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朝代划分、科举功名等级、考据学、史料学、状元效应理论及古代府县行政区划学理论,对南宋至清代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人数考证,认为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具有人数相同、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均出于府衙所在地、两府文科状元较多,武科状元绝少三个共同点;使用数量统计学,得出了明清两代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人数存在差异之结论。最后,采用藏书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出现人数较多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古代藏书文化分析,宁波与湖州两府均有藏书家。书籍增多,对促进两府文科状元产生,起到间接作用;宋代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系两府产生较多状元之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2.
关于罗贯中之籍贯,以山西太原说与山东东平说之争论最为激烈。主山西太原说者,依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认为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主山东东平说者,依据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认为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又有学者提出"东太原说",致使罗贯中籍贯的争论更加复杂化。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说的合理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山西太原说"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山东东平说"则至今未发现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之"东原",不仅指山东东平,也指山西太原,"东原罗贯中"应是山西太原罗贯中之意;古今只有一个位于山西的太原,所谓山东之"东太原郡",是个侨置而虚设在山东的地名,有郡名而无实地,其实质指的还是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3.
岳麓2013年版第6页说:“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值得商榷。众所周知,“七大国”指秦、齐、燕、楚、韩、赵、魏七个诸侯国。公元前453年,  相似文献   

4.
王三毛 《文教资料》2006,(33):185-186
南宋作家王质的籍贯与居住地,各种地方志及著作意见不一,有兴国县说、兴国军说,也有笼统说“兴国”的。本文考证认为,王质祖籍郓州(今山东东平县),占籍兴国军(今湖北省阳新县),居住地一直在兴国军。  相似文献   

5.
就《韩诗外传》的学术渊源而言,孟子是荀子之外的一个重要源头。韩婴坚持孟子天子有不召之臣和诸侯不能友贤德之人的思想。在孟子圣贤观的基础上,他把仁道和仁者各分为四等。韩婴明确肯定人天生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继承孟子"反求诸己""求其放心""尽心"等内修路径,但他又把实现人之善性的根本工夫归结为明王圣主后天的教化。韩婴对孟子的民本思想、关税思想以及井田说表示认同,并重新描绘了孟子理想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文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文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自公元9世纪以来,历史文献对伟大的初唐画家尉迟乙僧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记录,主要矛盾体现在其籍贯问题上,一种记载说他来自吐火罗国,另一种记载说他来自于阗国。20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普遍认同后者。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史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籍贯有“大都”“祁州”河东三说,但从史籍记载、关氏作品语言特持、题材地域性及关氏与关羽关系等诸方面看,“河东说”最具优势。其它两说都有不足。  相似文献   

10.
苏舜钦,字子美,宋代著名的诗人,与梅尧臣齐名,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之一。关于苏舜钦的籍贯,颇多歧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梓州铜山说。这一说可以《宋史》为代表。《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饮传》:“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卷二六六《苏易简传》:“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采取这一说的还有  相似文献   

11.
洛阳汉墓壁画,题材丰富。西汉壁画的“羽化飞升”和“驱疫逐邪”,描绘当时社会丧葬活动,表达了羽化飞升的丧葬核心理念;天宫星辰天象图,继承中国传统的天体“二十八宿”的学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天体的认知水平;东汉“车马出行”、“宴饮乐舞”图真实描述当时社会官宦的仕途、庄园生活。是东汉时期庄园经济,门阀士族产生而形成的新的思潮在艺术领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终身学习体系是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和基石,是全民终身学习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虽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早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但由于对终身学习体系的概念缺乏共识,甚至存在误解,使得相关政策表述缺乏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成效。作者认为,终身学习体系是确保全民终身学习得以实现的、有机整合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和,其他教育体系都是终身学习体系的组成部分。终身学习体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各级各类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等的整合、沟通与衔接,这也是今后我国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周制与秦制是中国制度史沿革的两大段落。大体言之,秦汉以降列朝实行秦制,故有“百代皆行秦政法”一说。然汉代在承袭秦制之际,又汲纳周制,复古更化,形成融会周秦、兼采儒法的汉制。汉制一面复用封建性的周制,一面又与其保持距离,向中央集权的秦制靠拢,郡国并行。两汉以降,中国的皇权政治受到天道、祖训、礼制、贵族、官僚制度、宗法绅权及民变等多重因素的制衡,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演为绝对专制,这是汉制具有再生能力、难以解体的原因所在。然而,这些因素缺乏法制规范和新的社会构想,对皇权的制衡力是有限的。中古以至近古历代帝王的“标准像”是:一手高扬儒学经典,以“仁政”“王道”宣示天下;一手紧握法家利剑,威吓、惩治臣民。“霸王道杂之”诚为汉制帝王术之真谛。正是这种“周表秦里”“儒皮法骨”的汉制传承两千年。因而中古、近古制度史当用“百代皆行汉政法”概括之。  相似文献   

