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海玲 《成才之路》2014,(31):I0012-I0012
古人有"文以意为主""一意到底",不能"两意并出"等见解,这里的"意"就是"中心",也叫"主题"或"主旨"。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不论写什么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想告诉人一件事,或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要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这个写作目的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思考首先确定的。确定了写作目的,习作才能有一个中心,习作才能围绕这个中心考虑写些什么内容和怎么去写。  相似文献   

2.
张秉宽 《辽宁教育》2009,(12):48-48
1.要考虑写作目的和对象。无论写怎样的作文。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这个中心思想,也就是写作目的.指导写作训练,首先要引导学生考虑写作目的.只有中心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达到。也只有在明确目的前提下.才能着手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3.
这一讲的主题是谁在写。一个人以怎样的目的和方式写作,写出怎样的作品,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作家都是在写自己,而这个自己有深浅宽窄之分,写出来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造就一个人的因素很多,我只说一个方面,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4.
正这一讲的主题是为何写。你们来听这个讲座,目的当然是想学到写作的本领。但是,为什么想学写作呢?这是一个不能不问的问题它关系到能不能学成,学到什么程度。一、真正喜欢是前提一定有不少同学是怀着作家梦学写作的他们觉得当作家风光,有名有利。现在中学生写书出书成了时髦。中学生写的书,在广大中学生中有市场,出版商瞄准了这个大市场。中  相似文献   

5.
第二个问题,阅读跟写作的关系,现在有一种议论,说语文课应该以写作为中心,阅读是为写作做准备,为写作服务的。念些范文,看看这些范文是怎么写的,我们也怎么写,起这个作用。我也不说这个话是不是对。我  相似文献   

6.
<正>写作既然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无论是与别人分享还是留着自己看,都要有个写作目的,这个目的便是文章的中心。确定文章中心后,就要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写。如果漫无中心,像聊天一样,那就无法达到写作目的。要突出中心,必须抓住“三有”,即“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相似文献   

7.
写作与自我     
正这一讲的主题是为谁写和写什么。其实,明确了为何写,这两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简单地说,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一、为自己写作如果一个人出自内心需要而写作,把写作当作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必然首先是为自己写作的。凡是精神生  相似文献   

8.
周国平 《课外阅读》2008,(10):32-34
第一讲写作与精神生活这一讲的主题是为何写。你们来听这个讲座,目的当然是想学到写作的本领。但是,为什么想学写作呢这是一  相似文献   

9.
正这一讲的主题是谁在写。一个人以怎样的目的和方式写作,写出怎样的作品,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作家都是在写自己,而这个自己有深浅宽窄之分,写出来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造就一个人的因素很多,我只说一个方面,就是读书。一、养成读书的爱好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与读书有密切关系。许多大作家同时是大学者或酷爱读书的人,例如歌德、席勒、加缪、罗曼·罗兰、毛姆、博尔赫斯等。中国也有作家兼学者的传统,例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林语堂、梁实秋、沈从文。现在  相似文献   

10.
杨治平 《高中生》2015,(9):50-51
一、什么是PREP法?PREP四个字母各自代表写作的一个段落。P:中心思想(Main Point)英语中常用一个句子来表明中心思想,这个句子就是主题句(Topic sentence)。主题句一般放在作文最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在写主题句时,应该使句子有鲜明的特点,避免过于平淡。例如,我们要写一篇以"The Best Teacher in My Life"为题的作  相似文献   

11.
<正>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的写作仍然存在着不知怎么写、不知写什么的状况,应考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也是司空见惯的。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讲读课文时重内容,轻结构,读写割裂,没有在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上下工夫。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语文意识,讲解一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首先要知道课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个写作目的怎么来写,如果没有这个语文意  相似文献   

12.
去年,老师让我们参加一个作文竞赛,写作的主题是青少年与法。我听了以后就觉得这篇作文不好写,因为我们所知道的这方面的知识实在太少了,况且这个题目范围太大,一不小心就会写得大而空,内容不充实。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注意到这一点,给我们读了《人民日报》的有关社论,介绍了国家语委在首都北京集会的盛况,向我们提议从“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角度出发来写作。  相似文献   

