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的三个有关全反射的实验 ,操作简单而且现象明显 .能够使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 ,又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教育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观察全反射现象教材中提到 :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 ,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中射向气泡时 ,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 ,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一实验来观察其现象 ,就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验器材 大烧杯 ,试管 ,水 .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实验时 ,在大烧杯图 1中装大半杯水 ,在试管中加少量水 ,将试管斜放入烧杯中 ,试管与水平面夹角最好为 45°角 (注意 :试管中的水面应低于烧…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图2所示。实验操作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图1),观察现象;然后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图2),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3.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降到足够低或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关于这一实验,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是这样做的:在烧杯里加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玻璃片的下面出现大量的水滴,水蒸气液化现象十分明显。但该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液化现象,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水蒸气(气体)液化条件这一难点,因而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气体液化现象时较为困难。若将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既能直观地观察到液化现象,又能深刻理解气体液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利用演示实验 ,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如在讲钠的化学性质时 ,将黄豆粒大小的钠放在一个小烧杯中 ,把小烧杯置于投影仪上 ,使学生透过屏幕清晰地观察到了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针对每一个现象再作进一步的探索 ,使得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 ,从而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为巩固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又演示了两个实验 :(1)把一小块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 ,发现石灰水变浑浊。(2)把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现不仅具有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同时又有蓝色的沉淀生成。并提出几个关联性很强的“为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到了…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研究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产物时,教材设计的实验内容是:在1个大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滴入几滴酚酞,再投入1小块钠,观察实验现象.能观察到的现象有: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走,熔成闪亮的小球,使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这些现象可以很好地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并生成了碱和气体,但是这个实验却不能证明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相似文献   

6.
自然教学重在实验,让事实说话,只有清楚、正确的实验现象,才能让学生轻松、直观地获取知识。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力争将最佳的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人教版自然第七册《热对流》一课中,为使学流实验,其中烧杯底部放入的是锯末,但锯末较轻,有的会浮于水面,影响实验。因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在烧杯底部放入少量高锰酸钾,再用一漏斗罩住高锰酸钾,将烧杯放于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手指按住漏斗,向烧杯内加水直至没过漏斗尖端。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会看到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慢慢上升,通过漏斗柄升到水面上层,又遇冷慢慢下降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我在讲“溶解过程”一节教材,演示[实验4—2]1溶解的吸热现象:将一只盛水的烧杯,放在预先沾有水的木板上,然后,将50克硝酸氨加入烧杯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不久,因硝酸氨溶解吸热,使烧杯与木板之间的水结成冰,以至举起烧杯,木板也被粘起来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实验要  相似文献   

8.
胡云 《考试周刊》2013,(50):147+120-147,120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0页课堂探究——灭火的原理(如下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原理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现象是左边第一个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原因是与空气隔绝,所以蜡烛熄灭。上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烧杯中究竟还有没有氧气呢?学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了实验进行了验证,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3面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器材和步骤略 ) .在这个实验中只要求学生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不需添加较多器材 ,也不需占用较多时间 ,还可以继续对这个实验加以扩展 ,从而加深学生对液体沸腾知识的理解 .一、验证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添加器材 一个小烧杯、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图 1( 9 0℃左右 ) ,按照图 1安装好实验器材 .2 .用酒精灯加热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 ,继续加热 .3.仔细观察、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4.观察小烧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10.
教材内容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物质在变化》单元第一课时中,教材欲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变化。教材在第三个活动“燃烧蜡烛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中分别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观察到烧杯内壁附  相似文献   

