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趣说回文     
今年是2002年,2002是一个回文数,因为从右到左读与从左到右读都是2002.像这种正读和倒读都一样的数,就称为回文数,具有这种特点的诗词就称为回文诗词,这种对联就称为回文联,这种商标就称为回文商标……  相似文献   

2.
玩赏回文     
回文,又称回环,包括回文句、回文诗词、回文对联等。回文是指顺读倒读都通顺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方式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从欣赏汉语的文字美上看,则有审美价值。茶余饭后,偶尔读读,会令人雅趣盎然。先说回文句。古茶壶盖上有句云:“可以清心也”。按360度回环,不论从哪个字开始,都可读成五句含义不同的句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真是妙趣无穷。说及回文诗,它属杂体诗类,在诗“族”中独秀一枝。其特点是回环往复均能成诵,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历代诗人创作的回文诗中不乏有令人百读不厌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顾名思义,“回文诗词”就是能够回还往复读之成韵的诗词。它有一定的格式,约束较大,创作不易。如今所能见到的回文诗词,最著名的要数十六国时前周女诗人苏蕙的《回文璇玑图》,全诗共有841 字,题于一幅8尺见方的锦上,纵横往复,皆成章句, 据传能得诗7958首,堪称空前绝后。而一般的回文诗词只能正读倒读,一首变二。  相似文献   

4.
2002年是回文年,因为2002顺读倒读都一样。在回文年谈回文诗,别有一番情趣。何为回文诗“回”即回环往复之意。“回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巧用词序这一语法手段构成回环往复的形式,使语言更加生动、深刻。回文特点是两个分句词语相同,  相似文献   

5.
2002年已经到来。“2002”这四个数字组合别具一格,顺读倒读完全一样,由此可见2002年是个百年难遇的“回文年”,回文年头话回文,不失为一件乐事。回文,是利用语序回环往复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对联、诗、词中最常见,这些回文联、回文诗、回文词就是联词或诗句回循往复,既可以顺读,亦可倒读,从而妙趣横生,兴味无穷,令人拍案叫绝。回文在对联中时有所见。雪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鼓浪屿鱼腹浦回文联,它以“锁山”和“天连水”回环写出饶有风趣。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如果说一个句子就是一首诗,你相信吗?一个句子就是一首诗,你会读吗?请看:"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请再看:"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你是不是为难了呢?其实啊,这是一种独特的诗,叫"回文诗"。回文诗也叫"回环诗""回纹诗"。"回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8,(18)
一首诗顺读流畅优美,若将它的全篇或句、段倒回来读,也流畅优美,这就是回文诗.这种诗虽带有一定的文字游戏性质,但它构思巧妙,手法独特,音韵和谐,趣味盎然,是我国诗苑中的一朵奇葩.顺读是诗,倒读则词;或顺读是词,倒读则诗,这是回文诗的发展.这类回文诗描写多细腻,感情多凄婉,抒情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歌中回文诗体的形式有整体逆回、逐句回文、连珠回文、多方位回文等典型类别,这四种典垂回文诗各有其诗式特点。  相似文献   

9.
回文等式     
回文等式汤恭冲顺读倒读都成成文叫做回文。顺读倒读等式都成立,叫回文等式。回文有回文句,如“花开不老树”;回文联,如“长昼春花娇映日;隔帘院柳倩凝妆”;回文诗,如“低檐压柳露华浓,幻梦惊回几杵钟。西岭宿云青霭霭,北山春树绿重重。溪流漾日映幽寺,渚浦翔鸿...  相似文献   

10.
“回文”的意思是“正读和反读都一样”,既要读之自然,更要顾理成章。“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堪称一回文佳句。左右对称,意寓句中。英语中的“回文”一词称作“Paiindrome"。英语中的回文有多种形式,拼法回文,句词回文等,品味起来给人一种妙趣横生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手法探讨了"移情"在英语诗歌中的运用。"移情"在诗歌中有更突出的作用,借助拟人、隐喻、明喻等修辞手法,使自然景物"灵性化"拟人化",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大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中有景,情寓于景,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根据语言要素,诗歌的语言表现分为三个平面:语音平面、语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修辞学的批评方法是诗歌阅读和鉴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梵志诗是我国文学史上通俗诗的典型代表,以其"撰修劝善""不浪虚谈"的思想内容和"不守经典,皆陈俗语"的艺术特征,受到后世的广泛关注。在王梵志现存的390首诗中,作者大量使用虚词、三音节词、俚俗语词及佛教语词等各类词汇,并广泛应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严密直白、错落有致、浅近真挚而又深刻蕴藉、活泼辛辣的艺术特征,并进而成就了王梵志诗"翻着袜法"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派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写下了重要篇章。诗人纪弦由中国大陆到中国台湾,由路易士到纪弦,几十年漫长的创作历程,继其早期创作之后,实现了台湾现代派诗新的开拓与实践。纪弦诗歌中修辞艺术的彰显,反映了其审美情绪与生命体验中的哲思。浅白诗歌语调中的排比、反复回环等手法表达了诗人执著的人生体验与追求;象征性诗篇中,暗喻、想象、跳跃性等技巧的运用书写了诗人独立、自觉的情感及哲理的突破。从审美角度看,纪弦诗歌意在将思情与体验融于形式和技巧,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意象的流动性和象征性带来时空变幻跨越式的审美感受。同时,纪弦诗歌中审美体验的激情性和随机性也是其显著特征,即使是平实的话语,也是深奥和令人震撼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诗歌评点,方氏提出了词语修辞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响字说、虚字说。方氏词语修辞观的突出特点,是把对词语的修辞功能的分析和诗歌的命意、谋篇结合起来,与作品的题旨、情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以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为蓝本,全面分析鲁迅小说常用的修辞方法,研究鲁迅先生使用频率很高的比喻、比拟、借代修辞方法,涉猎模状、回文、排比等不常采用的辞格及鲁迅先生把不同修辞手段集合在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形成的辞格的套用、连用和杂糅。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保留着极为丰富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的大量使用反映出春秋时期的修辞艺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左传》委婉语的构成方式有三种:一是替换语词,包括替换为表谦敬类语词以及替换为语义相关类语词;二是转化语句,包括转化为请求性、假设性以及询问性语句;三是赋诗引用,包括赋诗引诗以及引用熟语(谚语)。  相似文献   

18.
詹安泰《论修辞》一文,引入现代修辞学研究方法,强调修辞目的和效果,一改词话玄妙莫测的叙述方式,创立"别是一家"的词体修辞论。以情感的传达和修饰作为修辞的根本,将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相结合,试图化解技术词藻与词心词情之间的矛盾,呈现出以"学词"为基础的"大词学"观,由此发展的艺术风格论也成为当代词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唐诗在音乐美的创造中所采取的句法修辞策略。分别考察了唐代近体诗、古体诗的局部音乐美建构、整体音乐美建构与句法修辞手段运用的密切关系。唐诗句法修辞在服务于诗歌的音乐功能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通过语音修辞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诗在语言结构上,词与词的搭配经常出现超出语言常规的现象。不论是从词的组合关系、修辞手法,还是从修辞效果来看,这种超常的搭配都产生了异于寻常的表达效果,使新诗不断保持新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