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文化得以产生和传承,同时文化在词汇的发展和使用,讲话规则,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方面也影响着语言。在文化领域的研究中,Edward T.Hall从感知和交流方面研究文化之间的异同,历史性的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根据交流中所传达的意义是来自交流的场合还是来自交流的语言将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其中认为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美国文化是典型的低语境文化。本文则试图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的视角出发,来分析英汉句型结构的差异。同时,解析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被文化研究者认为是高语境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本研究从霍尔划分高、低语境交际的标准出发,探讨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质疑,进而又对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构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认为中国文化并不是高语境文化,而是处于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并且正在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低语境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交际密不可分,彼此联系。中关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其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霍尔根据人们交际时依靠的语境的程度不同,把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中国是高语境文化,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被称为高语境交际和低语境交际。文章从高低语境的角度对中关言语交际风格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著名人类文化学家Edward.T.Hall将语境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大都属于高语境文化,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高低语境文化交际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交际的代表,对其特点、差异、形成因素、历史根源和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的学习、理解和尊重,避免冲突,减少误解,从而获得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传统翻译研究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语境和交际功能。本文重点讨论了语境因素,即“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语境研究,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语境的研究理论,就《士兵之家》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话语语境和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语境分析是解释教科书话语形成发展过程的"形而上学"框架,是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对教科书话语的意义建构,也是探讨教科书话语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语境分析对于当前的教科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研究应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教科书研究要关注语言的行动维度;教科书研究要建立广阔、多维、立体的视角.教科书语境分析的方法步骤为:坚持问题导向,确定研究主题;建构研究框架,从社会历史、话语实践、文本言语等角度开展语境分析;深度诠释语境,形成中层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侧面 ,即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对比入手 ,归纳各自语境文化具有截然相反的特征 ,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文化冲突。通过对产生冲突深层哲学、伦理、语言和经济发展。综合概述后引出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存在于一切文化当中,高低语境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人们的语言使用,而对高低语境文化的研究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本文通过对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和例子的研究,以期让读者对其有一个简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陈国卿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1):73-75,,81,
醉座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侧面,即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对比入手,归各自语境文化具有截然相反的特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文化冲突。通过对产生冲突深层哲学、伦理、语言和经济发展。综合概述后引出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原则。  相似文献   

11.
Nowadays, cross-cultural study is turning to pragmatic fields concerning communication, such as business negotiation,overseas life and language teaching, etc. This paper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attempting to reveal how to have affective communic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text by case studies. As a resul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case studies prove that although we have cooperative principles as general guidelines for communication, cultural awareness, especially awareness of High Context(HC) and Low Context(LC), still plays a key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making up for the lost of meaning while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不同文化的双向交际.但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中国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文化价值观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无法得以充分体现.这种"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基本对策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交际主体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已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外文化差异已成为广大师生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单纯的语言能力已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从东西方风格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教育的意义和跨文化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渗透三个方面,对跨文化影响下的外语教学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熟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社会观点、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等。汉语和哈萨克语这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熟语,因此,在研究两种语言时,对其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和对比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这两种语言熟语之间的跨文化共性和差异,预防跨文化交际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中双方的主动性,互动性及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崔亚英 《培训与研究》2006,23(10):45-47
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近年来,我国逐步开展了跨文化交际研究,对培养文化差异敏感性越来越重视。文化差异是一种自然观景,是客观存在的,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因此,我们研究好并利用好这种差异,把它变为一种交际能力,将更利于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6.
身势语是人类交际中较常见的一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身势语的研究不仅与语言使用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交际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身势语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阐述身势语的概念、分类以及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着重从俄汉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分析俄汉身势语的异同,将其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深入掌握俄汉身势语,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熟练应用,促进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商务宴请是对外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务宴请中,中西方宴请文化的差异不容忽视,因为只有透彻地了解文化的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效地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文化冲突。作者通过对比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以及菜名和菜系的主要差异,以期达到增进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禁忌语。本文探讨了中西禁忌语的共性和个性,并从多角度分析了英汉禁忌语产生的因素。研究显示,对英汉语言禁忌的研究不仅有益于跨文化交际研究,也有益于宏观语言研究和人类语言认知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涉外旅游工作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摆弱直接影响了对外旅游服务的质量。在大学旅游英语教学中注重跨文化因素的渗透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增强学生的中文素养、注意英汉文化中俗语差异的比较、灵活应用典故处理翻译问题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唐艳霞 《海外英语》2012,(13):219-221
Neologisms not only enrich our everyday vocabulary but also endow us with new expressive forces in communication.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the main sources and its different types are given a brief discussion.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ay attention to it so that we can use them properly and facilitate ou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