11.
1 改进目的  了解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验证氨气的溶解 ;节省时间节约药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实验仪器和药品  废矿泉水瓶 (容积约 35 0ml)一个 ,玻璃导管 ( 90°)二根 ,橡皮管一段 ( 5cm) ,单孔塞一个 ,烧杯 ( 5 0 0ml)一个 ;固体氢氧化钠 ( 2 g) ,浓氨水 ( 3ml) ,酚酞试液一瓶。3 实验装置如下图4 实验步骤4 1 将上述实验用品中的矿泉水瓶、导管、橡皮管、烧杯按图中所示连接好 ,并用手轻捏矿泉水瓶 ,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导管中液面上升 ,证明气密性良好。4 2 向矿泉水瓶中加入约 2g氢氧化钠 ,再加…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2-2吸热反应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是将大约20 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烧杯下部,并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然后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实验现象。教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实验原理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研究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产物"这个实验时,课本上所设计的实验内容是: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浮在水面四处游走,熔成闪亮的小球,同时发出"嘶嘶"的声音,滴有酚酞的水变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可以得出以下事实:钠的密度比水小;它的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水发生剧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实验演示作文———“会跳舞的鸡蛋”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同学们 ,你们见过鸡蛋跳舞吗?老师有办法能让鸡蛋跳舞 ,想看吗?注意仔细地观察。二、开始实验 ,明示现象。1 在一只烧杯中倒入半杯水 ,指名一位学生将一只鸡蛋轻轻地放入烧杯中。鸡蛋沉入了杯底。2 事实证明 ,鸡蛋在水中是沉下去的。(板书 :水中鸡蛋下沉)但如果老师在水中放入一些盐 ,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 将烧杯中的鸡蛋拿出。在烧杯中放入一些盐 ,搅拌至盐溶解 ,并达到一定浓度。4 再叫一位学生上台 ,将鸡蛋轻轻放入盐水中 ,鸡蛋不再下沉 ,而是上下左右摆…  相似文献   

15.
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是初三开设的一门课程,初学时学生对化学实验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不知如何观察,更不知怎样通过观察、描述完整的实验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提出有关实验问题,观察的目的和重点,学会怎样观察,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教师的演示实验应做到正确示范,现象明显,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的思维方式.培养观察素质,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的指向性,突出观察对象,排除次要因素干扰.训练学生观察的全面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路,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善于察觉条件差异和结果差异的联系.如氢气的可燃性实验,可提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氢气,氢气必须是纯净的?②为什么在火焰的上方罩个冷却干燥的烧杯?③此实验产生哪些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欢快的实验中获取了知识.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10册《二氧化碳》一课中的第二个实验是:在烧杯里固定两根蜡烛,一高一低,点燃蜡烛按图中的方法,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其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这种现象,由此认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做这个实验比较容易,实验现象也很明显,但分析解释为什么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生理特点和以前的知识基础,插入了一个过渡性实验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a.实验准备: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相似文献   

17.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若按教材(人教版必修本)中的装置和操作难以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为了使这一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设计了如下实验.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1.按图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和烧杯中加入相应药品,连接好装置,使止水夹处于开启状态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I3分钟左右后停止加热,待伸进烧杯的导管中溶液要回流时关上止水夹a和b.实验现象:加热片刻后钢片表面逐渐变黑,同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反应变剧烈,黑色固体基本消失,溶液逐渐变混浊;品红…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兴趣 1.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 如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中的一个学生实验: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氨水、酚酞溶液,同时置于一个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酚酞溶液变红了,为什么两种相互未接触的药品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同学们都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若烧杯正放时,请同学们猜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给予解释。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会各种各样,实际上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由蜡烛的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次序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实验装置改动一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图2如图2所示点燃放在木块上一长一短的两支蜡烛,将木板放在盛有少量新制石灰水的水槽内,用烧杯把木板扣在水槽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丁烷的妙用     
[实验目的 ]充分利用丁烷的性质来改进其它实验的条件和效果 ,多角度挖掘丁烷的用途 ;培养学生广泛联想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实验 1 ]:NO2 与N2 O4的平衡转化[实验用品 ]:NO2 与N2 O4的混合气封闭双球 ,两个 1 0 0mL的烧杯 ,火柴 ,丁烷气罐 (供打火机加气的丁烷气罐 ,商场有售 )[实验步骤 ]:将封闭双球分别放置在两个1 0 0mL的烧杯中 ,在甲烧杯中喷入丁烷气 ,至看到球内颜色明显变浅为止 ,再在此烧杯口处点燃 ,对比观察球内颜色变化。[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球内先是颜色明显变浅 ,点燃后此球内颜色又明显变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