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一批新锐导演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姿态掀起了台湾"新电影运动",其中侯孝贤是台湾电影界里旗帜性的人物,生在台湾这样一座磨难重重又漂泊无根的悲情城市中,他所导演的电影自然大多带有悲伤的情调,他以身为一代大师所具备的悲悯情怀和人文关怀拍摄了从"苦涩的青春"到"沉重的历史",再到"异化的现代"三个阶段的"悲情"电影,从电影中可以读出他对台湾及台湾人民深切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谷亮 《文学教育(上)》2011,(13):116-117
爱情悲剧是电影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魂断蓝桥》是一部经典的悲剧爱情影片。该影片以丰富的艺术手段把内容表现得悲悯凄美,多角度地展现了爱情悲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文艺可否表现恋爱以及怎样表现恋爱是"十七年"文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对电影《红色娘子军》是否应该表现洪常青与吴琼花恋爱的争论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影片编导、中共电影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都持赞同态度,而部分演员、观众及中共上海市委则持反对意见。最终,影片删去了洪常青与吴琼花恋爱的情节,并因而建构了新的恋爱观:"革命"优先于"恋爱",国家优先于个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优先于日常生活。然而,在影片之外,"十七年"电影却同时建构并宣扬一种完全不同的恋爱观,宣扬对"明星"、对身体的"窥视观看"。  相似文献   

4.
顾长卫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多采用主观镜语,有意识地在质朴的电影画面衬托下,凸显生活中小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影片中展现的大量富于生活质感和象征意义的细节,不仅增添了影片的时代气息,且令观众对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印象深刻;匠心独运的电影色彩生动地表现了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情绪;出人意料的节奏处理给小人物悲情的生活带来一抹鲜亮。以及巧妙的声音处理和同步音画效果等,都成为顾氏电影诠释他电影中人物的镜头语言。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讲述回家、父子情、青春、成长以及死亡的残酷悲情电影。影片始终笼罩在清冷色的调子里,一种不祥的、悲伤的、诡异的、甚至有些惊悚的感觉缠绕心头。影片摄影十分完美,构图精巧,耐人回味。剪接亦是十分流畅,用心独特,不  相似文献   

