产利益。因此,"返还原物"的"物"应界定为"特定主体所直接支配的特定财产利益",且原物返还义务的客体与返还请求权不应当限定于原物既有的、初始的形体或载体本身,而应扩张及于该物的变体物。  相似文献   

17.
巴蜀诗人陈子昂之诗独具巴蜀地域特色。其诗中包含了大量的地形、气候、生物等自然方面的"巴蜀意象",以及历史、宗教、交通等人文方面的"巴蜀意象"。这些"巴蜀意象"为陈子昂表达其出仕历程的艰险之叹、侠骨柔情的博爱之心以及怀古昔今的深邃之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月"是中国人文中一个具有特殊含义意蕴丰富的文化意象.作为广阔渺远中的冰镜玉璧般的自然之物,因人主观的心绪的差别,可以引生出不同的感想;面对亘古不变,清辉永存,自然勾起人们飞跃的神思,探索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妙.  相似文献   

20.
潘军 《现代语文》2005,(10):72-74
中华诗词相当重视艺术表现的含蓄性,诗人的志、情、意通常不是直接告之读者,而是以艺术形象为中介或载体来转告.我们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研究这些载有诗人思想情感信息的艺术形象中介时,一般较为重视对"意境"的认识与讨论.其实,在探讨意境时,还可以再深入一层,去关注比意境更基本的艺术范畴--"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