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与苏轼这两位宋代大诗人,登山游览时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但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至理名句.吟咏着这两位诗人写的<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我顿觉视觉敞亮,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2.
向俊芳 《考试周刊》2008,(4):172-173
<死水>与<帆>这两首诗歌是中西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们都是诗人矛盾的人生开放出来的心灵之花,使读者在静观之中看到诗人对希望之光的渴望.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死水>与<帆>,从而领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诗人.  相似文献   

3.
王士禛<秋柳>四章一出,整个清代都一直唱和不断,但<秋柳>主旨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选取的较有代表性的四个群体的和诗,可以看出其用典与主旨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对<秋柳>和诗的分析,探讨原诗旨意,可以看出王士禛作<秋柳>时并无太多"本事"蕴含其中,诸多本事说的产生,与最初的遗民诗人群体不断追和与阐释有着重大关系,而清廷的文字狱政策及<秋柳>模糊的意象神韵,也是促使<秋柳>众多主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房玄龄<晋书>、沈约<宋书>为代表,分别记载了两个繁简不同的陶渊明"无弦琴"故事,它们在后世都有广泛的流传.其实,这两类故事是诗人不同饮酒场景的写照:简单型(第1型)说的是独饮,复杂型(第2型)则为共饮.同时,它们又有不同的寓意:前者重在表现玄学化的人生观和审美方式;后者却在表现道教灵宝派"道以无心宗"的思想,以及对道教步虚音乐的艺术性模拟.  相似文献   

5.
对第六代进行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第六代的风格不再是规整的,集中的,而是散点式个人化表达的呈现,对个人象征的迷恋日渐隔阂了其电影文本的亲民性.这里出现了历史性的因缘际会,两部同时三峡题材的电影,而恰恰都位居第六代序列.章明的<巫山云雨>吹响了第六代先锋号--极端自我的内向度表达;贾樟柯近期的<三峡好人>则在第六代静观基础上尝试了一次整体象征和日常性民间生活的链接,这样似乎给了我们期待:第六代的底边叙事能否走出个人焦虑的漩涡,带给我们一种生命力的勇气.  相似文献   

6.
陈颖 《文教资料》2008,(16):61-62
金狮奖影片<三峡好人>,是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又一部写实主义力作,用他一贯的纯朴无华,甚至不添加任何雕饰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阶层人民的生活现状.作为新时代阶段的大学生,在解读这部电影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他们的解读应该都有着各自的原因.笔者对其中的某些关键词也有着个人的另一番认识.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梁再冰 《科技文萃》2000,(7):118-119
北京有线电视台近期播放了20集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剧情是诗人徐志摩的两次婚姻以及同我母亲林徽因之间的所谓"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相似文献   

9.
晋代大诗人陶潜与唐代大诗人王维都是儒家与非儒家结合的产儿。结合的主体不同。陶潜是以“儒家八派”中“颜氏之儒”为主体的;王维则是以“孟氏之儒”为主体的。这种主体上的不同,有很多证据。首先是两位大诗人分别作过自我表白;更重要的是两位大诗人作品中的典型情绪和典型性格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渊源。结合的对象和结合的目的也不同。陶潜以儒家为主体而结合道家,主要是为了解决孔颜的规范与躬耕生活之间的矛盾;王维以儒家为主体而结合佛教禅宗,则是为了解决孟子的理  相似文献   

10.
李尔王和懵教官将权力和财产进行了不当的转移,导致了相似的凄惨晚年.文本通过两人的经历表现了个人主义与宗法制度两个不同的主题,同时主题中又都包含着共同的反讽,有着一明一暗相互抵消的价值观.即<李尔王>张扬人的个性,却又沦入现代虚无主义;<懵教官>强调宗法的力量,却又将金钱凌驾于宗法之上.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二马>与钱钟书的<围城>,是两部具有可比性的文学作品,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中的糟粕都持批判态度,但老舍的批评中又有着认同,否定的同时又有着肯定,而钱钟书则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及中西文化的荒谬结合进行分析和批判.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批判角度和侧重点的差异,是为了表达不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是郦道元的<三峡>.<三峡>虽为名篇,但该文疑点甚多:<三峡>是写三峡的吗?三峡的写作目的是描绘三峡四季景物的吗?<三峡>中引用歌谣的目的是渲染气氛吗?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吗?甚至<三峡>的作者是不是郦道元亦是可质疑的事情.(参看张斗和老师发表在2010年4月期<名作欣赏>的<〈三峡〉五问>及李耕拓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3月期的<〈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吗>).  相似文献   

13.
漫话回乡诗     
离乡背井、作客他乡的游子,怀乡思亲、念家想友是他们亲切而深厚的感情,归乡则是他们心中强烈的愿望.如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乐府诗集·乌孙公主歌>:"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一旦踏上回乡的路程,诗人的心情却因自身的遭际不同而显得复杂多变,异彩纷呈.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读古代的归乡诗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里,同学们最喜欢的两个家伙可能都是楚国人--屈原和庄子.屈子是个行为艺术大诗人,疯疯癫癫的他给我们留下了<楚辞>和端午节.如果非要在这两人中选一个最爱,大约同学们都会给庄子投票.  相似文献   

15.
漫话回乡诗     
离乡背井、作客他乡的游子,怀乡思亲、念家想友是他们亲切而深厚的感情,归乡则是他们心中强烈的愿望.如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乐府诗集·乌孙公主歌>:"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一旦踏上回乡的路程,诗人的心情却因自身的遭际不同而显得复杂多变,异彩纷呈.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读古代的归乡诗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6.
红袖添香     
突然对故乡的茶产生兴趣,缘于初三那年,我的语文老师偶然讲到的唐代诗人元稹的宝塔诗--(<茶>.据语文老师解析:诗的开头用香叶、嫩芽来对茶进行形象描绘,接下来说的是茶与诗人及僧人的缘分.  相似文献   

17.
血与生命有着必然的联系,其本身带有拯救性.在鲁迅小说<药>与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都存在"血"的意象.从这一意象切入,可以看到,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和改革开放十多年这两个历史时期,用血来救助生命所具有的不同意义与价值以及人自身的拯救能力在不同时代的偏失.  相似文献   

18.
王矮虎是怎样变“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中的王矮虎现在大家都认为他非常矮,甚至成了"武大郎"、"土行孙"一类的矮人.其实,在元杂剧中王矮虎长得象天王与金刚;在<水浒传>中也只说他"五短身材",通篇没有说他矮.但<水浒传>一出,人们对"矮脚虎"产生了误解,加之容与堂本又推渡助澜,在人们的心目中,王矮虎在梁山是最矮的,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由误解文本而产生的误会.事实上,宋江才是梁山上最矮的好汉.王矮虎、矮脚虎、王英这三个名字使其与其他好汉只有两个名字不同,这些名字之间的不同运用,反映了"水浒戏"对<水浒传>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来,<史记>与<汉书>比较研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从研究总貌上看,此30年大致又可分为20世纪后20年的研究和新世纪以来的研究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研究既有相似之处,又可看出其演化之迹,在如此可喜的研究形势下,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史记>与<汉书>比较研究专著尤其是<史记>与<汉书>文学性比较研究专著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孟艳丽 《现代语文》2005,(12):38-39
<故乡>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悲哀那人与人之间故乡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的不了解和隔膜".因此<故乡>表现的不是乡村的诗意,而是成年闰土在物质贫穷的背后更深层的精神的贫困和麻木.<故乡>是一篇很成功的短篇小说,具有鲁迅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