14.
Han Hong     
韩红,国内流行乐坛不可多得的创作型唱将,她凭借宛若天籁的声线和独具风格的词曲创作赢得了众多歌迷的青睐。进入2003年之后,韩红无疑是中国最红火的女歌手。在若干个大型音乐颁奖典礼中,韩红都获得了“年度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和“最佳女歌手奖”这两个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从而奠定了她内地歌坛天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诗可以兴”回归到“兴”在宗教祭祀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从“诗之兴”向“思之兴”延伸的路线。借助于“兴”这个概念,可以从原始的巫术祭祀文化中剥离出乐舞仪式时空中迷醉的状态,这是远古遗留而来的诗性力量。汉代,这种诗性力量又有其独特性。在汉乐府《郊祀歌》与汉画像互文性的阐释中,通过生死之境的构筑,汉代开拓出独特的诗性空间,它存在于汉乐府诗歌的兴发之中,也印证在汉画像的视觉叙述中。通过这种阐释,可以看到汉代鼓舞乐可以养兴,宴飨饮酒可以养兴,祥禽异兽也可以养兴,这种兴发的状态是为了突破汉代个体生命的有限,而向外去寻找仙境的虚幻,借助于生命总体的永恒性来突破现实的桎梏,彰显汉代人独特的诗性力量,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超神御魔的大汉浪漫。  相似文献   

16.
汉赋根植于汉代颂赞文化。汉帝国强大恢弘的气度培育了汉人囊括宇宙的胸怀气魄,造就了汉赋壮丽充沛的气势。汉大赋富丽博杂的内容其实是汉代颂赞文化的折射。汉赋彰显盛德鸿业的夸饰、反映天人相应的美饰以及标榜怀远柔近的名饰等多种表现特色,与统治者提倡制礼作乐、附会吉祥瑞兆、追慕越裳朝贡等的盛世文化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汉明帝是东汉第二个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妥善地解决困扰汉王朝的诸侯王问题,是汉代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其统治作风和个人性格对汉代后期的皇权政治有较大的影响,其吏治对巩固封建中央集权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一个有7门功课不及格并留过一次级的高中在校生发表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巨大反响和歧见,被称之为“韩寒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教育的成就,而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它说明中国教育已经到了不进行彻底改革不行的时刻了。韩寒的未来存在许多变数,人们赞许他锐利的眼光和无畏的精神,更希望他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严格要求自己,健康成长,真正成才。  相似文献   

19.
汉景殿考     
腾冲"汉景殿",有说祀汉景帝,有说祀蒙世隆,作者考释实祀元代大理路第九代总管段功,以《滇志》和腾冲下绮罗《汉景本末碑记》为证。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说,谶纬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诠释手段、以经学与神学合一为根本理念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是今经学制约君权、指导政治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谶纬被一些人所利用,为争夺王权服务。东汉初年,统治为了巩固君权的需要,有意识地对谶纬加以改造,使其失去了对政治的干预作用,而成为解说封建伦常的某种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