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前,学前教育走向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而且在学前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积极整合.学前教育必须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因为儿童、儿童的生命特征是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立场.学前教育必须为儿童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必要的准备,同时,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也必须是幸福的、快乐的.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强调尊重生命个体,在创设活泼和丰富的环境下,促使生命个体能够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价值观取向上,强调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精神转换和发展。但是在实践工作开展中,我国的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关注生命个体知识的学习,忽视个体机制的展现和人格的健全,不仅会影响到儿童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还会导致情感淡薄化,儿童天性丧失,倾向于片面化的发展。因此,要从生命教育视域下深入探究学前教育价值,明确新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学习取向到成长取向:中国学前教育变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学前教育的近现代立场是成长取向。学前儿童的确可以学习,也应当学习,但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应当以学习为主导方向。学前教育的成长取向不是完全抛弃学习取向,而是“扬弃”学习取向,反对把学前教育的任务单纯看作学习或以学习为主。传统教育在处理儿童发展和儿童学习问题上本末倒置,而本末倒置的结果只能是危害儿童身心的健康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4.
试论学前教育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育价值观与教育行为间的关系,指出当今教育价值观尤其是学前教育价值观的取向,对学前教育价值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作出了分析,提出应确立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价值观并使之落实到教育行为中去。  相似文献   

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基于儿童本位理念,它以儿童为出发点,又以儿童的成长为归宿。在《指南》的视野中,童年、童真、童趣、童心逐渐回归,儿童可以自由地表现其生命需要和成长脉动。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地从《指南》那简短却蕴含深意的文字中汲取正能量,将承载着儿童本位价值观的血液传输到学前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学属于基础理论学科,这种学科性质使得学前教育学必须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研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以实践为主线的"学前教育管理学科"和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为主线的"教师教育技能学科"的价值观和使命观提出了质疑,并期待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的理论研究为主线的"理论学科"能够担当起学前教育学的主流使命。虽然,目前学前教育学主要承担着三重使命,但是,学前教育学历史使命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即推动学前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启蒙阶段,作为个体认知、情感、社会化、性格等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特殊儿童自身、特殊儿童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论述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课程表现性目标取向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表现性目标取向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以及学习者和教育者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精神。在该取向的指引下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应尊重儿童个体差异 ,促进儿童个性发展 ;设计以发展儿童创造性为中心的学前教育课程 ;重塑教师角色 ,重视儿童主体性的发挥 ;课程评价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些地方学前教育小学化、知识化日趋严重,严重违背了孩子成长规律,不利于幼儿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家长的观念及社会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以儿童发展为本,关注儿童成长独特的生态特征,实施生命化和生态化的教育,是教育本质属性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经验是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有利于儿童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的物理的、逻辑的经验,还要呈现出与儿童的自我成长有深刻联系的独特经验。基于此种儿童经验,围绕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建构展开探讨,从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幼儿社会教育已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本文对中国幼儿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尝试分析了未来中国幼儿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事实与价值的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可以定义为"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与活动等多种途径,陶冶儿童性灵,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与品德及行为能力,成长为完整健康之人的教育过程".这种领域的教育具有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等课程性质,与其他教育领域相辅相成,并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一样,都要求教育者建立整体教育、整合教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自主创新是儿童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优势。我国学前教育必须改变传统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避免市场化环境下功利化、商业化倾向,端正儿童观,注重儿童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儿童自主性绘画可作为学前儿童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态式主题融合教育的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遵循儿童哲学,将学前教育五大领域内容综合融通,注重绘画智力技能的发展。跟踪数据显示,这一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儿童在语言发展、认知能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研究和政策治理实践中的误解误用,导致学前教育实践无所适从,甚至影响到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学前教育小学化"与国外使用的schoolification进行比较发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命名缺少逻辑检验,概念内涵模糊不清。厘清小学化概念,需要"悬置"相关价值判断,明确概念的事实描述。"小学化"的价值判断涉及学前教育功能,但是目前学前教育功能的争论不断,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功能定位摇摆不定。从"儿童发展中心"观点看,将儿童发展置于中心地位,有利于密切儿童与其他教育因素的联系,引导学前教育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发展。结合早期教育的国际趋势以及国内外学前教育功能定位的差异来看,小学"零起点教学"是一个充满歧义的议题,引发了幼小衔接面临家长质疑和幼儿园困惑的双重挑战,亟需树立"儿童发展中心"立场才能成功应对。  相似文献   

15.
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其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潜能开发是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当下学前教育在幼儿潜能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者引起重视,并积极解决。文章对学前教育幼儿潜能过渡开发问题进行研究,让幼儿教育更加符合幼儿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当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基本语境。它影响农村的学前教育需求,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应提出挑战,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出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城乡二元割裂的制度,形成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分立,二者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基础、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不一样的诠释,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为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明确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发展路向,立足乡村儿童教养习俗,创新机构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供给,在清晰农村发展语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创造农村学前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d whether positive implications of mother-child mutually responsive orientation, demonstrated earlier at toddler and preschool age, extend longitudinally into early school age.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on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mutually responsive orien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cience. Mutually responsive orientation encompassed shared cooperation and shared positive affect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 It was measured as a composite of those qualities observed in dyadic naturalistic interactions and reported by mothers, at toddler and preschool age. Children's conscience was assessed at early school age (N = 83) using multiple measures, including observations of moral behavior, alone and in the peer context, and moral cognition. Mother-child mutually responsive orientation at toddler and preschool ages predicted children's future conscience,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developmental continuity of conscience. Model-fitting analyses revealed that mutually responsive orientation at toddler age had a direct effect on future conscience, not mediated by such orientation at preschool age. The findings extend those of earlier work that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mother-child mutually responsive orientation for socialization, and they confirm the value of the relationship approach to soci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long-term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尹秀芳 《成才之路》2021,(13):143-144
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所习得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将决定儿童的道德品质与智力发展。文章简述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意义,并针对幼儿去中心化、情绪支配行为、情绪感知能力强、好奇心强等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建议。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与文明素养,发挥家长的教育与监督作用,培养幼儿的逆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能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实践性效果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主要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强化教学实践性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不可以与孩子的天性作对,而要以此为资源。幼儿天性的重要一面是缪斯心性,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文学为幼儿的文学教育提供了最容易被幼儿同化、吸收的表现形式。在幼儿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文学以自己的妈妈语、故事性思维、整体性认知以及可预测性等艺术特质来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从而对幼儿有着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独特而强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