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章首先从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入手,指出个性化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介绍了教育应用的发展现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个性化教育从理念走向实践。接着,文章描述了智能教育的核心服务,即从学习个性化、教学精准化和管理科学化等三个方面推动教育走向个性化。最后,文章介绍了智能教育核心服务在用户终端产品中的应用集成与案例实践。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9,(10):28-33
人工智能引领新兴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就业结构。职业教育直接地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从而引发了改革诉求。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实质仍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技术传承,回归教育本质,秉承人文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智能劳动者。文章从专业和课程建设、解放教师、个性化学习的角度,提出了内部结构改革路径;从建立多元学习情境、优化组织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外部结构改革路径。最后,文章提出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包括人机耦合、以人为本、由适应到引领人工智能、完善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教师继续教育翻天覆地的变革。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视角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文章分析了当前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包括优化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个性化以及强化技术与实际教学应用的整合,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如构建基于AI的自适应学习平台、设计大数据驱动的教师培训课程以及促进多元化学习资源与技术的整合。期望通过这些策略和路径,能为教师继续教育带来更高效的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国中小学阶段相继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期望通过对该领域教育的大力投入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课程实施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文章总结了国际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相关政策特点,同时结合各国的课程案例,在创造力培养、编程思维以及学科融入等方面得出启示,为我国中小学更好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依赖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新加坡作为世界科技和教育强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已然先行一步。基于此,文章聚焦于新加坡人工智能教育,首先详细介绍了新加坡人工智能终身教育体系,随后分析了此体系的特点,包括因材施教的课程体系、因事而行的授课方式、因需而定的教师选拔机制等。最后,文章结合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从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分析了新加坡人工智能教育对中国的启示,以期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9,(9):13-18
"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是教师培训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从目前国内外"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应用形态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设计思路,详细解析了其技术架构,并重点阐述了其实现路径,最后简要介绍了其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文章研究的意义在于将人工智能纳入了教师教育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形成了一个以教师学员为中心,具有智慧、快速、精准等特点的教学环境,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是当前最具战略性挑战性的前沿技术领域,国务院已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将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目前物理课程教学活动中,不重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兴趣低落、能力不足等,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以全纳教育、可持续发展、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等理念为引导,提出融入人工智能创客教育,激活物理课程活力的做法,对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作有益的探索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复合型学科的建设。我国对“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非常重视,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培养人工智能和前沿学科交叉型人才作为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的重点任务。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英国研究与创新基金会联合建设的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博士培养中心作为英国“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复合型学科建设的先驱性实践,具备强大的学术支持和丰富的行业资源。文章通过探究该中心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概况、课程设置情况、课程实施与评价,为我国建设此类复合型学科提供借鉴。文章最后总结了在培养“人工智能+X”人才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在线教师教育新形态。为适应数字时代新手教师教育,解决新手教师入职教育衔接不紧密、培训体系不够系统化、培训内容重复、培训课程零散化等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新手教师入职教育模式,分析了国内现有新手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手教师在线专业发展特征提出以新手教师现实需求为基础,通过整合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模式,借鉴学习支持系统,使用大数据分析、数据交互等技术构建教师教育三阶段紧密衔接的数字化平台框架,实现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衔接与同步,从而为新手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中国人工智能中小学教育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开展人工智能课程设置与教育工作。人工智能课程由于具有内容难度较大、交叉学科较多、知识更新较快等特征,对教授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从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师只有做到定心、大心、专心、虚心和用心,才能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ChatGPT、GPT-4等人工智能的出现,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已经正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而在这个时代,教育应从注重培养个人在没有人工智能助力下的能力转向培养个人在人工智能加持下的综合能力。正确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同时,人工智能也能为教师提供很多的方便,把老师变成人工智能加持的超级教师。教育系统应拥抱技术变革,从而实现真正的兴趣驱动的、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点内容应包括培养人工智能思维、创造创新能力、创新设计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人工智能协助下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2018,(1):93-99
开源人工智能系统为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由Google公司推出的TensorFlow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文章对TensorFlow进行了相关分析,探讨了TensorFlow的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从教育大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教学游戏和教育机器人等角度,分析了TensorFlow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TensorFlow等开源人工智能系统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落地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并引发了学生学习、课程与教学的系统变革。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人机协同学习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直接推动了课程与教学范式的转变。就课程而言,课程的技术性范式越来越突出,藉由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帮助,在课程取向上,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及融合;在课程形态上,开始由静态、纸质、单一性到动态、在线和网络化的转变;在课程内容上,逐渐从一种固定、统一、有限转向了私人定制、无限和开放;就教学而言,在教学目标上,更加注重学生软技能(Soft Skills)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开始聚焦于新技术、新媒介的融合和应用;在教学内容上,转向了对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关注和教授;在教学评价上,更加注重评价的过程性、精准性、数据化和个性化,等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考量,未来的课程与教学宜重点把握以下几点方向: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力、沟通、合作以及批判性思考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加强全人教育以及课程与教学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4.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前沿,应当在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增加人工智能的内容,以便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课程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意义、信息技术课程中人工智能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教师职能面临削弱的趋势,教师角色被重新审视和定义。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教师能力从素养、育人到创造力培养,都必须得到提高。相应地,亟需通过教学资源、教育实践和创新性课程来提升教师的能力。为此,本文提出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以期为人工智能推动下的教师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6.
胡晓林 《教育评论》2023,(2):131-134
人工智能已被列入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而高校承担了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职责。鉴于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的研究大而不强、缺乏引领性工作等现状,文章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和学科特点出发,论述了在高校人工智能类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价值观,能为我国引领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走进了我们的教育,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课程,需要做好课堂与时代的对接工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及其应用,用人工智能创设直观情境,激活学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开启了教育的新变局,尤其是对研究生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出现“课堂替代、教师替代、考核替代”等三重替代,极大地冲击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现实感知、道德传授和情感表达上存在内在局限,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取代人类教学,但存在降低整体学习成本、释放人类创新能力和推动学生个性化培育的潜在可能。未来的研究生教育要充分把握人工智能正反两方面功能,以个性化培养破解普遍化困境、以场景化营造避免虚拟化倾向、以思想性引领超越技术性局限,防范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推动创造性、创新性教学教育有效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元宇宙中国教育范式研究视角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人工智能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人工智能教师的信息素养,按照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要求,打造了教师信息素养与人工智能教学系列课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人工智能为支架的线上教育模式,称之为空中课堂教学模式,被赋予了“点播+直播”的互动学习方式以及助力教师提升人工智能教学能力的新内涵。系列课程设计结合信息科技学科教师发展,从教师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从教师的基本功入手,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内容设计合理,符合新课标对信息科技教师素养的要求。直播教学与时俱进,从新内容、新视角突出了人工智能这一信息科技课程中崭新且重要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在政策引领与新技术加持的双重驱动下曲折发展。通过文献计量法,总结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五个主题: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体系研究,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演变研究,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实证研究,智能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临着赋能人才培养、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机遇,同时面临伦理道德风险、教育人文缺失、数据安全隐患、理论供给不足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四个方向与主题:一是重申人文主义教育方法,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二是大力推进智能技术和相关学习理论的研究,攻克未来教育可能面临的难题;三是积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方位重塑教育过程;四是确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集体公约,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