13.
作文范围写一篇以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作文要求围绕中心选择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参考题目 1、我逐渐了解了他 2、好班长 3、“傻子”不傻二三事 4、奶奶的手训练提要这个单元的写作训练,其要求有两个含义: 其一,写人为主,是写一人,不是写多人。其二,写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不是写一件或两件。不理解这两个旨意,就不能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而要达到上述要求,关键是要解决“如何选择、安排和记述多件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物”这一难题。要解决这个难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选材与剪材之“尺”。何谓选材与剪材之“尺”呢?你所要刻画的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品格以及通过这个人物而表现的主题便是。当你阅读了写作要求,确定了写作对象之后,随之要考虑的是:你要描述一个具有怎样品格的人?从而确定你心目中的这把选材之尺。如,要写“好班长”这道题,确定写班长的“勤奋苦学、严  相似文献   

14.
女书:女性生存焦虑的集中表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书的写作抛开了传统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标准,她充满悲喜之情,聚散之迹,单刀直入的是生殖以及生离死别的主题,超出了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女性写作狭小的个人情感圈子,她们不写“闺怨”、“思妇”,不写女子不得金榜题名。她们走出男权文化的视野。大声疾呼的是“已是朝廷制错礼,世煞不由跟礼当”,这使得女书写作有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她的批判现实的意义和境界,大大超出了同时代主流社会中妇女写作。  相似文献   

15.
徐飞 《初中生》2015,(9):57-58
“意”,就是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立意,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想通过文章来表达的思想意图,所确立的文章中心.中考作文立意正确、新颖、深刻、高远,是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亮点.如何巧妙立意,让文章深刻动人呢? 一、紧扣题眼,主题突出 中考作文一般体裁不限,立意自定.这个“立意”务必出自题目,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紧扣题眼,集中突出一个主题.然后以此为中心来巧妙选材,合理布局,这样自然就能写好一篇作文了.如2014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宜居城里的故事》: 宜居城市里的故事,存在于传说中.  相似文献   

16.
正经常担任一些征文活动的评委,发现不少同学不会写主题征文,常常把征文主题当作了作文题目,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千人一面,内容空洞,因为内容不具体,缺乏真情实感,失去了获奖机会。以小见大是写好主题征文的技巧。"小"就是小处着手,选择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景、一种变化,这个"大"就是征文的主题,是征文的总要求。"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事件,反映"大"主题。一般来说,主题征文的主题只是规定了写作的范围,比如教师节征  相似文献   

17.
在写作训练中,学生写议论文经常犯一些逻辑错误,如主题模糊、文不对题等,使得文章缺乏论证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在:动笔前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写作中心并显示在题目上,动笔时就东拉西扯,最后随意取文章中一点意思做题目,导致题目与文章不对应;或者是虽然确定了题目和中心,但在写作过程中却没有抓紧中心,随意转换重点,导致偏离题旨;或者是确定了段  相似文献   

18.
龚磊阳 《考试周刊》2009,(43):121-121
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写是最难的一种技能,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特别是英语的写作.它和中文的写作既有相通的一面.但又不完全相同,它有一种自身的写作模式,这个模式的关键就是早期的训练,在入门阶段就要重视写的培养。入门阶段首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抓好单项语言形式的基本训练,  相似文献   

19.
有言在先描述一个人,记叙一件事,或者论说一个问题,都需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材料。事实上,这些材料都包含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你可以从这个方面写,也可以从那个方面写,即:主题具有不确定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对材料进行提炼、处理,而不能不加辨别地任意写作。否则,就容易出现主题模糊不清、浅显平庸的问题。"原文指瑕小茶壶卫建新我,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和同龄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体育运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生活得很幸福。“(幸福”一句是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但要注意写“幸福”与“小茶壶”的直接联系。否则,语…  相似文献   

20.
李明有 《考试周刊》2011,(39):98-99
写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语言驾驭能力,所以一个人的英文水平也可以从写作这个层面上体现出来。现在许多学生一提起写英语作文就很头疼,甚至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不知怎么去写,不知写些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表达简单,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