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考察中古汉译佛经和中土文献中的“宁”“岂”类是非问句和反问句,从结构类型、语境、答句三个方面对两种句型的特点作对比分析,从而对两种问句的区别和界定有深层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X不X”附加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谓附加同(tag—question),是指附加在某个句子(S)后面的一种有特殊交际功能的疑问句。它有三个特点:一、不独立使用,必须附加在某个非疑问句的后面;二、由疑问格式或者疑问词单独构成疑问句;三、回答必定是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吕叔湘先生早就指出:“这类问句,从形式上看,是抉择问句”,“但就意义而论,这类问句和单纯是非问句没有区别”。因  相似文献   

3.
问句,是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言语单位。语言学又把问句分为一般疑问句和具有修辞作用的设问句、反问句三种类型。问句一旦进入诗歌领域,其活性和张力就会大大增强,成为用途极广并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语言形式。诗歌中的问句其基本类型仍是疑问、设问、反问三种,但在诗情诗意的牵动激发下,又派生出:询问、试问、  相似文献   

4.
夏丹 《文教资料》2014,(30):171-173
是非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类型。目前,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是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以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为主要论题,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是非问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是非问句形式复杂多样,这已让学生眼花缭乱.然而中国人与英语区的人在考虑怎么回答是非问句时,其心理和视角又不同,这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法错误.本文主要分析是非问句的不同形式及其区别,指出回答是非问句的偏误原因及应该如何教授学生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6.
固始方言“可VP”问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始方言中一类特殊的问句———“可”问句,将其与普通话反复问句、是非问句进行比较,发现其间的差别与对应关系。“可”有体的区别,尝试从表里值的角度揭示“可”的表现形式、句法功能及使用条件,试图探讨“可”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问句逻辑是新近发展起来的逻辑学分支学科.问句逻辑研究经历了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转变,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进路:还原论进路、语义学进路和语用学进路.还原论进路试图将问句归约为陈述句,恪守真值条件语义学;语义学进路则把"问题"视为独立的语义范畴,用"答案条件"替代真值条件;语用学进路将问答视为一种会话行为,将问句转换为祈使句,对之作信息博弈论分析.三种进路视角不同,各有偏颇,三者相比而言,语用学进路更为贴近实际,特别是从信息博弈论的角度来研究动态问句逻辑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得是”问句是关中方言中的是非问句,在语义上,“得是”问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表示反诘,语义居中,没有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趋势。第二,表示说话人故意曲解对方的语义,语义倾向于否定。第三,表示主观推断,语义倾向于肯定。语用上,“得是”问句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求证式、推断式、求同式、反预期式,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9.
有意在形式上用选择问句的格式将浑然一体的两项或多项分而说之,以达到渲染气氛,深化意境的修辞方式就叫“疑离”。它有着先离后合和先合后离两种类型。它和设问虽然都是问句的变通运用,但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梧州话的是非问句一般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陈述句+冇/未"、"陈述句+疑问语气助词"与"陈述句+疑问语调",本文就这三种类型,对梧州话的是非问句加以研究,并与岑溪话的是非问句作较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诸立忠 《初中生》2006,(1):60-60
一、意义的区别: “How are you?”为问句,意为“你好吗”,而“How do you do?”形式上是问句,实际上为问候语,意为“你好”。  相似文献   

12.
以老舍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为特定语料库,聚焦于其中的正反问句,在详尽统计的基础上,探究《四世同堂》中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将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分为探询、陈述以及指令三种功能,并在其下进行细致分类,分别列举实例,详细说明不同语境下正反问句的不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现代语文》2009,(11):95-96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主要有“VP不VP”“阿VP”和“阿V不VP”三种类型,且每一种类型又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反复问句在南京方言里共存,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14.
桂林话的语气词"啵",主要有阴平[po44]和阳平[po21]两种语音形式,其句法位置仅限于句末,是一个典型的句末语气词。从句子功能来看,"啵"可以进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反问性特指问句,但排斥询问性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在语义功能方面,"啵"主要表现为提醒、征询、惊讶三种语义功能。同时,"啵"还常常与其他语气词连用,其中"了啵"、"的啵"、"了的啵"、"没啵"的组合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宝鸡方言疑问句和普通话疑问句一样,也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四种,但结构形式有所不同,文章主要论述宝鸡方言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中的"VP不"疑问句涵盖正反问句和是非问句两大类型,其中"VP不"正反问句数量庞大,反映出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部分"VP不"正反问句句末的"不"字开始虚化,转变为是非问句,体现为三种:一是表否定的句子;二是带表确认事实类语气副词的句子;三是由"是"字判断式构成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一、意义的区别: "How are you?"为问句,意为"你好吗",而"How do you do?"形式上是问句,实际上为问候语,意为"你好". 二、使用场合的区别: "How are you?"用以询问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多用于朋友或熟人之间;"How do you do?"则用于两个人初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吗"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吗”问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吗”字的历时演变过程析离出了现代汉语“吗”问句的三种功能类型:询问求知句、猜度求证句和反诘质疑句;2.运用传息语法的有关理论分别考察了影响“吗”问句功能类型的几种信息结构;3.运用信息结构的分析方法对某些同形异义的“吗”问句进行了析离;4.在余论中,还提到了其他影响“吗”问句功能类型的因素。通过以上的分析.文章试图说明信息结构是制约人们理解问句功能类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孟子》中测问句的语义关系特点将其测问句划分为三类:求意型测问句,即说话人提出问题,真诚地希望得到对方的意见;求同型测问句:说话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得到对方的赞同或肯定;探测型测问句,即说话人试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探测对方的看法,继而进一步摆出自己的论点。本文即针对这三种类型测问句,从语用学的角度,关注《孟子》中问句和答句系统,采用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其测问句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意义的区别: “How are you?”为问句,意为“你好吗”,而“How do you do?”形式上是问句,实际上为问候语,意为“你好”。二、使用场合的区别: “How are you?”用以询问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多用于朋友或熟人之间:“How do you do?”则用于两个人初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