6.
张焱 《文教资料》2014,(36):136-138
2007年上映的英国电影《赎罪》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导演乔﹒怀特以他独特的领悟和别出心裁,将他最感兴趣的"人的面孔"与"人的情感"技巧性地表现出来,打破了传统影片擅长讲故事、调动观众抽象思维能力去破解影片意义与价值的格局,从而也给读者提供了一种自由感受的向度。本文试图通过电影与小说文本的对比来探究电影对小说的改编。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常常通过构建意象来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感悟。电影《雏菊》中"雏菊"作为影片的中心意象,始终贯穿整部影片。雏菊是电影的一条叙事线索,故事情节围绕着雏菊而发展;雏菊对电影主题的表达起到了烘托、提升的作用,将爱情人性之美展现出来;电影画面中雏菊的出现为故事营造了唯美的场景,给现代人带来了一泓清泉。雏菊的意象也是具有美学价值的,首先雏菊的画面宁静自然,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其次,电影《雏菊》采用了悲情模式,雏菊意象的运用奠定了故事的悲情基调;最后,雏菊在意象造境上,体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西方黑色幽默出现于中国当代小说中,进而扩展到中国的电影领域。虽然中国电影尚未形成特定的流派,但黑色幽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黑色幽默在影像表达中有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其寓言化的镜像语言、"戏仿"、"拼贴"的娴熟手段、"挪用"、"误置"的台词等,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影片中的黑色幽默相比,大陆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已经具备一定本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熊政 《现代语文》2009,(11):134-135
情节"突转"和"无声"语言是金基德电影的两大主要诗性特征,情节的"突转",既能促使观众的积极反映,又能升华影片的主题思想;"无声"语言既是一种沉默中的对白,又是一种简化的诗意表征。二者都是金基德象征性影像世界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正>经典影片与文学名著一样都是我们的精神盛宴,从影片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开展微写作训练活动,是让语文教学"开放而有活力"的理想途径。一、回顾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的故事情节经典影片往往都有吸引观众的故事情节,如《泰坦尼克号》表现的是灾难中的人性,它以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知、相爱、相离的悲情故事贯穿始终。能概括电影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整体感知影片、掌握影片轮廓的一个重要前提。电影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爱情题材影片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电影类型。霍建起执导的爱情题材影片形式唯美、内涵丰富。与传统"好莱坞"爱情片相比,不再是狭义的"爱情至上"。"爱情"首先表现为一种美,接着释放出一种力,然后转化成一种智慧。凭借这种智慧,世人就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从容面对生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姜文执导的影片《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体现了一股浓郁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姜文电影的自然主义倾向更接近于中国传统道家美学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某些西方自然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影片中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主要体现在剧中人物身上所散发出的自然人性以及影片中场景和情节的安排上所遵循的自然主义原则。姜文电影叙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与自然主义美学相关的拙朴、天然、逍遥等元素。从近些年姜文电影的个性化风格发展来看,这种自然主义倾向正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迪斯尼电影《冰雪奇缘》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又一次掀起了观影迪斯尼影片的高潮。在本部动画影片中,为了体现冰雪姐妹的情感跌宕发展关系,"门"和"手套"在影片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现从意象角度出发,分析在《冰雪奇缘》这部影片中"门"和"手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正 《师道》2012,(9):39-39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印度电影史上叫好义叫座的一部电影.观影过程中.我的心随着剧情而跌宕起伏:时而为影片呈现的讽刺笑点欢笑不已.时而为影片营造的悲情气氛落下泪来,时而为影片无声的提问陷入沉思。一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喜剧电影,带给我无尽的思考——教育,该以怎样的面目对待一个个鲜活的、未来有无限发展可能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赵聪 《文教资料》2010,(17):71-72
《红河》,是章家瑞镜头中的《边城》。影片以中越两种文化的交融地带为背景,选择一个越南的智障少女、黑帮老大,以及中国云南瑶族的世俗男子为主人公,展开了一段悲情的感情角逐:两段纠葛的亲情长跑和一段凄美的爱情之约。在这个100分钟的故事进行中,章家瑞打造了一个胶片中的诗性世界,而且完成了关于"情"的阐释、对失落的亲情的追寻、对纯美爱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侯孝贤是东方风格电影的杰出代表,在长镜头中呈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却能透视出整个时代的宏阔画面。影片不夸张、不粘滞,往往时间跨度很大,显示出导演表现时代的野心。《戏梦人生》、《悲情城市》、《千禧曼波》真实、平淡,本文将从这三部影片出发,深入阐述侯孝贤电影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李心悦 《文教资料》2014,(36):121-123
近年来日益火热的怀旧电影以一种深邃渺远的时代追念和富有冲击力的立体美学成为了电影消费市场一道别致的风景。同时这种行之有效的、充满了浓厚商业气息的"怀旧旋律"也成为了众多营销宣传手段当中的一个热点噱头,引发了一大批电影爱好者和怀旧粉的追随。这些影片中有很多经典镜头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推敲、去细细斟酌和品茗,它传递的是一种具有温情的人文关怀,是一种穿越时代的反思与感悟。  相似文献   

18.
和以往各种《花木兰》版本相较量,赵薇版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角花木兰不再是阳光、豪放的形象,分明带有悲怆、感伤色彩;影片绘出花木兰在烽火狼烟中"三部曲"式的成长历程;从"儿女情长"到"大爱无疆",影片实现了爱情描写的突破与升华。花木兰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她是中华民族"忠、孝、仁、义"传统美德的表征,她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女儿之魂"。  相似文献   

19.
电影《二十四城记》通过对五位真实人物和四位虚构人物的采访,以"记录+虚构"的叙述方式,讲述成发集团从繁荣到衰退的过程。一方面,导演采用记录片的拍摄方法,借鉴"电视写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和巴赞、克拉考尔的美学思想,以探索和记录的角度进行讲述;另一方面,导演运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让诗歌代替他本人扮演价值评判者的角色,并利用四位演员成功地对观众进行"间离"。此外,在影片中导演用文学语言代替画面语言,通过人物语言、诗歌和音乐,带领观众用"读电影"代替"看电影",在激发观众想象的同时,成功地将整部影片进行段落划分并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20.
众多研究者多从电影文本本身、导演、世界等角度对《太阳照常升起》进行分析阐释,却极少有从接受者的角度对影片进行阐释。由此,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为对象,从影片的空白召唤情况着手,以影像语言层、电影手法层、思想情感层三个基本结构层面分析影片中空白的存在,以此揭示电影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影响接受的各种因素,并探讨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失败点所在,启示我们一部电影想要获得成功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